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致敬,坚守到最后一刻
原标题:以“静”致敬,坚守到最后一刻
静 记者 杨志彬 摄
静 记者 马军 摄
静 记者 马军 摄
冬天的初雪过后,是接连两日的暖阳天,正如两周多的坚守过后,是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坚守还未结束。居家的我们,再静一静、等一等!
“爸爸看不到你。哎呀,你看起来好像不开心。怎么找不着了?爸爸看不到你,人呢?高子涵?想爸爸了没?过两天爸爸忙完就来看你……”电话被挂断,8分钟,视频那头的儿子一直没说话,只短暂地露了半个侧脸。在儿子眼里,爸爸是个“骗子”!“儿子生气了。我在这里,媳妇在社区也很忙,回不了家,儿子只能先住在亲戚家”。寒夜的路边,被挂了电话的爸爸高银,嘴上还挂着刚刚哄儿子时的笑,但眼里已泛起了泪。爸爸高银,也是民警高银,他已在桃树坪防疫检查站执勤20多天,一直没回家。
“您好,请问您是××吗?您的职业?您家有几口人?长期在一起居住的都有谁?”“别着急,您慢慢想,您现在提供的信息越详细、越全面,对我们的排查工作越有利……”“流调后1小时出核心信息,4小时出核心信息报告,12小时出流调报告。这是必须拿出来的,一点也不能马虎。”11月6日,接了一通电话的韩晓琴和流调队员们又穿上白色的防护服,奔走在大街小巷,忙碌在电话两头了。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副所长韩晓琴,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当好疫情防控的“侦察兵”,她已经记不清在办公室熬了多少个夜。
“小女孩才8岁,以前从没离开过家人单独住过。我们担心她害怕、无聊,就动手做了一个小礼物,给她鼓励、祝福,也算给她树立了一个希望的小目标。孩子最近一直很乖,情绪很好,还会给我们写回信。”在安宁区万里医院的一个隔离留观点,记者进不去,只能打着电话,听两位“95后”医护人员讲里面的故事。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打扫卫生、防护消杀……说起来只是简单的16个字,但当记者看到监控里两个单薄的身影拖着宾馆里长长重重的地毯往外撤时,还是忍不住泪目。身兼数职的繁累是她们最近的日常,但她们仍没忘记让温暖在这个隔绝的空间里流动。她们是年轻的医护人员代吉霞、苏倩倩,她们也是留观点小女孩的“暖心姐姐”。14天,她们要和隔离人员一起,足不出户地坚守。
“榜样的力量永远感召着年轻一代!”10月19日早上,兰州疫情刚现苗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77岁的徐启生就和一支10人的社区退役老兵队伍一道,抵达山字石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向社区报到。他们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连夜疏导排队的居民、登记黄码人员、帮忙张贴通知、搬运物资……20多天来,从“40后”到“00后”,近200名省、市、区、街道的驻守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社区全体工作者,一直轮流坚守在山字石社区的各个岗位上,“疫”无反顾守护一方安宁。
“嘘,别打扰,让他睡一会。”他就那样仰面瘫在一把椅子上、一张桌子上、甚至一个台阶上睡着了。我想拉近镜头,描绘一下他疲惫的面容,但他全副武装地穿着防护服,面罩上哈出的气凝成了水珠,模糊了脸。我想记录下一个名字,但他又不止是一个名字,因为这样的画面这些天不断出现在很多地方,天庆丽舍、云祥小区、黄河家园……他们是封控小区里的物业人,他们也是小区居民的守护人。接听热线、配送物资、消杀保洁、秩序维护,他们用持续不断地付出,让居民的生活不停转。
上面提到的名字,或许你熟悉,或许你陌生,但我敢肯定,你的身边,此刻一定有与他们一样的人。他们苦守的夜、他们熬过的冷、他们付出的累、他们的热血、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的家国情怀,你一定也懂。
冬天的初雪过后,是接连两日的暖阳天,正如两周多的坚守过后,是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坚守还未结束。居家的我们,再静一静、等一等,就能让在外的他们歇一歇、笑一笑。
不管是暖的春还是冷的冬,是岁月静好还是砥砺前行,只要我们仍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还是不怕断的一股绳。下一个雪天,希望兰州又是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咱们都能合家团圆包饺子、吃火锅。(记者 赵文瑞)
相关新闻
- 2021-11-09决胜 我们还得“静一静”
- 2021-11-09【政策导读】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保出台利好政策
- 2021-11-09疫线日志丨公安战线的抗疫记录
- 2021-11-09明日起, 嘉峪关市陇南市分阶段复学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