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原标题:临潭: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 张彩霞 通讯员 党元昌
近年来,临潭县注重发挥先发优势,有力有效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全县6100名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
突出保障政策全覆盖,着力推进兜底保障融入有效衔接新格局。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孤儿基本生活费提标,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适度拓展社会救助范围,建立基本生活救助动态调整机制,将民政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十四五”期间民政工作重中之重,纳入民政“十四五”规划、行业发展计划,整体谋划、一体推进。聚焦民政职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5年过渡期救助。建立完善工作调度机制,继续落实兜底保障包抓乡镇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并督促推进抓好落实。
突出动态管理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方位加大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力度,共享医保、残联、人社、扶贫等部门的数据,将刚性支出较大的已脱贫又返贫、致贫风险高以及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开展摸排认定,对重点对象进行入户核查,提出综合解决措施,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给予专项救助或临时救助。全县城乡低保4002户10218人,发放资金1907.32万元,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突出社会救助全覆盖,着力构建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和兜底保障专责工作组作用,从“病、残、老、幼”入手,稳妥有序推进政策扩面,特困供养政策范围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取消一至四级智力残疾和一二级视力、肢体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年龄限制;低保政策范围扩展至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和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临时救助政策范围扩展至非户籍的急难对象,以及无收入来源的农民工等未参保人员。逐步构建完善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急难对象等5个层次和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补充性救助等4大类救助体系,全县共救助713户309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39.31万元。
突出养老服务全覆盖,有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工作目标,坚持从改善基础、医养结合、餐饮娱乐、制度队伍建设方面着手,整体推进,优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对全县分散特困供养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签订分散供养协议,落实监护责任和走访探视制度,对住房存在问题、居住环境脏乱差情况,进行改善提升,筹措资金380万元,购置发放了必要的生活物品。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四个一”照料护理服务,对县社会福利院、冶力关中心敬老院和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进行了改造提升,购置供养设施。目前,全县已建成养老机构4个,投入运行2个,集中供养特困老人37人。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76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突出特殊群体全覆盖,全面推进残疾留守保障服务落实。健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摸底排查,拓展补贴发放范围,及时为全县2872名残疾人发放了两项补贴资金430万元。全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健全了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及时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服务,建立健全定期探访制度,及时了解和评估“三留守”人员生活情况、家庭赡养(抚养)责任落实情况,提供相应援助服务,实现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突出农村治理全覆盖,全力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健全完善。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组织开展村干部业务培训,提升了村委会推动乡村振兴能力。完善农村议事协商制度,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探索总结乡村治理有益经验,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村民对村务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管理新模式,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 2021-08-30【小康圆梦·看甘肃】高原牧村的美丽嬗变——碌曲县尕秀村乡村振兴侧记
- 2021-08-12【雪域欢歌70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产业引领促发展——夏河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 2021-08-04最美的季节 我们相约草原——看甘南州如何厚植生态底色赋能乡村振兴
- 2021-06-02甘南州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俞成辉出席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