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丝路新篇章】“凤行”敦煌迎跨界体验 丝路人“追光”科技与艺术
在茫茫戈壁滩上,12000面“超级镜子”似向日葵般追逐太阳,转动间镜面上逐渐上呈现出“凤行古道·穿越千年——网络名人丝路行”字样……10月11日,近10位网络名人踏访丝路古道,走进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与莫高里工匠村,见证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在敦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出“繁花”。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12000多面定日镜拼出“凤行古道·穿越千年——网络名人丝路行”字样,为主题宣传活动助威
被称为“超级镜子”的,是首航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组。从高空俯瞰,12000多面定日镜像是茫茫大漠中的盛开的银色向日葵,在工作时,它们通过反射将万束光芒汇集到发电站中心的260米高吸热塔顶尖,然后通过加热熔盐、转换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最后送出清洁的电能。
该发电站是我国首个百兆瓦级商业化光热电站,入列第一批“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也是目前亚洲装机最大,全球聚光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光热电站。作为一座“超级镜子发电站”,其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度,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每小时可以发电10万度,电站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相当于造林1万亩。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文博介绍,该发电站能够落地敦煌,正是“看中”当地丰富的阳光资源和平坦的地势。同时,首航高科也志在利用好当地的文旅资源将这一新能源项目推广给更多人。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文博介绍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建设情况
近年来,首航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勇敢“跨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时刻,拼出巨幅标语,向祖国和党高调“表白”,上演了一场场中国科技的硬核浪漫,在网络上吸睛无数。
而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样“追光逐日”的还有莫高里工匠村创始人杜永卫,他心中的那份光则是敦煌艺术的传承,这是他口中“有生之年要做好的一件事”。
在三危山下的小村子里,杜永卫引导网络名人走进大礼堂,在一面照片墙下,他讲述着一个个镌刻在方寸照片之中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间,也勾起了杜永卫自己的时代记忆……
莫高里工匠村创始人杜永卫(左一)向到访的网络名人讲述敦煌故事
17岁时,他成为敦煌研究院的一名学徒,每天在莫高窟内临摹壁画、雕塑,在敦煌彩塑一行一干就是40多年。直到2000年前后,一心想着创新创业的杜永卫选择从敦煌研究院辞职。创业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手艺,他打造的众多敦煌文创产品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
2008年,杜永卫被确认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传承人”,于是他有了“做更多、更大的事情”的想法。
“作为非遗传承人就要有一种责任,要带领大家做好文化传承。但敦煌艺术已经没有传承的环境和条件了,因为曾经开窟造佛、上山进香的风俗在敦煌已不不复存在,这个记忆也早已中断,没有载体,怎么去传承敦煌艺术?”杜永卫说,经过反复琢磨,他认为失去原有载体的敦煌艺术其实可以换种形式走入厅堂、走入社会、走进教育。
杜永卫说,有了这些想法后他就在计划打造一个“空间”,让外来的工匠能够留下来,彼此能够交流,并通过带徒弟带学生,代代相继把敦煌艺术的手艺传承下去。
历经多年选址、筹建,杜永卫计划打造的“空间”——莫高里工匠村于2018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敦煌文化讲堂、壁画书法研习、美术设计、彩塑制作教学、篆刻艺术、传统酿酒体验、农业产业发展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莫高里工匠村内的杜永卫美术馆、老工坊、非遗坊等都传递着它的文化特色和工匠精神
近年来,工匠村还承担了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敦煌古代工匠及其技艺的研究、挖掘、纪念、展示以及敦煌文化艺术的创作、实践、交流等职能和任务。并依托敦煌文化资源优势和工匠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热爱敦煌艺术、传承非遗技艺的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能工巧匠。2020年,莫高里工匠村作为敦煌文化学院的实践教学点,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观摩人员超过1.8万人次。
杜永卫透露,如今,他有个心愿是最终能够把莫高里工匠村捐献给其所在的镇子上,或者由镇政府主导将工匠村继续打造下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它“工匠摇篮”的作用,更好地传承敦煌艺术。
相关新闻
- 2021-10-09康县:“十大特色活动”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2021-10-11【小康圆梦·看甘肃】灵台: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基
- 2021-10-11金塔:绿色生态游“火”了金色胡杨林
- 2021-10-11西和:守住环保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