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合第一村”华丽转身
“天下百合第一村”华丽转身
七里河区袁家湾村百合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找准发展“好路子”
袁家湾村的“花海”
袁家湾的乡村风光
第三届袁家湾生态文化旅游节现场
新修建的人行步道上,游客们结伴沿着缓坡前行,两侧青山苍翠、山下百合花海,游客们不时停下来拍照,而景区内的蒙古包、露营帐篷、滑滑梯等处,更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今年7月袁家湾村举办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暨第三届袁家湾生态文化旅游节时的精彩一幕。
袁家湾村距兰州市区约15公里,是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一个小山村。尽管山道崎岖、沟壑纵横,但袁家湾村依托百合产业的迅速发展,早已迈步走上小康路,成为全国最大的百合生产基地。那么,这个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誉的山村,究竟为何转型搞起了乡村旅游?
“近年来,受土地、土壤限制,村里的百合产业‘日渐式微’。”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袁继军说,村里地少,且长期种植百合,土质下降。虽尝试向青海、兰州榆中县、定西市临洮县等土地充裕的地方拓展百合产业,但如此一来成本增加,影响了村民的收入。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百合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袁继军说,为破解以上难题,袁家湾村将百合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村史馆、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长廊等,通过举办百合节推介景区,吸引游人。通过举办旅游节,百合谷的知名度渐渐提高,游人一年比一年多。同时,百合旅游成为了袁家湾村延伸百合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新项目,为方便游客品尝各种特色百合佳肴,村上开了好几家农家乐,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村里前几年靠种百合、加工百合户户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两年村上开发百合旅游,打造出了新的富民产业,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在袁家湾村文化广场百合长廊,望着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火热场面,村民张宗义不禁笑逐颜开。
通过百合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袁家湾村真正找准了转型发展的“好路子”。以村里的百合谷景区为例,这个景区融合观赏、娱乐、摄影、休闲于一体,通过流转村民的百合地,增种丹麦、荷兰百合,供游客观赏百合花,并打造婚纱摄影基地。同时,景区还修建有12座百合屋,供游客休息并品尝“百合宴”。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条,让这个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誉的小山村,再一次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平时的工作中,袁家湾村发挥支部堡垒作用,紧扣乡村振兴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全力推动省级旅游示范村创建提档升级,加快打造百合文旅小镇,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支部引领拓新路。袁家湾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百合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瓶颈,认真谋定转型突破思路,赴外学习借鉴旅游村建设经验,把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坚定了带动党员群众坚定走百合产业转型发展之路,成立了袁家湾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下好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先手棋”。
巩固产业促转型。袁家湾村大力扶持百合主导产业发展,稳固扩大百合种植面积,提升百合产量和品质;围绕百合同一品牌,积极打造袁家湾百合电商平台,计划对袁家湾村32家百合企业、合作社进行整合,使用统一产品标识logo,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升百合产品竞争力。
发挥优势推改革。袁家湾村发挥辖区百合企业多、产业基础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支部+”为抓手,依托村集体成立的公司,推行“支部+股份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入股,确定了“三变”改革的收益分成模式,试行百合价格保护政策,切实保障了入股村民的稳定收益,有力推动了村集体旅游公司稳定起步。
整治环境改风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广泛发动党员、村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卫生厕所”改造74座,村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开展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切实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夯实了旅游村创建的基础。
先锋带头创示范。袁家湾村党支部坚持党员走在前、重实干,争先锋、做表率,团结带领村民群众出义务工,引领党员积极参与景区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打造百合特色人文景观,建成了袁家湾村百合民俗文化传承馆,积极拓展景区餐饮、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打造规模以上农家乐3家,提升了旅游村的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水平。
文明崇德树新风。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以“八个一”示范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续三年举办了袁家湾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共计十余场次,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提高文化素养,丰富精神生活,使往来游客体会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0-12-03兰州市规模化“面条加工项目”投入运营 将配送到市区280多家直营店
- 2020-12-03兰州新区多种形式开展“122”宣传活动
- 2020-12-03兰州市开展2020年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咨询日活动
- 2020-12-03兰州西固区三姓庄社区:三聚三和共建三姓和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