盘“牛”账 说虎年|妙娥沟里话“新机”
原标题:盘“牛”账 说虎年|妙娥沟里话“新机”
新华网兰州1月22日电 大寒刚过,天蒙蒙亮,41岁的杨东有早早起床,钻进自家的架子车加工厂,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机器的轰鸣划破了山村的静谧。
“最近接了兰州一个大单子,春节前要赶制出100辆工地上用的架子车!”杨东有一边招呼记者,一边手脚不停地忙活。说话时,口里呼呼冒着热气。
杨东有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和平乡文中村的一位村民。他的家乡位于渭河北岸的千山万壑中,属于妙娥沟流域。
曾几何时,妙娥沟一带“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下籽十升打一斗”。谁曾想到,经历一番脱贫攻坚战,小小山村脱胎换骨,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里的新鲜事一件接着一件。
大约10年前,常年外出务工的杨东有回到村里,决定运用所学技艺,办一个架子车加工作坊。这些年,山里的农用机械越来越多,架子车用途越来越少。很多人好心劝他,小心架子车卖不出去。
然而,这些年,国家加速经济动能转换,甘肃迎来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架子车在农村的市场是萎缩了,但是城乡各个建筑工地的需求却在增加。杨东有的架子车越做越小,逐渐变成工地上的小推车;车的销路越卖越宽,小作坊先是变成扶贫车间,现在又成乡村振兴的就业小工厂。
小工厂也成了村里人观察经济冷暖的窗口。这两年,疫情防控形势紧张的时候,杨东有的小推车也一度卖不动,村里人就担心,小推车如果一直卖不动,外面打工的家里人肯定也不好挣钱。
然而,令人开心的是,杨东有的订单虽有波动,却一直比较稳定,订单辐射范围从县里扩展到远在200公里之外的兰州。杨东有说,去年卖掉1000多辆手推车,除去工人工资、成本,收入50多万元。
过去,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现在,文中村的老百姓又有了新口诀:小推车,卖得多,年后打工机会多。
“老杨,你这挣钱不少啊!”朝阳初升,已到上班时分,七八位工人三三两两走进厂子,分头干起活来。刚刚打工回来的何志强也跟着进来串门。
何志强今年外出打工8个多月,前几天刚回家。一进村口,原先乱堆乱放的杂草堆现在集中摆放了,村里的残垣断壁不见了,曾经漫天飞舞的塑料袋也看不见了,人居环境不仅整洁,而且变美了。他走到家门口竟不敢相认。为此,这几天,他一直在村里转悠,看变化,找“新机”。
图为文中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利用冬闲时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访者供图)
图为王东平养殖的牛。(受访者供图)
杨东有将他拉到炉子边坐下,递上烤馍馍,熬起罐罐茶,说:“我这小推车还不算啥,村里的养牛大户那才叫牛气冲天。”
和许多农村一样,多少年来,文中村家家户户过着“二牛抬杠”的日子,家家的耕牛从来都按“壮劳力”算,从没有人将牛当成“摇钱树”。
这几年,村里大多数人打工,少部分人流转土地,成了流转土地、精打细算的职业农民,草畜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村里养牛户王东平家里的情况要比我家好。”杨东有掰着手指头说,前几年他家圈里的牛还不到十头,今年圈里面已经有二十几头了,小牛犊都七八头了。
这几年,全村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养殖由原来的“小散弱”向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牛存栏由2013年的76头增长到现在的287头。
从杨东有家中出来,何志强在村口碰到几位晒太阳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在讨论村里的变化。一个说:“还是年轻人有闯劲!”另一个说:“要说村里最大的机遇,就是村党支部换届,配了一个强班子。”
原来,去年年初,村里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身为“80后”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亚红走马上任,村里还配备了“90后”的村文书,原来的村支部书记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班子老中青结合,活力奔涌,小山村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
大家的肯定是村党支部干事的新动力。春节临近,村民陆续回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亚红和乡、村干部们走村串户,既是嘘寒问暖、拉近感情,也是和大家商量来年的打算。
见到何志强,她说:“来年要外出打工也挺好。如果真想回村上干,乡村振兴方面也有不少好政策、新机遇,你一样可以闯一闯。”何志强连连点头。
大寒过后,就是立春。走进妙娥沟,中药材加工车间、林果基地不时闯入眼帘,开春的工作已经开始谋划、落实。“我们下定决心,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第一棒。”和平乡党委书记李东说,机遇是找来的,不是等来的,必须“坚持把追赶发展作为破解难题的总钥匙”,必须拿出“走在前列、追赶发展、争先进位”的精气神,千方百计求“新机”,打出一番新天地。(文/图:麻富科)
相关新闻
- 2022-01-23金城公园二期预计今年五一全面开业运营
- 2022-01-23甘肃省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2万人 “5+2”地方及团体标准2月1日起正式实施
- 2022-01-23甘肃省规范“一卡通”管理确保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 2022-01-22甘肃省青年创业训练营第三期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