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山丹何如东:扶志断穷根 自励摘“穷帽”
通讯员 周军
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永恒的主题,也是精准扶贫要先扶志,斩断穷根,摘除“穷帽”的内生动力源泉。霍城镇西坡村四社村民何如东用自身的脱贫经历充分阐释了脱贫先脱穷思想后的精彩逆袭。
何如东,是霍城镇西坡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由于受靠天吃饭传统思想影响,早已习惯了守家在地过穷日子的这份踏实心理,对于破旧的土木房屋和拮据的物质生活既没能力也没动力去改变现状。
直到2013年,精准扶贫这剂消除贫困的良方到来时,何如东被确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大多数贫困户一样,起初被评为贫困户的他还为自己的这份“幸运”还有点沾沾自喜,因为听人说一旦成了贫困户就可以靠着政府吃“救济粮”,而且凡事都有政府来兜底。然而,当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将他的经济收入状况、住房条件以及一系列指标进行一一核实后,何如东发现原来贫困户这个名词之下就是一顶穷帽子,而这顶穷帽子源自于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贫困。
一个人的蜕变是由内到外的破立。在帮扶干部的开导下,何如东开始从思想上有了站起来的愿意,“让自己的懒惰扣上一顶穷帽子,这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我要争取摘取这顶穷帽子。”树立起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的他自此开启了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路。
解决了思想脱贫问题的何如东面临着如何脱贫的难题。要想增加收入,仅靠家中原有几十亩田地,和以往单一的种植方式,根本解决不了贫困现状。为了切实解决脱贫造血难题,在帮扶工作队的推荐下,何如东连续参加县、镇两级组织的各类种植、养殖培训班,种养技能和科学管理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经过集中培训成为了行家里手的何如东,对种植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他把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付诸实践时,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上为他积极协调流转土地,及时调整了种植结构。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何如东当年经济收入便增加了10000多元。尝到勤劳致富甜头的何如东在往后的日子中充满了干劲,来年春天他再次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0亩,种植农产品也扩展到了马铃薯、燕麦草、油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同时,并成立了自己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如今的何如东,在意气奋发的十足干劲中早已将那顶穷帽子远远的摔在了脑后,不仅搬进了明亮的新家还购置一台十多万元的小轿车,合作社添置的大型农用机械有数十台之多,曾经的贫困户转眼成了远近农产品收购商口中的“何老板”。
成功摘帽脱贫后的何如东自信的说:“不能让当初关心自己的党和政府以及兢兢业业帮扶的驻村工作队失望,精准扶贫的初衷不是等靠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新生活。”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