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华亭:科学养好牛 走宽“犇”富路
通讯员 张钺
家有良田,身怀技术,牲畜有出路,日子更红火。这是华亭群众养牛致富过上的“牛”日子,也是华亭市“牛”产业发展的有力见证。近年来,华亭围绕“五大三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科学养好牛,走宽“犇”富路。
要想出好牛,草料是关键。长期以来农民依靠简单的种植养殖业,增收空间有限。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推广实施“粮改饲”种植技术。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紫花苜蓿、燕麦、粮饲料兼用型玉米等优质牧草的大力推广,让秸秆青贮已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饲草料种植加工→牛羊养殖→粪污还田→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绿色循环链条式农业生产,在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畜牧养殖饲草问题,探索走出了一条“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养带种、农牧互促”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为扎实做好“粮改饲”项目,市农业农村局与8个乡镇签订了《“粮改饲”项目目标责任书》,按照“包乡抓片盯户”的工作机制,下派工作人员蹲点督导项目实施,并抽组农机、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服务小组,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下沉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今年,“粮改饲”项目在全市首次落地,下拨补助资金74.4万元,翔美鼎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建军带领周边农户,和自己一起搭着惠民政策的“顺风车”,共同实现了丰产增收。马建军公司目前存栏基础母牛150余头,在“粮改饲”项目的支持下,从8月底开始收割青贮,共计收割3300余吨,每亩让农民比原粮多卖了六七百块钱,取得了双赢局面。
搭上牛产业,致富在路上。神峪乡地处陕甘交界,农贸市场交易活跃,目前有着平凉市范围内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肉牛年交易量在2万头以上,年交易额可达1.5亿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养牛积极性,被乡党委政府评为“群众致富带头人”的孙小军就是其中一员。
2018年6月,孙小军投资98万元,在神峪乡吉家河村焦家塬社成立了华亭市宏鑫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牛棚2座,青贮池2座,现牛存栏55头,其中进口西门达尔乳牛48头,年出栏20余头,收入超过10万元。
坚持扶持龙头,补链延链,示范带动,在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村122户精准扶贫户发展养殖产业,年分红4000元,推动了全乡养牛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乡现有牛舍1000多座,30头以上养殖户10户,1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100户,牛存栏达8000多头,从事肉牛养殖人员近百人,为神峪乡牛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该合作社被评定为第一届平凉红牛产业联盟会员单位。
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河西镇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11月建成投用,总投资531万元,占地45亩。该合作社采取“政府补贴+合作社投资+农户自筹”的建设形式,分为肉牛养殖区和奶牛养殖区,由17户建档立卡户和4户一般户参与,柳拴虎就是其中的一位。合作社成立之初,他是第一个果断加入的人,他知道,要想养出好牛,光凭自己是很难出成效的,只有跟着“车头”走,集众力众智,科学化规范化才是养牛的最终出路。现在,每个月最少都有2000元左右收入的柳栓虎,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让他越加坚定了靠养牛奔小康的信念。目前全村养牛养殖大户达到75户,养殖数量达到600头以上,全面助推“特色养殖小镇”建设,预计年底人均肉牛产业增收500元以上。
现如今,河西镇的双面肉牛养殖棚有21座,380㎡标准化双面奶牛养殖棚有3座;有挤奶室1座,青贮池3座,办公用房6间;有肉牛126头,奶牛24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可达400余斤……河西镇用牛产业,踏出了特色产业发展新步伐。
近年来,华亭市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476个,盘活空闲养殖小区21个,带动肉牛等特色产业加速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完成了“平凉红牛”产业集群年度建设任务。全市砥砺奋进,在干中向着幸福华亭阔步前行。
相关新闻
- 2021-11-23【甘快看】金塔:深耕职教沃土 锻造“工匠摇篮”
- 2021-11-25【甘快看】 华亭:碧水蓝天绿中行 生态美景入画来
- 2021-11-25【甘快看】瓜州:“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 2021-11-25【甘快看】金塔:沃野平畴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