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制度:从活殉到明器俑
原标题:知识点
殉葬制度: 从活殉到明器俑
中国古人认为,一个人死后依然要过着与生前相同的生活,生前所享受的一切都应该随葬墓中,供自己到阴间使用。在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残忍野蛮的殉葬制度便出现了。把活人或活的牲畜同死者一起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的亡魂在另一个世界享福。活殉制度在商代时极为盛行,商朝奴隶主大肆用奴隶、战俘等殉葬,除人外,还有活的牲畜,譬如马、狗等也用来殉葬。考古发现,商代奴隶主的墓葬中殉葬的人、畜的累累白骨触目惊心。
殉葬制度一直贯穿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始终。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至少从春秋时期开始,活殉制度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以俑代替活人、活物殉葬,俑也因此成了明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活殉,俑的出现,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譬如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陶质俑,而磨嘴子汉墓的俑多是木雕俑。另有瓷、石或金属制品的,如从雷台汉墓出土的著名的铜奔马就是金属俑。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室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再现当时社会的风尚。俑也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
相关新闻
- 2021-08-30马嘶牛叫 鸡鸣犬吠 羊群喧嚣 猴儿嬉闹 一个埋在地下的“动物园”
- 2021-08-30名人轶事丨“诗鬼”李贺骑驴寻诗觅句
- 2021-08-30用诗词讴歌历史 谱写新时代乐章 黄河诗社在兰成立 《黄河诗阵》微刊创刊
- 2021-08-29《解放兰州》大型浮雕展暨创作座谈会在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