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沿着高速看甘肃”主题报道——穿越壮美山河 见证陇原变迁

21-05-31 08:27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程健

  原标题:“沿着高速看甘肃”主题报道——穿越壮美山河 见证陇原变迁 

  编者按:当前,甘肃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犹如一条条“血脉”滋养着陇原大地。以高速公路为经纬,串起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城市、乡镇、村庄,风景、名胜、古迹,也连起文化、经济、贸易。高速沿线地区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奋斗图景。

  本期“沿着高速看甘肃”主题报道,记者沿着乌玛高速,走进兰州新区、定西、甘南、临夏等地,在行进中看壮美山河,讲述发展故事、感受甘肃魅力、见证陇原变迁。

  乌玛高速简介

  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是中国2013年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中的重点高速公路项目,编号为G1816 ,是G18 荣乌高速公路的联络线之一。起点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棋盘井镇,跨越黄河后进入宁夏,再途经甘肃,规划终点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项目规划里程1154公里。截至目前,通车里程为570公里。

  乌玛高速经过甘肃省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和甘南州。在甘肃境内建成372.7公里,其中营盘水至中川145.74公里(与G2012重复25.81公里),兰州至合作226.92公里(与G75重复56.86公里)。2020年9月,乌玛高速公路连接线中的临大高速公路积石山隧道顺利贯通,为乌玛高速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兰州新区 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现在,每天有8万余枝鲜切花从我们这儿销往全国各地。”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兰州新区农投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成品库主管仲保华介绍说。他的身后,工人们正将一束束鲜切花装箱。

  花卉产业是兰州新区近年来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它的横空出世,使我省从鲜花输入省份一跃成为鲜花输出省份。

  “关键是兰州新区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作支撑。”在兰州新区农投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赵立军看来,不同于其他产业,鲜切花具有不易长期存放、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特殊性,因此发展花卉产业,必须要以可靠的交通网络为前提。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具有完备的高速公路、航空和铁路体系,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花卉产业的交通条件十分理想。”赵立军说。

  打造花卉产业,兰州新区起步就不低。

  “栽培、灌溉和补光系统都是全球最先进的,实现了切花玫瑰、蝴蝶兰等高端花卉的全季节、全天候生产。”赵立军说,基地36万平方米的花卉种植智能温室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年产鲜切花1亿枝、各类盆栽花120万盆。

  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凭借完善的交通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显著的政策优势,这里已成为投资者创业兴业的热土。

  “第一次来兰州考察到生产线建成试运行,我们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的工作效率真高。”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兰州昱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广感慨道。他的周围,是一座座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当中的化工项目。

  和花卉产业一样,兰州新区的绿色化工产业也是从零起步。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兰州新区党工委紧扣国务院赋予的“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主动抢抓化工产业政策调整历史机遇,决定在秦王川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打造国际标准的化工园区,带动全省及沿江沿海化工企业向兰州快速聚集,重塑兰州石化产业格局。

  截至2020年底,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这一园区已引进落地企业150户。其中,上市公司8家,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余家。

  “未来几年,这里将形成千亿元以上产值。”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兰州新区发展的优势之一就是区位优势。”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侯成武表示,高效综合立体的交通网络让兰州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位十分显著,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

  “现在,兰州新区已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10大产业集群,产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保持30%以上增长,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侯成武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10年的发展,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已从2010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6亿元,增速近4年连续领跑国家级新区。今年一季度,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去年同期基础上再冲新高,增长了20.2%,区域经济增长极、产业主战场、改革示范区的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速显现。

  

  定西临洮 下活特色农业产业“一盘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张惠莉

  “姚队长,今年的蒜苗市场行情好,我家一亩半的蒜苗卖了3.7万多元,除去成本,收入近3万元。”临洮县辛店镇泉湾村村民刘海军高兴地和驻村帮扶队队长姚伟分享着蒜苗丰产增收的喜悦。

  聊起后续种植,刘海军信心满满:“这两天赶紧把蒜苗地平整收拾了,还要复种一亩白菜和半亩萝卜,不能让地闲了……”

  连日来,泉湾村泉湾社、李家台社的蒜苗喜获丰收,本地和外地菜商蜂拥而至,把这些“金苗苗”一车一车运出去。

  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泉湾村把发展蔬菜特色产业特别是蒜苗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通过支部引、能人带、科技帮、市场促的办法,进一步拓展蒜苗产业发展新模式,蒜苗成熟挖后复种二茬的白菜、萝卜或其他小蔬菜,形成了蔬菜产业发展特有的新格局。

  泉湾村位于临洮县东北部,平均海拔约2100米,因村内有大小泉水十多处而得名。这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为发展蒜苗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去冬今春以来,泉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村内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分析,通过请教致富能人讲经验,邀请县农技部门专家解读等办法,对全村蒜苗产业发展作了科学谋划。

  村民刘克权家中有四口人,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的生活费,是家里最重要的开支。为了让蒜苗种植成为刘克权家的支柱产业,姚伟主动找刘克权谈心,分析他家种植蒜苗的瓶颈主要是水浇地太少。之后,又动员泉湾在外人员和有水浇地而无力种植蒜苗的农户,把水浇地承租给刘克权。

