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同行——高台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通讯员 段海 李兴宇
7年脱贫攻坚战,高台县成功摘下全省“插花型”贫困县的帽子,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73户9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份成绩单,凝聚了高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了全县140多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200多名帮扶干部的责任担当和辛勤付出。
高台县辖9个镇,5.53万户15.93万人,耕地面积59.66万亩。2013年底,高台县被确定为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组建精兵强将,靠实帮扶责任,广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同人民群众合力攻坚、同心脱贫,为全县如期高质量完成“人脱贫、县摘帽”目标提供了坚强人力保障。
优选严管,精兵强将沉一线
驻村帮扶干部选得强不强,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硬仗能不能打得赢。高台县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尽锐出战”“派最能打仗的人”的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严把入口关、下派关、培训关,派强派硬驻村帮扶队伍,把最优秀、最精干、最过硬的干部派下去,确保尽锐出战、战之能胜。49名机关干部组成1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常年驻村开展帮扶工作,33名县级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帮扶16个贫困村,183个单位1857名干部与136个行政村23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34家非公企业、13个扶贫车间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扶工作,实现了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帮扶全覆盖,确保了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回顾这几年的驻村经历,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但能够见证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最幸福的事,而驻村帮扶的经历也将是我一生的财富。”高台县16个精准扶贫村13个就在新坝镇,回忆起几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新坝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李生广颇有感慨。
为使驻村帮扶工作队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高台县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严格执行驻村考勤、值班值守、工作交接等各项制度,严格落实驻村生活补助、通信补贴、健康体检等各项政策待遇,真正做到工作有人管、生活有人问、安全有保障,确保队员蹲得住、融得进、帮得准,他们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助脱贫,成了群众心目中的“ 主心骨”,也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精准施策,产业引领致富路
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投身基层、脚踏实地,为贫困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智力和强劲动力。
骆驼城镇新民村史金茂一家是上世纪80年代从定西搬迁至高台县的,因为缺少耕地,每年的收入只能维持生计,再加上子女上学、妻子生病等原因,生活一度举步维艰。驻村队员和村干部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商议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点穴式”的帮扶举措。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家走上了承包土地的路子,还盖起高标准养殖圈舍,羊存栏量在150只左右,牛存栏量也有8头,耕地种植面积由5年前的4亩扩大到了近30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协调企业,我们村逐步形成了玉米瓜菜制种、牛羊养殖和劳务输转为主的三大增收产业,看着产业兴了、农民富了,我内心也非常高兴。”说起这几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下,村上发生的变化, 骆驼城镇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睿国打开了话匣子。
围绕“准实”二字,下足绣花功夫,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全县培育形成蔬菜、制种、草畜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辣椒、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2020年,16个贫困村特色产业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6.5%,畜禽饲养量达到22.75万头(只),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706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45元,年均增幅达24.57%。
夯基固本,村庄旧貌换新颜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在贫困村则更显紧迫。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从解决影响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的现实性、关键性、瓶颈性问题着手,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通路通电、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新坝镇小坝村是高台县16个贫困村之一。几年前,村委会是几间破旧的平房,居民点杂乱无章,道路坑坑洼洼。如今走在小坝村,平坦的柏油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白墙黛瓦的小康房无不提升着村子的“颜值”,彰显着人们的幸福指数。“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村上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还硬化了道路、架设了路灯,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都非常满意。”说起这几年村上的变化,小坝村三社建档立卡户郑学廷满是欢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级帮扶单位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高台县累计新改建党群服务中心99个、村卫生室27个、村级教学点5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24户2866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实现136个行政村全覆盖,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和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到100%,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16个贫困村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通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贫困村自身发展能力极大增强。
爱洒乡村,真帮实扶暖民心
驻村帮扶是一份“感情活”,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带着对这份工作的感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活跃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用真情暖民心、以实干赢信任,给帮扶贫困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54岁的蒋成江是高台县新坝镇红沙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他总是与队员们在一起、和群众在一起。2016年,蒋成江被检查出患有胃病和心脏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选择留了下来;为了照顾丈夫,他的妻子“夫扶妇随”,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编外队员”。在队员和“编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红沙河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一开始,说在村里呆两年,心里还有些怵,但是一眨眼,五年过去了,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总觉得需要为村里面做的实事、好事还没做够!”蒋成江告诉记者。
实事好事做不够的各驻村帮扶工作队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重点任务,在产业、医疗、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等行业扶贫上下功夫,既“输血”更“造血”,做实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脱贫。近年来,全县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物资、资金2339万元,争取项目资金8301万元,一个个小村庄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给老百姓带来了富裕的新希望。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驻村帮扶队员不仅要把政策、资金、项目争取到村,更需要把贫困群众的心捂热、脑更新、劲鼓足。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配合,通过开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五星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等示范典型评选活动,让社会主流价值广泛传播,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春华秋实满庭芳,栉风沐雨砥砺行。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如今,16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旧奋战在农村一线,不断向着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阔步迈进,在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相关新闻
- 2021-01-21武都:东西交流露真情 结对帮扶助脱贫
- 2021-01-18民乐胡其超:心系贫困群众 致力脱贫帮扶
- 2021-01-15党建引领助脱贫 产业帮扶暖民心——陇南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 2021-01-08西和:千名干部驻村 帮扶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