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池坝乡:小康路上花正红
通讯员 周红霞
池坝乡孟家庄村位于武都城区以西65公里处,辖3个村民小组215户889人,全村耕地面积3768亩,人均耕地面积4.16亩。有党员24名,其中女性党员5人,高中以上学历党员5人。孟家庄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主旨,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工作为抓手,坚持推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党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班子带队伍,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坚持优中选优,打造一流支部班子的思路,按照村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知识化、年轻化”的思路,顺利完成了“一肩挑”选举,新招聘村文书1名。建立“致富带头人—党员—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严格落实公推优选、公示、培训等制度,优化党员结构,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同时组织支部党员在本村红色革命村史馆讲述党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教育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激发党员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抓阵地建制度,提升党支部服务水平。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立足点,按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同时规范资料管理,做到记录齐全、管理规范。
支部引领兴产业、产业发展促增收。党支部按照“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发挥党组织在村、合作社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搭建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耕作模式,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以当归、党参、大黄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支柱产业,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00亩。同时,鼓励能人大户依托当地优质药材、蚕豆、土豆及山羊、土鸡等特色食材兴办高山特色农家客栈2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群众增收。依托合作社和现有产业布局,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党组织融入产业发展中。党支部依托楷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鼓励20余户群众引进试种白条党200余亩,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户销售上的后顾之忧,辐射带动全村种植农户参与种植,切实加快全村产业提质增效,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践行“三变”改革,激发脱贫活力。针对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底子差、缺乏经验、启动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村“两委”结合实际,多次会议讨论研究,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着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党建引领,实施贫困户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党支部+合作社或企业+贫困户”等举措,在原有产业发展、草原畜牧业、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模式,真正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秉承先进文化,凝练红色精神。在多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孟家庄村民不怕苦、不怕累,他们面对苦难,挺起脊梁、奋起抗争,诞生了以王锐青、孙铁峰等为代表的精英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正是在这种品质的感召和鼓舞下,孟家庄村民继承先辈遗志,始终发扬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本村妇女自发精心制作了120双鞋垫,无偿捐献给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大办好事实事。近年来,孟家庄村实施了基础设施项目,新硬化环村路1.6公里,硬化巷道4000米,硬化庭院105户,房屋风貌改造215户,新建文化广场、乡村舞台、村史馆个1处,修建护庄河堤410米,新修便民景观桥3座,公厕10座,修建卫生厕所128处,垃圾屋6个,修建廊架、仿木桌椅、路灯、文化墙等小品景观。评选出1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新风貌。
相关新闻
- 2021-06-03庄浪:“微能量”点亮“微心愿”
- 2021-06-03灵台: 党史宣讲送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头
- 2021-06-02临泽平川镇:下足“绣花功夫”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 2021-06-02漳县:多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