  如今,刘克权去年种植的6亩蒜苗已净收入12万元,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村里持观望态度、原计划在水浇地里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农户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产业日益壮大,配套服务也要紧随其上。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协调帮扶单位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3万元,在李家台社修建蔬菜收购交易点1处,方便了群众销售和菜商收购;协调帮扶单位争取水泥10吨,维修了村内灌溉支渠1.5公里;协调辛店镇宏盛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山坡地300多亩,进一步盘活闲置的撂荒地用于发展饲草种植,使群众腾出手来在朱康路沿线耕地和水浇地发展蔬菜产业。

  泉湾村并非个例。临洮县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当地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畜牧、蔬菜、花木、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临夏和政 古生物化石里的生物密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兰天

  “它叫‘和政羊’,但它竟然不是羊,是牛啊!”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羊复原标本展示区,一位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惊讶地向讲解员求证。

  “没错,和政羊虽然在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生的羊很接近,但其头骨的构造、角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却与麝牛更接近,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博物馆讲解员说。

  从临夏市出发,沿着乌玛高速行驶30余公里,记者抵达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古脊椎古哺乳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拥有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

  “现有馆藏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属3纲8目150多个属种,年代跨度300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其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何文介绍。

  深入馆内,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化石无声地讲述着生物演化的故事:从远古走来,一场场生命的欢歌,更迭、创造、成长、毁灭。日月更替、斗转星移,狩猎者与猎物沉积在一起,共同归于天地。

  据专家考证,在距今2400万年至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临夏盆地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交错,草木茂盛,鸟语花香,是远古时代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然而,由于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影响,气候逐渐变冷,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大量哺乳动物群在这片土地上生死更迭,从而形成了今天珍贵的古动物化石群。

  “和政古动物化石的发现对我国晚第三纪古地理古气候的演变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展览价值。”何文说,随着化石标本的保护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政的古动物遗存必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史前自然遗产。

  作为连接不同时空的桥梁,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馆藏不仅描绘过去,成为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重要载体,亦成为今史观照、擘画未来的神奇宝典。千万年前的临夏盆地曾是古生物的乐园,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临夏大地依旧生机勃勃。

  “从古动物化石研究中可以提炼出很多值得借鉴的规律。”何文告诉记者,“人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与自然共同生存发展,通过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解读生物密码,让更多普通人可以认识自然,认清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我想,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和研究的意义。”

  

  甘南合作 生态移民村的发展变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2014年底,乌玛高速临夏至合作段开通运营,与兰海高速对接,打通了甘南北上南下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一条高速公路,不仅盘活了甘南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也让景区怀抱的移民村落热闹了起来。

  5月29日,在距离合作市区2公里处的加拉尕玛村,伴随着优美的《吉祥甘南》的旋律,游客与身着特色民族服装的藏族儿女,和着优美的节拍跳起了锅庄舞。动听的乐曲、飒爽的舞姿、五彩的服装,让当周草原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沿着蜿蜒迂回的木栈道漫步加拉尕玛村,只见错落有致的藏式房屋被近处的薄云轻抚,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向远处的蓝天草原,一幅村美民富百业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的加拉尕玛村因生态恶化、水资源匮乏,被烙上了“干加拉”印记。

  2017年,加拉尕玛村启动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完成了村主干道硬化、公共空地绿化、房屋风貌改造、宽带网络覆盖、修建排洪水渠……特别是天然气入户工程,让加拉尕玛村成为甘南首个天然气入户的村庄,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华丽转身。

  2019年,加拉尕玛村和甘南州一道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枝繁巢暖百凤栖,归雁来时满地花。村子美了,前些年“飞”往各地的“大雁”纷纷“归巢”,马海军就是其中一个。

  5月9日,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加拉农家小院”开门营业,游客挤满了这个藏家小院,老板马海军忙得不可开交。

  “村里环境好了,不出门也能挣到钱。”马海军告诉记者,以前净想着往外跑,前些年自己和妻子在上海一个电子厂打工,省吃俭用一年到头勉强维持全家开支,去年得知政府扶持有意愿的农户开农家乐,自己立即报了名,开始在家门口致富。

  “乌玛高速临夏至合作段的贯通,彻底打通了雪域羚城与外界的通道,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此汇集。”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新平介绍,守着丰厚的旅游家底,合作市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9项便民措施6月1日起甘肃省实施 9项便民措施6月1日起甘肃省实施
  • 临夏市:多彩活动迎“六一” 临夏市:多彩活动迎“六一”
  • 甘肃省完善农民工融入城市各项保障机制 甘肃省完善农民工融入城市各项保障机制
  • 甘肃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甘肃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 天水麦积山的景色特点的雪糕 天水麦积山的景色特点的雪糕
  • 酒泉手艺人:蛋壳上的艺术家 酒泉手艺人:蛋壳上的艺术家
  • 花样金城 花样金城
  • 兰州市反电诈中心发布电诈案件预警 兰州市反电诈中心发布电诈案件预警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沿着高速看中国】揽雪域羚城美景 看
2   硬核!天舟二号发射任务背后的“甘肃力
3   甘肃省市州科技局长座谈会召开
4   甘肃省7部门联合下发意见 加强老年健康
5   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
6   甘肃省完善农民工融入城市各项保障机制
7   甘肃省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核
8   甘肃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乡村形象
9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甘
10   9项便民措施6月1日起甘肃省实施
11   临夏市:多彩活动迎“六一”
12   甘肃省完善农民工融入城市各项保障机制
13   甘肃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14   天水麦积山的景色特点的雪糕
15   酒泉手艺人:蛋壳上的艺术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