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定西渭源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

22-01-12 09:0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专题】小康路上看老乡

  原标题:【乡村·新聚焦】

  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渭源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

  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乔为楠

  渭源县会川镇光伏食用菌产业园区内,金耳菇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吴胜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吴胜军

  如今,在定西市渭源县,一种新兴产业模式撬动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叩开了产业振兴的大门。

  它就是“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在光伏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治理有了依托……“光伏+农业”已成为渭源县产业振兴路上的强力引擎。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并网发电约2.14亿千瓦时、分配到村集体约1.41亿元。全县农户从“光伏+农业”及相关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

  由“借光”到“农光互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渭源县光照资源得天独厚,海拔在1930米至3941米之间,日均有效光照时间近12小时。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热条件,2017年起建设第一批光伏试点项目,至目前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0.249兆瓦,共为135个村建设300千瓦至500千瓦电站208个。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光伏+”应运而生。

  渭源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模式。时下,走进位于会川镇的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黑色的食用菌大棚之上,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大棚内各类食用菌长势喜人。

  园区内的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渭源县最早发展光伏食用菌产业的民营企业。“两年来,园区为公司减免租费30万元,公司净收入达480万元,带动周围188户群众增收,年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光伏食用菌产业大有可为!”公司负责人杨峰介绍。

  据悉,为促进产业发展,渭源县创新园区按照村级集中联建、乡镇村级易地联建布局方式,建设产业园区。

  为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国有投资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出台入园企业“零租金”及“前三年免费后两年减半”收租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此前参与了光伏一期项目的民营企业,再次参与“光伏+农业”产业发展。

  近两年,渭源县引进培育8家龙头企业、规范建设16家合作社参与经营。目前,全县已经建成会川、田家河、路园、莲峰4个光伏产业园区,建成大棚441座,年产值2577万多元。已建成元古堆、绽坡、三合等较大规模“光伏+食用菌”基地12家,建成分布式“光伏+产业”点33个,遍布全县所有乡镇。

  “光伏+农业”不仅实现了“农”与“光”在空间上的互补,而且实现了在时间和季节上“全年候”。

  渭源县已累计建成农光互补食用菌1600亩,设施蔬菜、党参和黄芪育苗等种植业750亩、互补特色养殖业150亩,互补率达到85%以上。全县年产羊肚菌、金耳、熊掌、猴头等名贵食用菌4511.35吨,收益达7933.85万元以上。

  如今,全县已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重点乡镇有物流仓储配套”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农光互补”使产业融合叠加效应持续放大。据统计,“光伏+农业”带动1478农户户均年增收2.36万元以上,发电收益带动1.2万户群众增收,户年增收2000元至6000元。

  从“空壳”到“家底殷实”,基层实现自治善治

  走进锹峪镇贯子口村、麻家集镇土牌村,道路平整、村庄整洁,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源县各村级“两委”通过开展“访民意、释民惑、解民困、暖民心”“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大走访行动带来的改变。

  而改变的经济基础,来自“光伏+农业”产业带来的收益。

  135个受益村,配建300至500千瓦规模村级电站208个,加之村级光伏电站农业设施租金收入,村集体每年累计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光伏+农业”产业模式,让渭源不少村集体经济羸弱的村子,如今“家境殷实”。

  渭源县各受益村将“光伏+农业”带来的收益用于产业培育、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五星文明户奖励、村集体经济等,受益村“有钱办事”,提升了村级自治善治的能力。

  会川镇干乍村,充分发挥道德讲习积美超市作用,坚持“以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奖励”做法,推进农村文明治理。近年来,累计兑现奖励物品520多次,评选文明户等各类先进130户,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

  为了规范使用这笔收益,当地制定了《渭源县光伏收益分配监管办法》,村级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和数量。目前,全县135个受益村共设立垃圾清洁员、电站护管员等8个类别的村级公益岗位服务人员1.2万人,建立由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进行考核、发放劳动薪酬,实现了村级自主管理分配。

  从“输血”到“自我造血”,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推进“光伏+农业”产业模式的过程中,渭源县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机制、收入机制,改变了以往资金项目的“输血”式带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国有平台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融资1.45亿元、吸收社会企业扶贫资金约5000万元;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开展培训、统一提供良种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销对接,分户生产经营,提高了产业、农民、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就近务工、实操培训、承租承包、订单保障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了增收。全县104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每年收益2600元;1280户农户通过承租光伏食用菌大棚,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近千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135个行政村每年均获得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

  “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已然凸显,赋予了渭源乡村振兴新动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通渭小曲:有“郑声”的遗韵 有“秦风”的传承 通渭小曲:有“郑声”的遗韵 有“秦风”的传承
  • 备战2022北京冬残奥会丨国家集训队厉兵秣马白银雪道 备战2022北京冬残奥会丨国家集训队厉兵秣马白银雪道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甘肃省紧急调拨地震救灾物资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甘肃省紧急调拨地震救灾物资
  • 兰州东方红广场主席台LED大屏启用 城市会客厅“颜值”再升级 兰州东方红广场主席台LED大屏启用 城市会客厅“颜值”再升级
  • 甘肃省首部抗疫题材儿童剧《了不起的免疫细胞》完成创排 甘肃省首部抗疫题材儿童剧《了不起的免疫细胞》完成创排
  • 建睿智之言 谋务实之策 发政协之声 ——甘肃省政协2021年提案创新工作综述 建睿智之言 谋务实之策 发政协之声 ——甘肃省政协2021年提案创新工作综述
  • 以监督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综述 以监督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综述
  •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1月14日召开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1月14日召开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通渭小曲:有“郑声”的遗韵 有“秦风
2   “虎”文创诠释最潮年味 揭秘敦煌与众
3   甘肃印发实施“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
4   甘肃省5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5   陇南康县“铁杆庄稼”开出“幸福之花”
6   甘肃省打造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7   “中欧丝路审美文化双边论坛”国际会议
8   中核玉门昌西50兆瓦风光互补项目并网发
9   张世珍在兰州调研冷链物流和疫情防控工
10   甘肃省委统战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召开
11   以史为鉴践初心 笃行不怠向未来——甘
12   甘肃省部署冷链物流及市场流通领域疫情
13   兰州市七里河区约谈辖区网络订餐平台负
14   以史为鉴践初心 笃行不怠向未来 ——省
15   兰州市“十四五”规划加油(气)站63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