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天舟二号发射任务背后的“甘肃力量”
原标题:硬核!天舟二号发射任务背后的“甘肃力量”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搭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是许多航天人的默默奉献。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了解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里有5名甘肃籍业务骨干助力这次火箭发射任务,他们是甘肃人程文功、万一飞、蒙艳泉、李宏博、曹永倩。
程文功:
火箭发射前“体检医生”
测试发射团队就是火箭的“医生”,每当火箭进入发射场后,都要通过测量系统这个“听诊器”对箭体进行系统检查,对全箭所有参数进行采集和监测,来自甘肃定西的小伙程文功就是本次任务测量系统前端指挥员。
程文功(左一)正在组织状态检查
程文功是最早一批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的人,当时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处于热火朝天的创业初期。程文功回忆道,“那时候发射场的路还没有硬化,下雨天出行都不方便,住的房子断水断电也时有发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如饥似渴地加强业务学习,新设备、新流程、新技术,凡是有新的业务他都学。随着发射场建设逐渐完备,他也成了测量系统的业务骨干,这次天舟二号任务由他担任测量系统前端指挥员。
在执行任务时,程文功始终紧盯着系统,不放过一丝疑点。在一次测试中,他发现某个设备散热系统失效,在突发故障面前,他沉着冷静,认真进行排查后迅速定位故障点,并按照预案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置,排除了故障,及时抢回了测试进度。
程文功告诉记者:“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攻坚克难,定能托举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航天梦。”在测试发射任务中,他凭借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带领着测量前端岗位人员圆满地完成任务。
万一飞:
“火箭大脑”指挥员
从火箭点火起飞到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的控制系统就好比人的神经中枢,控制着火箭按照预定轨迹飞行,为载荷的准确入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火箭大脑”。在火箭发射前,需要对“火箭大脑”内各仪器设备进行安装、测试等工作,来自甘肃天水的小伙万一飞就是本次任务“火箭大脑”的“医生”,即控制系统的前端指挥员。
万一飞正在安装设备并现场教学
2014年,万一飞从西昌调至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当时发射场刚刚建成还未投入使用,硬件设施和人才软实力基础都比较薄弱。作为有测试发射经验的“老人”,他主动担当起了对“新人”的培训工作。从火箭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授课,到现场实地技能教学,再到测试流程、应急预案等试验文书的编写,他都手把手帮带,为控制系统软硬件条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丰富的岗位经验和出色的管理素质,让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总是给人“靠谱”的印象。自2019年长征五号火箭复飞任务以来,一直由他担任控制系统前端指挥员。岗位工作带头干、监督把关执行严、抢险冲锋最前沿……在火箭前端有什么问题找“老万”准没错。
万一飞身边的同事介绍:“自今年一月下旬高密度任务开始后,老万就一心扑在岗位上,连续奋战100多天,放弃了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了空间站建造任务中。”此次测试任务成功后,万一飞说道:“只要任务成功了,我们加班加点都是值得的。”
蒙艳泉:
火箭的“动力心脏”守护者
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的运载火箭,装备有目前推力最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以及最复杂的氢氧发动机,正是火箭发动机释放的澎湃动力,让中国人的航天梦飞得更高、更远。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力系统主要负责火箭发动机的测试与加注,确保发动机以最好的状态完成飞行任务。来自甘肃白银的蒙艳泉就是动力系统的其中一员。
蒙艳泉正在检查火箭发动机参数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八年来,蒙艳泉执行了历次航天发射任务,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每一项测试工作、每一台发动机、每一个参数都清晰明了。在一次状态检查时,蒙艳泉发现发动机上的一个保护件缺失。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并主动请缨进舱寻找,发动机舱内管路密布、狭小昏暗,在里面找东西就像“瓷器店里打老鼠”,稍有不慎就会碰到精密的管线,损伤宝贵的发动机。蒙艳泉凭借熟练的舱内工作经验及敏锐的判断力,最终找到了发动机保护件,并迅速恢复其状态,确保了任务顺利进行。
事后,他认真翻阅各类资料,提出在发动机保护件上安装防脱落装置的可行建议,并得到了一致认可。虽然保护件只有纽扣大小,但如果掉落在精密的发动机舱内,火箭飞行时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蒙艳泉的妻子在远隔千里的家中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蒙艳泉把妻子和孩子接过来,专门看过一次火箭发射。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正在返回塔架检查的蒙艳泉,收到了妻子发来的消息:“你守护火箭,我守护家!”得到妻子的理解,蒙艳泉觉得对家人不再那么愧疚。目前,他继续战斗在发射任务的最前沿,守护着火箭的“动力心脏”,用行动助力航天梦。
李宏博:
前端岗位操作手
五月的海南,骄阳似火,热浪扑面。5月29日一大早,李宏博带着他的团队到发射日参观场坪开始架设设备。炎炎烈日,脸上的汗水如洗,在李宏博看来,“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能够让大家在现场近距离的观看火箭测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累一点不算什么!”
