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两处文化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再添实证
中国甘肃网12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12月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我省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与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一同入选,是全国入选最多的省份。据介绍,我省这两处遗址均为仰韶文化类型,再次印证了陇东地区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再添实证。
至此,加上此前入选的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和天祝岔山村墓葬,我省已有4处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仅次于有5处遗址入选的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位列全国第四。
南佐遗址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南部。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2001年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数次发掘已揭露其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址。今年,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又有了重大新发现:遗址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核心区有一座室内面积约630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出土了白色堆纹陶、黑陶、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遗存、祭器或礼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说:“南佐遗址对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县大阳镇,距今6100年至5600年。今年,共清理其仰韶、齐家、汉等时期遗迹950多处。其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仰韶早期史家类型大型环壕聚落保存相对完好,面积约8万平方米,聚落外围发现三道环壕,中心区为一处广场,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三组房屋,共100余座。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还发现一件玉权杖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表示,圪垯川遗址和南佐遗址的发现一样,有助于改变仰韶文化属于中原地区文化的传统认识,有助于以多元并进的新视角解读中华文明形成的宏大进程。
甘肃省委宣讲团在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街头门店叫卖声起 大型商超客流日增 疫情之下兰州商贸服务业逐渐恢复
甘肃省政府出台意见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支持兰州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甘肃两处文化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再添实证
尹弘在兰州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努力在新时代书写砥砺奋进的青春答卷
甘肃省确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实现更多“从0到1”原创性突破
图解|失业保险金上哪儿领?这里查!
图解丨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图解|一图读懂金昌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甘快看·图解】任振鹤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上强调了这些!
兰州市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启动
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董安宁赴基层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