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市迎来首个祭扫高峰 文明祭祀已成潮流

21-03-21 10:4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我们的节日?清明

  我市迎来首个祭扫高峰 文明祭祀已成潮流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鲜花祭祀

  中国甘肃网3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3月20日,我市迎来今年清明首个祭扫高峰,市民手捧鲜花前往公墓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在今年的祭扫中,鲜花祭扫成为最大的亮点。在祭扫时,很多市民也愿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绿色祭祀成风尚

  当日上午7时,在通往市殡仪馆的马路两边,步行前往公墓区祭扫的市民均手持鲜花。

  “近些年,文明祭扫蔚然成风,为宣传这一理念,市殡仪馆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生态祭祀。目前点纸烧香的旧习俗几乎不见了。”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说,殡仪馆“时空信箱”“网上祭扫”平台日臻完善,倡导文明祭祀。为有效避免人流聚集,做好馆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市殡仪馆提供错峰祭祀微信预约服务,群众只需进入微信小程序输入“陵园预约平台”,点击相应的公墓进入预约界面。群众也可以拨打0931-2325266预约祭祀时间,也可通过兰殡之窗免费网络云祭祀。

  “我觉得殡仪馆的这种做法非常好,让我们既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同时也减少了人员集中的问题,这种绿色节俭的祭祀让人称道。”前来祭祀的市民孙先生说。

  鲜花祭祀成潮流

  “来,给我买一个50元的花篮吧!”来自七里河区塑料厂家属院的秦女士一家在华林山马路边一摊子上买了一束鲜花。秦女士说:“现在持鲜花扫墓已蔚然成风,这样不但干净卫生,更主要的是环保、文明。”

  在走访中发现,通往市殡仪馆的路上有多个出售鲜花的摊点,虽然部分摊点上附带出售纸品,但与鲜花销售相比,纸品摊前很少有市民光顾,即使光顾也是买一把香而已。出售鲜花的摊主毛女士说,她在华林山附近从事祭祀用品销售30年多了,近几年市民时兴用鲜花祭祀,生意也比以往要好,当日一上午便卖出了10多个鲜花篮。在天桥公墓区,许多墓碑前摆着鲜花扎成的花束、花篮,祭祀场面更多了些温馨。

  扫墓时间最好避开高峰期

  为了应对清明祭扫高峰乘车难问题,24路公交车调整了前往华林山公墓区的公交车发车间隔,同时派出多名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据现场一名负责人说,24路公交从清晨6时30分至晚上10时30分,间隔3到5分钟发一班车,保障市民上山祭祀的需求。

  在华林山桥头,七里河区交警大队一中队李伟副中队长说,由于华林山附近的公墓相对较多,加之上山祭扫的市民从多个路口集中到华林山桥头,为防止出现交通拥堵,他们每天7时就到达现场执勤。“前来墓区祭扫的市民大都集中在上午,墓区提供的免费停车场很快就被停满了。不过好在今年祭扫的市民都非常理性,祭扫完后即刻返回。停车场内有交警和墓区工作人员联合疏导,所以墓区并没有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情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文 桑杰才让 孙建荣/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河西迎雨雪兰州铁路局积极应对保障出行 河西迎雨雪兰州铁路局积极应对保障出行
  • 以花入馔 秀色可餐 那些舌尖上的鲜花美食 以花入馔 秀色可餐 那些舌尖上的鲜花美食
  • 漳县贵清山 景象万千的山水画廊 漳县贵清山 景象万千的山水画廊
  • 陇南康县大南峪镇花庙村村民正在培育水稻秧苗 陇南康县大南峪镇花庙村村民正在培育水稻秧苗
  • 又见梨花漫天什川本周末迎来赏花高峰 又见梨花漫天什川本周末迎来赏花高峰
  • 图解|关键词看尹弘书记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强调了什么? 图解|关键词看尹弘书记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强调了什么?
  • 春到舟曲 品味“藏乡江南”别样风情 春到舟曲 品味“藏乡江南”别样风情
  • 中川国际机场环线铁路项目建设启动 中川国际机场环线铁路项目建设启动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兰州:百名新闻记者缅怀先烈学党史
2   甘肃玉门:挖掘石油摇篮,弘扬铁人精神
3   甘肃“爱岗敬业好青年”郑晓婷:青春建
4   4月13日甘肃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
5   兰州市柏树巷社区举办文明餐桌宣传活动
6   兰州公安部署启动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
7   河西迎雨雪兰州铁路局积极应对保障出行
8   武威古浪土门镇:边陲古镇新气象 昂首
9   十里桃花不如有你 兰州桃花旅游节等你
10   【“飞阅”中国】水墨祁连山
11   【“飞阅”中国】祁连山下 岩羊雪地“
12   【“飞阅”中国】戈壁湿地春色怡人
13   以花入馔 秀色可餐 那些舌尖上的鲜花美
14   漳县贵清山 景象万千的山水画廊
15   陇南康县大南峪镇花庙村村民正在培育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