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天水: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
中国甘肃网6月25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天水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荣悠久的革命传统。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天水儿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下午,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先在中共甘肃省委举行的“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庆祝建党100周年天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苦干实干,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成为天水市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大局最稳、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中共甘肃省委举行天水专场新闻发布会
全市92.0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天水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高位推动,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天水市原是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全市两区五县均在六盘山特困片区。经过8年艰苦努力,全市92.0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两区五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稳定实现,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全省脱贫攻坚考核我市连续五年位居前列。”王国先说。
同时,天水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长效增收产业,加快培育“短平快”和“五小”产业,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增收技能,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386元增加到2020年的9072元,实现了倍增翻番。
扶贫车间、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村级“八大员”公益性岗位、秦安陇城教育园区等扶贫模式创出了特色,得到了国家、省上的肯定和推广,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天水路径”。
破解重大瓶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王国先说:“我们紧盯重大瓶颈制约和历史性难题,统筹谋划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事,为天水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水被学术界定位为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针对这一问题,天水市分别于2014年、2019年启动实施了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曲溪城乡供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2019年9月,历时5年、投资超过18亿元的天水历史上最大的民生项目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天水城乡80万群众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洮河水。目前,涉秦安、甘谷、武山3县33个乡镇的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30.98亿元总库容7780万立方米的曲溪供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于2023年建成。
同时,受“两山夹一河”地理条件限制,天水城市发展空间和可利用开发土地严重不足,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大难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天水市提出“东西延伸、两区相向、南北拓展、新城带动、旧城更新”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八大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的42.5平方公里扩大到7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扩大到38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实现了历史性扩展。同时,随着曲溪城乡供水工程、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三阳川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天水市将来可释放和盘活约114.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空间将进一步跳出河谷局限、拉开更大框架。
近年来,天水市交通道路建设标准大幅提升,路网结构持续优化。截止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9.77%,公路网面积密度由“十二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72.5公里提高到98.9公里。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先介绍有关情况
“十三五”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6亿元
王国先介绍,天水市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的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8.9 : 24.3 : 56.8。
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深入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10万吨以上,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产值分别达到140.4亿元、130亿元、100.8亿元和44.5亿元。2020年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现场会、全国农业保险工作座谈会。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第一支撑”和调结构促转型的“最大引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提质扩量工程,落实落细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度,加快推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市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工业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十三五”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3.1亿元,工业经济年均增长7.3%。
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实施了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天水大剧院、天水西关古城保护利用、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十三五”时期累计接待游客2.0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6亿元,年均增长28.5%和29%。不断完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天水商贸城、京东TDC城市仓、秦州万达广场等商贸物流项目,全市乡镇街道电商服务实现全覆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保持在全省前列。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天水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
“我们着力推动渭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精心编制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储备项目98个4300多亿元。”王国先说,天水市持续加大渭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铁腕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76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78.83%。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重点区域和行业隐患排查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8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部达标。两区和五县污水处理率达到95%和85%,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20.11%。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实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和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项目,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承载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工程,全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72%。
新闻发布会现场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王国先说:“天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城区学校27所,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03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1万个,投资26.3亿元的天水市职教园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天水市和清水县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天水千古秀》实现常态化演出和市场化运营,填补了我省东中部无旅游驻场演出的空白。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年均输转农村劳动力69万人以上,累计劳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9.55万户,改造面积974万平方米。连续五年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化平安天水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王国先说,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天水市连续6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坚决扛起主体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天水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王国先介绍,天水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总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党员干部接受了严格的党性锻炼,党内生活更加规范,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王国先说,天水市2491个行政村实现专职化大学生村文书全覆盖,2000个村实现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此外,天水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抓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四风”整治和“基层减负年”工作,全市各级干部工作作风持续改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涵养。
相关新闻
- 2021-06-24“传球计划”传到甘肃 天水这所小学有了自己的足球场
- 2021-06-2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天水市组织在兰流动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
- 2021-06-22天水交警全力保障2021(辛丑)年公祭伏羲大典交通安全顺畅
- 2021-06-16市民捡到准考证 天水麦积交警迅速查询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