踩着90后的尾巴出生的庆阳小伙李宏博,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新生代”。2021年是他入职的第一年,正好赶上了发射场的高密度任务,天舟二号发射任务是他参加的第三次航天发射任务。说起刚来发射场的感受时,他仍激动不已。“刚来的时候确实惊喜到了,没想到我来到了从小就觉得遥不可及的航天发射场,同时心里也充满了紧迫感,因为自己是‘小白’要想上岗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为了能够尽快通过上岗考核,参与到任务当中。他认真参加新上岗人员培训,追着岗位上的老师傅请教,直到把所有的疑点吃透弄清。经过不断的努力,李宏博成功通过了上岗考核,担任前端岗位操作手。
本次任务测试期间,他迎来了一次挑战,参加测发大厅通信保障。测发大厅是航天任务的中枢,各系统指挥员坐镇其中,依靠通信系统发出一条条测试口令。为了能够胜任大厅测试保障,确保通信畅通。面对压力,他迅速投入行动,核对数据、测试线路、检查状态,每一项工作他都一丝不苟地对待。当系统负责人接到故障处置的时候,担心李宏博一个人解决不了,临时安排人员前往大厅帮忙,同事赶到大厅时,李宏博已经完成了故障处置。
李宏博正在检查设备状态
李宏博的努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他在任务最后阶段,担任发射日抢险点和参观场坪的通信负责人。不同于操作手,作为负责人,管的事很多,不仅要对各类设备了如指掌,还需要和其他系统的人沟通协调,工作量成倍增加。为了确保工作不出问题,他铆足了劲,一次次在烈日下测试链路,调试设备,确保场坪图像、扩声保障正常。
“……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下达的“点火”口令响起,仰望着伴随轰鸣声冲入天空的火箭,李宏博的脸上再次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曹永倩:
火箭燃料“验血师”
曹永倩是甘肃景泰人,2020年1月,她如愿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化学分析实验室工作,现担任氮氧化验员。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提起曹永倩,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对她赞誉有加。
初到化学分析实验室的曹永倩,虽然没有特燃化验的工作经验,但作为化学专业的硕士,她十分勤勉,看教材、学规程、练操作,仅用1个多月就完成了岗前培训,具备独立取样以及操作露点仪、气相色谱仪等测试设备开展化验的能力。因为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她对测试方法、测试原理等理论也掌握得十分透彻,有时岗位上的“老化验员”还要向她请教一些理论问题。
化验系统被称为燃料“验血师”,负责把关火箭和货运飞船使用燃料的品质。加注品质合格的燃料,是任务成功的关键。氮氧化验,点多面广,工作量非常大。发射场使用的液氮、液氧、氮气、空气、空混气等介质,都由他们负责测试。库区、供气管路、加注管路,遍布他们的取样点。爬过冷器、上塔、穿梭于加注供气管路间取样是工作常态。中午、晚上都经常加班,虽然是岗位上唯一的女同志,但曹永倩主动请缨,承担了大量加班的工作。她甚至自己买了张折叠床,便于加完班就地休息,同事们都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染。
曹永倩正在现场进行气体测试
本次任务中,曹永倩共参与测试液氮、液氧、氮气等样品60余次,150余个样品。她始终以严慎细实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每一次的测试都严格按规程操作,严格控制质量,没有出现一次人为差错,确保了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她的工作通过了任务的检验。“真好!我们又成功了!”看着火箭腾飞远去留下的尾迹云,曹永倩深情地说。
文·图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周清林 郑怀周 倪健康 胡雷鸣 常振林 记者蔡端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