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奋进这五年】历史大考,庆阳交出精彩答卷——庆阳市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2020年12月18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专场举行,宣布庆阳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全市8个县(区)、570个贫困村、14.99万户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6.58%下降为零,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份必须答好的考题。在这次历史大考中,随着最后一个贫困县——镇原县的脱贫摘帽,为这份考题画上了圆满句号,庆阳脱贫攻坚交了精彩答卷。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过去的5年,全市强根基、补短板、抓难点、兴产业、促就业,一项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精准发力;一批批扶贫干部尽锐出战,扎根贫困一线,想对策、出点子,因户施策、攻坚克难,贫困群众脱贫圆梦,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
正宁县山河镇解川村千亩麒麟西瓜种植基地。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华池县上里塬乡西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田伟 摄
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
把贫困群众始终放在心上
庆阳脱贫攻坚工作经历了集中攻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四个阶段”,经过不懈努力,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至2020年底,实现了减贫任务全面完成、贫困群众收入较快增长、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凸显“五大目标”。
水、电、路、田、房、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贫困户最企盼的扶贫项目,以往贫困村在这些方面普遍欠账最多、需求最大、基层反映最强烈。庆阳市优先安排项目,不断提高比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彻底解决了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瓶颈”。
位于西峰区显胜乡蒲河川区的毛寺村,曾经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过去,鲜少有人知道这里“隐藏”着黑老锅峡谷、土箭群、冉李石峡、暖泉山、草帽沟等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民们只能守着这些美景过着穷日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毛寺村着力补齐短板,破除发展瓶颈,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全面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实施农电网改造,实现了自来水、安全电100%入户,动力电、硬化路全部到组。为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峰区先后争取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毛巴环川公路和显毛公路。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让毛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如今的毛寺村,白墙黛瓦、灯笼摇曳、环境秀美、游人如织,“ 2020年,毛寺村实现了全面脱贫,今年又被西峰区纳入乡村振兴重点村,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迈一大步,让毛寺村变得更加美丽。”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颖敏说。
过去的5年,全市贫困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宽带,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全覆盖,全市累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25万处,农村人口集中供水率达到8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
特别是随着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的改善、供电质量的提高,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贫困村用电安全、杆线整齐、表箱美观,不仅美化亮化了村容村貌,也让农户用上了铡草机、粉料机、抽水泵等农业生产机具,办起了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作坊和养殖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宁县通村公路彻底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赵彩霞 摄
俯瞰高速环县曲子互通。刘劝文 摄
环县南湫乡洪涝池村易地搬迁点气象新。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赵彩霞 摄
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
把产业扶贫始终抓在手上
2018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庆阳市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
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难点,庆阳市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创新实施“331+”产业扶贫模式。坚持“一县一业、一县一品”,瞄准特色主导产业,盯住大型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产业链条、畅通营销渠道、打造产品品牌、提升经营效益上下功夫,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肉羊产业集群以中盛农牧为引领,建成万只规模羊场24个,培育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1636个,发展养羊乡镇、养羊村57个。苹果产业集群以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示范,培育海升、正洋、居立等龙头企业42家,发展种销一体合作社869家,建成万亩苹果片带25个,形成全国最大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肉鸡产业集群以甘肃圣越1.2亿羽白羽肉鸡项目为龙头,建成种鸡场8个、肉鸡养殖场23个,日屠宰量达到12万只,同步建设孵化、饲料、物流等生产中心。
环县围绕推动羊产业绿色循环全链发展,构建了“三羊开泰”产业体系、“五位一体”经营体系和“三级二元”生产体系,在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养羊专业户累计达到1.5万户,预计今年底,全县养殖饲养量可达到300万只,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6000元。
环县耿湾乡万家湾村收入最好的就是乔丙贤,一家人曾经因学致贫,没有产业支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从2018年4月开始养羊至今,基础母羊已经发展到50多只,这两年靠卖羊收入了十几万元。如今,乔丙贤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参加工作,一家人不仅脱了贫,还有了收入稳定的致富产业,“今年行情不错,我已经卖了100多只羊羔,纯收入七八万元。”乔丙贤说。
过去五年,是庆阳历史上贫困群众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将财政扶贫资金的5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引培各类农业企业331家,建办专业合作社7825个,带贫近15万户,69.7%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了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367元增加到2020年的8901元,年均增长21%,与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5%相比,高出9.5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包城孵化中心生产线。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张昶昶 摄
西峰区什社乡庆丰村,村民收获苹果。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徐雅荷 摄
环县毛井丁连掌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郭锋 摄
攻坚克难 不负人民
把乡村振兴始终摆在前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路上,庆阳市始终聚集深度贫困县,坚持政策、资金、项目、力量等资源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东西协作、定点扶贫、社会帮扶、企业带动等措施集中落实到深度贫困地区,同时对未脱贫户实行分类指导抓实“一户一策”,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坚持把最强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全市1275个单位结对帮扶1028个村,4.04万名帮扶干部帮扶15.46万贫困户,共同谋划脱贫路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从市、县选派570名第一书记、1726名驻村队员常年驻村,与乡村干部一起开展工作,合力攻坚。
镇原县是全市最后一个脱贫县,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用群众的话说就是“穷在天、困在路、贫在人”。
镇原县先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冲刺清零、固强补弱。2018年以来,投入12.56亿元稳步搬迁5485户2.4万余人,投入3.1亿元解决安全饮水问题11.7万户46.32万人,投资19.4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等工程1963.61公里,贫困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在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的同时,按照“主导产业整县推进,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构建主体化产业体系,培育多元化特色产业。特别是成功引进圣农、天士力、海升等大型龙头企业,逐步推动镇原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2020年,镇原县顺利脱贫摘帽,17.23万人稳定脱贫,退出贫困村12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831元增长到2020年8901元,年均增长21.04%。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收入不稳定的已脱贫人口、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人口监测,以及全力落实好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是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举。
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实中央、省、市、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26亿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6.2亿元,集中实施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路、水源工程、乡村建设等巩固成果项目。紧盯省市2个示范县、15个示范乡镇、55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已累计完成投资10.19亿元,占计划总投资14.15亿元的72.2%。
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新貌。陆洋 摄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新居。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范亮 摄
西峰区什社乡塔头村村貌。陇东报全媒体实习生 徐嘉英
(作者: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闫慧 通讯员 闫安)
相关新闻
- 2021-11-24【甘快说·庆阳e评】扭住两个点,一点也不能少
- 2021-11-24庆阳:下实手化解住宅“登记难”
- 2021-11-22练就过硬本领 蓄积振兴动能——庆阳宁县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扫描
- 2021-11-19【甘快看】办得好丨道路损坏雨天一片“汪洋” 甘肃庆阳:修补破损路面 方便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