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这样实现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岷县麻子川镇吴纳村创新发展纪实
海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藏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如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岷县麻子川镇吴纳村从改变传统观念着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曾经的“烂泥湾”,蝶变成美丽的“桃花源”,继被住建部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之后,2019年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从“烂泥湾”到“桃花源”
十年前,吴纳村是岷县出了名的“烂泥湾”村,用村民的话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穷”。
吴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海龙说,2008年,村里最偏僻的一个社才通了电。
王海龙对村里的贫穷记忆犹新,村民住的土坯房、走的烂泥路、点的煤油灯、穿的破衣裳,吃了上顿没下顿……
高寒阴湿的吴纳村,一到雨季,没有河堤的吴纳河水便带着泥浆漫进村里,村道泥坑遍布。年年修路,年年没路走,“穷帽子”压得吴纳村人抬不起头。
2010年,王海龙从新疆返乡创业,担任村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落后的村容村貌和急需转变的村风民风,一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机遇。
王海龙说:“一座美丽庭院,是生活起居的家园,也是幸福生活的起点。”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海龙带领全村306户群众,首先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难题。尤其2016年底,吴纳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塑造村貌新形象。
“村上成立了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村庄巷道、村民院落卫生实施奖惩,目的是让村民改掉不爱讲卫生的旧习惯。” 王海龙说,树立“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良好村风,旨在根治村庄“脏、乱、差”,消除视觉贫穷。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吴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村民文化广场上,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白墙青瓦房映入眼帘,一条条硬化路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昔日的“烂泥湾”村,成了如今游人如织的“桃花源”。吴纳村变美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对美好生活有了新追求。
从转变观念到发家致富
“先让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才能带领他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王海龙在谈到如何改变观念,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时说。
通过“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媳妇”等评选,让村民互相学习,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乡风,从思想上抵制旧陋习,追求新村规民约,彻底改变落后的旧观念。
王海龙介绍,吴纳村村民过去娶媳妇,动辄彩礼十几万元,办婚礼还得花七八万元,年轻人结婚欠一屁股债,这样下去怎么让他们去致富?
高价彩礼是导致农村贫穷的根源。要想富,必先遏制高彩礼之风。随之,吴纳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推行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并明确要求彩礼不能超过6万元,婚白喜事上用酒每瓶不能超过50元,烟每盒不得超过10元。
为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王海龙的女儿出嫁时他没要一分钱彩礼。同时,他一边当媒人,一边做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在他的介绍下,村里的付续红和马鱼红两个年轻人相识相恋。可准备结婚的时候,马鱼红的父母要10万元的彩礼,怕要得少了,儿媳妇娶不上。最后在王海龙的说服下,马鱼红父母把彩礼降到了6万元。
“红白理事会”不但改变了高价彩礼,刹住了攀比之风,还调动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麻子川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杨月芳介绍,吴纳村移风易俗,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底气,从而营造了“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强大气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村共同富裕铺就了阳光大道。
从投羊还羔到做大产业
若要富,养藏羊。吴纳村拥有三万多亩草地,最适合养殖业发展,养羊有多年的历史。单打独斗很难发展养殖规模,守着这么好的天然牧场,村民养羊积极性却不高。
王海龙经过走访,才知道村民没钱买羊。为了帮助村民养羊,2012年,王海龙等5人成立了麻子川镇吴纳村海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展畜牧产业。
王海龙说,成立合作社后155户贫困户先后加入,建立产业发展共同体,采取共建产业基地、投羊还羔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藏羊养殖。合作社给农户投放10只藏羊,待饲养到第二年产羔后,村民可拥有20只羊,再给合作社返还11只羊后,还剩有9只羊自己养。
2016年,村民王爱存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采用投羊还羔模式开始饲养藏羊,现在已发展到80只羊。去年他家出售40只羊,收入5万元。在养羊的同时,王爱存还种植当归、黄芪,药材销售了4万元。王爱存深有感触地说:“养羊改变了贫穷,让我走上了富裕路。”
另外,合作社将县残联扶持到户的15.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注入合作社,带动12户贫困户平均注入股金13000元,每户每年分红2500元;整合20户贫困户和低保户的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注入合作社,每户入股1万元,每年分红2000元;把22户贫困户11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入股到企业,年户均分红4000元。这一系列举措,使贫困户、低保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股民”,享受到“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通过“合作社+”模式,先后带动131户群众摆脱贫穷。群众年分红时,最多的农户达到了9500元。
从最初5户养羊,已发展到80户养羊,羊产业规模达4000只,年收入150万元,吴纳村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养殖规模有了,今年王海龙着手成立联合社,与中国邮政联合通过网上销售羊肉,并筹划注册商标“合创振兴”,打造藏羊品牌,做大羊产业。
“没有品牌就卖不上好价格,今年把羊肉挂到网上,客户明显增加,销到了河南等地。在网上,把一只羊分成四类肉打包销售,能卖出好价格,一斤肉可以卖到七八十元,比现在一斤卖42元高出不少。” 王海龙说。
吴纳村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村民致富积极性高涨。不少农户又着手创办农家乐,让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土羊、土鸡和农家饭。
相关新闻
- 2021-08-31【乡村·新关注】甘肃省农科院研发提升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水平
- 2021-08-15借“美”生金 助农致富——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特别节目聚焦天水
- 2021-08-13【乡村·新聚焦】构筑甘肃粮食安全屏障——甘肃省农科院春小麦育种硕果累累
- 2021-08-13【乡村·新聚焦】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在陇南陇东创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