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府《淳化阁帖》:传世国宝曾经被当做了马槽
原标题:肃王府《淳化阁帖》:传世国宝曾经被当做了马槽
部分《淳化阁帖》刻石与《淳化阁帖》拓本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
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收藏着明代的一套《淳化阁帖》刻石。这套刻石一共有142块,是现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也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这套明代“宋本”《淳化阁帖》其实共摹刻了144块,耗时7年,世人称“肃府本”《淳化阁帖》。该刻石逼真地再现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张芝、钟繇、索靖及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诸家在内的宋以前历代书法巨匠的精品,堪称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这套刻石是怎么来的呢?
肃王开明,摹刻传家宝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封第十四皇子朱楧为肃王,镇守西北边塞,还赐给他一部“宋本”《淳化阁帖》,想必朱元璋知道儿子朱楧喜好书法,这才将这部难得的书法宝帖赐予了他。
三年后,肃王朱楧就藩甘州(今张掖),并于四年后移藩兰县(今兰州),因为这一年,朱楧期盼已久的肃王府终于建成了。此后,肃王一系一直就藩兰州城,直到明朝灭亡。
从第一代肃王朱楧开始,肃王府就以朱元璋御赐的这部“宋本”《淳化阁帖》为传家之宝,秘藏于王府内库长达200余年。《淳化阁帖》非常珍贵,除非肃王府嫡系子嗣,外人是不可能接触到这套宝帖的。据史料记载,第四代肃王曾将“宋本”《淳化阁帖》取来让王孙贵胄们练习书法,为了保密,还特意在书帖上题字:“勉夫小子云,不许与人”,足见其珍秘之深。
就这样,《淳化阁帖》在肃王府秘藏了200余年,可是后来为什么肃王府又将其公诸天下了呢?
有一说法是这样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一个官员名叫张鹤鸣,他是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道,他无意间得到了一个名叫李子崇的人所藏的枣木版《淳化阁帖》,听闻肃王府藏有完整版《淳化阁帖》,于是就大着胆子向肃宪王提出,借肃王府祖传“宋本”《淳化阁帖》一看,借口校对一下李子崇所藏《淳化阁帖》。
肃宪王人不错,答应了。张鹤鸣借来阁帖一看,果然不凡,只见其“浓嫣遒劲,神彩泛溢,大不类世所传本。如古法帖数段久已缺文,而兹独全,确为宋拓无疑”。
恰好此时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师徒重摹上石,肃宪王遂决心公诸天下,传于后世。温、张师徒二人受肃宪王之命摹刻“宋本”《淳化阁帖》,选定石质密致,具青灰色,击之有铿锵声的富平“铜磬石”,镌刻碑帖。
144块刻石高宽参差不齐,高27.4-34.5厘米、宽36.5-40.7厘米、厚5-8.9厘米。大部分两面刻文,也有只刻一面的。各卷卷尾除照摹宋本篆书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还附有二十八人的题跋,用木板另刻一册。刻石之后仅刻肃宪王绅尧、张鹤鸣、世子识鋐、王铎等数跋。
据专家考证,肃府帖本前8卷,确系当年北宋宫廷刻版的原拓,今西安碑林所立帖石,即据肃府初拓本重摹而成,足见“肃府本”影响之大。
《淳化阁帖》 宋太宗之功
那么朱元璋御赐给肃王朱楧的宝帖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它的来头也不小,与宋朝的一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有关。
赵光义在历代皇帝中的口碑并不太好,然而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继承他大哥赵匡胤的江山,延续了大宋一朝。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光义是一名马上皇帝,对艺术并不在行。然而,偏偏这部让后人推崇备至的《淳化阁帖》正是赵光义所倡导而成,其实,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个草书高手。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也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凡学书法,必要临帖,而临摹须有范样。古人发明了拓印法:将已刻在碑石的书法佳作墨拓于纸;将存世的名家书作精工勾勒摹刻于木、石,然后墨印纸页装裱成册,便称为碑帖。碑帖成为保存流传前世书法佳作的主要载体。
明代肃王府传代之宝“宋本”《淳化阁帖》,关于其得名,据说是版成后藏于北宋禁宫淳化阁,故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淳化阁帖;一说版成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故而得名。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忽发奇思妙想,他命翰林侍书王著,把宫廷收藏的书法珍品编为十卷,前五卷包括历代帝王、名臣及百家的各体书作,如张芝、钟繇、索靖和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诸家,尽含其中。后五卷收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编辑为一部《淳化阁帖》。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艺法帖,集宋以前书法之大成。
然而,宋仁宗庆历年间,一场宫中大火在晚上突然烧了起来,彼时《淳化阁帖》面世也就40多年,令人惋惜的是,这场大火将藏于北宋禁宫中的《淳化阁帖》原版毁了。
当初《淳化阁帖》印本不多,宋太宗赵光义只赐皇戚近臣。本就十分名贵的成帖,在原版毁于大火之后更是身价倍增。于是人们便依据存世的帖本辗转翻刻,很快便成了鱼目混珠之状。朱元璋御赐朱楧的阁帖正是宋代翻刻版本的佼佼者。
国宝蒙尘 被当做马槽
然而,让肃王府视为珍宝的《淳化阁帖》,却也经历了一段蒙尘之日。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兰州。肃王朱识鋐从王府逃出,在永靖县他什堡被贺锦部下擒获,送到西安李自成处,被当即处死。据说,就在这一次大乱中,肃府本《淳化阁帖》被从原来的密藏之地——肃王府遵训阁偷偷转移到了肃王府的一个深井之中。
对于肃府本《淳化阁帖》而言,浩劫并没有随着主人的离世而得以停歇,相反随着王朝的更替来得更猛烈了。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叛清,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平凉响应,遣将攻陷兰州,曾用刻石做马槽。传世之宝,竟沦落至此。这还不算,等到清军围城时,守兵又把两方刻石毁掉当做炮子,真正是暴殄天物。
此后历经沧桑,142块刻石侥幸存留了下来。
有人说是兰州翰林刘尔炘把刻石转移到兰州文庙(今兰州二中)尊经阁的,时间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也有人说是左宗棠平甘后,检送儒学(今兰州二中内)保管,置于文庙大成殿东边之尊经阁中。
今兰州二中的前身为兰州志果中学。抗战时期,日寇轰炸兰州,一度炸毁刻石密藏之地——兰州文庙尊经阁的前窗,幸运的是未曾波及刻石。之后刻石就被转移埋藏于兰州文庙大成殿南面院中。
1944年,刻石被人从地下挖出来藏到了别的地方,幸好被曾任兰州二中校长的赵元贞要回学校保管。1966年,刻石从兰州二中转由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除142块刻石之外,甘肃省博物馆还保留了一部明代翻刻的《淳化阁帖》拓本。拓本系肃府原石所拓,约成于明代天启年间,距刻石时代甚近,而且拓工精细,纸墨俱佳,笔路清亮,原功尽显,故而被称为阁帖中的“善本”。后附诸跋中有肃府刻石主摹手温如玉一文,记述刻石的摹刻经过。
如今这一流传数百年的国宝被妥善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相关新闻
- 2021-06-15短视频《国之重宝——淳化阁帖》获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 2021-06-14甘博短视频《国之重宝——淳化阁帖》获评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 2021-04-07甘肃省博物馆 《淳化阁帖》
- 2021-03-07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3月6日晚亮相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