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重回故里”
原标题:“数字赋能”让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重回故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敦煌9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豪)“就像自己的东西丢失后又找回来了,心情是不一样的。”流连在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的会场中,敦煌市民杨建国心里满是自豪。
图注:展馆内部
图注:刻本《金刚经》局部
参观者穿梭在“发现藏经洞”“流散的艺术瑰宝”“再现敦煌艺术”三个展出单元内,欣赏着来自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民间收藏机构等地200幅流散海外的敦煌遗珍复制品,和100件来自酒泉地区各博物馆馆藏敦煌文物,直呼“对敦煌又有了新认识”。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诸多原因,这里大量的出土文物流失海外,难以聚首。百年来,几代敦煌学者历尽千辛万苦,复制拓印,整理收集流散在海外的文物资料,让它们以各种方式回归。
2018年,酒泉市博物馆组织实施了敦煌流散海外文物数字化回家工程,通过外事机构、国家图书馆、民间收藏机构等,陆续征集流散海外文物数字资源。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到了400多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的数字资源,包括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历代绢画、纸画、麻布画和经卷等各类文物。”采访中,酒泉市博物馆馆长王杰元告诉记者。
图注:《灵鹫山释迦说法图》
在流失文物的尺寸、色彩、质地等以“数字化”形式共享的同时,酒泉市博物馆又委托专门机构,利用高精度的复制技术,做出了原大、原色、原材质复制的文物实物。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灵鹫山释迦说法图》就得到“还原”。
各类文物“重回故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也先后在国内巡展20多次。为了充分利用“一会一节”这个国际性的大平台,更好地发挥敦煌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此次展览中,酒泉博物馆又在原来展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一改此前单纯的复制品展示形式,将流散海外的精品文物复制品与国内珍藏的藏经洞文物实物做了结合,并借助声光电手段,复原了‘藏经洞’场景。”王杰元介绍说。
图注:敦煌乐舞表演
展览中还设置了敦煌古乐器、服饰艺术造型、敦煌舞、敦煌伎乐表演等展演展示活动,让敦煌文化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图注:朱建斌正在写经
敦煌市书协副秘书长朱建斌在展演中扮演了“抄经人”的角色。他说,很多经卷他也是第一次见,这足以说明敦煌文化是学不完的。“我愿意做一名传承者,从书法这个小切口继续挖掘和多层面展示敦煌文化艺术的魅力。”
刚刚在酒泉市博物馆工作一年的“95后”女孩李瑾怡穿上了敦煌壁画中的服饰。她坦言,在此次展览中,自己重新体验了古人的浪漫雅致、如梦霓裳。
图注:李瑾怡(右一)与同事在一起
相关新闻
- 2021-09-26幸福农场幸福长
- 2021-09-26千年敦煌古乐奏响艺术“新声”
- 2021-09-26甘肃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大排查”
- 2021-09-26甘肃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巧解“寒旱”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