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高品质幸福雄关
原标题:嘉峪关 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高品质幸福雄关
中国甘肃网7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北麓、讨赖河上游的戈壁绿洲。这里地势天成、山河壮美,历来为丝路要道、军事重镇。这里有黑山岩画、魏晋墓群、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人文厚重,千年不绝。
嘉峪关市缘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1958年,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酒钢公司上马,拉开了嘉峪关建设的序幕。1965年,嘉峪关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这期间,酒钢公司也经历了“三上两下”的艰难曲折,最终于1970年出铁、1985年出钢,奠定了嘉峪关工业立市的根基。改革开放后,嘉峪关市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工业旅游生态城市崛起于祖国西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着力突出“关城、钢城、核城”三城共建的战略布局,推动“产业提升共进、文旅融合共抓、陆海开放共济、城乡发展共融、民生保障共享、区域协同共赢”六项举措落地落实,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都有了显著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谱写新的壮美篇章。
坚持继承创新
经济发展步入新轨道
长期以来,嘉峪关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在数十年的探索和积累中,嘉峪关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厚植“老家底”,不断注入“新动能”,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近年来,嘉峪关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形成了“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火发电—电解铝—铝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与此同时,嘉峪关立足国家核工业发展布局,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及配套项目落户嘉峪关,进一步丰富了嘉峪关的城市特色、产业结构和发展内涵,多极布局、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经济战略、抗风险能力、发展韧劲和回旋余地得到有效拓展。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6亿元,是建市之初的6257倍,人均GDP达到9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坚持感恩奋进
文化传承创新呈现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嘉峪关关城历经多次修缮。2011年,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嘉峪关市实施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长城本体保护和维修工程,古老嘉峪关再现英姿。“十三五”期间,嘉峪关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招大引强,用好用活“天下第一雄关”金字招牌,西北唯一的方特欢乐世界、方特丝路神画两座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先后建成,嘉峪关·关城里古街盛大开园,全国首部大型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于今年7月12日首演。同时,嘉峪关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连续多年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房车博览会等精品节会赛事,多次承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嘉峪关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更加巩固。
坚持接续奋斗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
嘉峪关地处西部戈壁荒漠,降雨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曾经是一块“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不毛之地。1952年,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在荒无人烟的雄关戈壁种下一排小小的杨树,拉开了雄关儿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序幕。建市以来,嘉峪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培育弘扬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连续27年开展绿化年活动,以绿为基、以水为脉,用好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36.4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7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嘉峪关依靠科学、超前的规划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建成了一座横跨讨赖河,南北并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兴戈壁绿洲城市,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嘉峪关得到了生动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
从60多年前第一代创业者的帐篷、地窝子、干打垒,到40多年前的简易平房,再到今天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居住环境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嘉峪关市的民生“幸福路径”。尤其“十三五”以来,嘉峪关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实施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改工程、教育“改薄”工程、医疗卫生惠民工程,持续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4.3平方米增加到40.3平方米;全市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重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9%,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出全省21.8个百分点;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嘉峪关市中医院新址重建和改扩建,其中两所医院跻身三甲医院;65岁以上特殊家庭老人和75岁以上老人用餐服务实现社会化、普惠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每月1620元,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月726元,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774元、22478元,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守初心使命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嘉峪关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创新开展政治生态评星定级、红色物业、互联共转、社区管家等特色党建活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各类基层党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战斗堡垒;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占到总人口的27.6%,排名全国地级市第十二位,人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嘉峪关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四学五悟·六办七开”模式建设,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回顾嘉峪关市的发展历程,其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变化,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面向“十四五”,嘉峪关全市上下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高品质幸福雄关”的奋斗目标,努力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将强化党建统领,切实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突出创新驱动,提高钢铝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河西走廊科创城,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转型升级,全力支持酒钢和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提升钢、铝、电力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效能,推动绿色生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提高项目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引资攻坚突破,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牵引力。深化文旅融合,发挥文化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培育多样旅游业态,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扩大开放开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西部陆海空联动综合枢纽。坚持民生优先,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断长补短,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着力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势,持续巩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发展成色。
相关新闻
- 2021-07-12嘉峪关市在兰洽会签约33个项目 李沛兴出席签约仪式
- 2021-01-02全国新年登高大会甘肃主会场·嘉峪关活动举办
- 2020-10-23嘉峪关市政协开展“教育帮扶”行动
- 2020-10-22河口村里幸福多——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村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