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明扮靓康县百姓幸福生活
原标题:时代文明扮靓康县百姓幸福生活
康县平洛镇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为团庄村村民免费测血压、发放健康资料、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
康县寺台镇“四点半课堂”剪纸课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志愿者为老人免费理发。
康县白云山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康县太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 本版图片由康县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焦扬红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在哪里。在康县,全县上下积极创建各具特色、接地气、具有时代风范和广大群众需求期盼的康县文明实践品牌,打造出了 “叫得响”“乐意用”“守初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康县样板”。
五个结合 打造“叫得响”的好品牌
龙义军是康县平洛镇团庄村的“名人”,他是理发手艺人,更是个热心志愿者。
龙义军从当初背着背篼去理发到现在在“爱心理发室”为民服务,得益于团庄村结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基层阵地建设方面下功夫,为群众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场所。
“多年前,我背着背篼走门串户,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理发,现在村里建了‘爱心理发室’,感觉有了归宿,更是方便了乡里乡亲,我也把走路的时间省了出来多参加一些村里的公益活动。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我还是坚持背着背篼上门服务。”龙义军乐呵呵地说。
曾受到陇南市文明办表彰奖励的康县寺台镇的“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是一个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范本。
“‘四点半课堂’是教育的好形式。虽然学生在校的时间延长了,但并不是用来补习补课额外增负,而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业余课程,既有传统文化,也有体育运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综合素质很有帮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实践,将过去困扰家长的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康县寺台小学校长李鹏飞说。
据记者实地采访,康县寺台镇的“四点半课堂”开设了美术(剪纸、漆画)、书法、舞蹈、体育、国学等课程,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外出务工的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四点半课堂”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校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这种教育形式的喜爱,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距离,也带动了文化课学习效率和成果的提升。
康县一直秉承着“立足现有、整合资源、有效结合”原则,立足县情实际,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整合盘活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文化文艺体育、科普健康、文明创建等“五大服务平台”。
“康县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决战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全域乡村旅游、拆违治乱行动等五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提升打造了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康县博物馆、长坝镇花桥村、王坝镇大水沟村、岸门口镇朱家沟村、迷坝乡孟坝村、平洛镇团庄村等16个有特点、有风格、有吸引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开展各种活动夯实了阵地基础。”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康说。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康县已在全县全覆盖推进文化广场、服务中心、乡村舞台、道德讲堂、文化室、卫生室、农家书屋、村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与此同时,该县着力打造“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党员教育、道德宣讲、旅游推介、文艺展演、评先创优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康县已经有“爱心理发室、四点半课堂、群众说事室、扶贫夜校、杨家河经验”等一系列“叫得响”的特色品牌项目30多个,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涵。
八个载体 倡树“乐意用”的新风尚
位于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不仅是广大游客和市民旅游咨询、失物招领、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的“便民服务站”,还一直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开水供应、手机充电、针线包等一些贴心的“微服务”。
文明无小事。所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必须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我们把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展示出来,树立榜样、凝聚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践行;并通过积分兑换活动,进一步倡导、激励大家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康县园林局局长苟彦春说,“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还打算邀请‘康县好人’‘优秀志愿者’到白云山文化长廊讲课,用他们的故事影响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弘扬志愿精神,形成行动自觉。”
世间一切好运集于人品、勤奋、善良。今年以来,康县太石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以“讲太石故事、品太石风物、看太石发展、感党的恩情”为主线,以提升全乡文明指数为目标,持续深入落实“党建+”工作理念,通过“上下联动、整合资源、群众参与”的方式,创新打造了“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长廊,提振了精气神,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们为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提升乡政府驻地整体形象,狠抓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近6亩生态绿地,大幅度改善了人居营商环境,为后续小城镇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该乡乡长张登斌说,“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我们乡还以‘知党情、忆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全程收录了历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情况,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9年光辉历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跟党走、感党恩。”懂得感恩,善良勤奋,这些都是贵重的人品。
同心掬得满庭芳。康县在政务大厅、县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窗口单位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97个,并从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新乡贤、致富能手中选拔宣讲队员1230名,开展政策宣讲会、乡村故事会1600多场次;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扶危帮困、人居环境整治、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植树护绿等志愿服务活动2800多场次。
在扎实“做”的基础上,该县还总结提炼了岸门口镇杨家河村“我迈步你康福”的文明实践活动经验,在全县大力学习推广,各乡镇目前已建立以“文明积分超市”为抓手,以“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为活动主题的“杨家河经验示范村”36个。
有载体,有倡树;有榜样,有力量。康县各级各类文明实践队伍统筹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民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阵地,采取“讲、评、帮、乐、庆、赛”六种实践形式,创新完善“精神扶贫”“六争六评”“一日五问”“最美系列评选”“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家风家训大家评”“杨家河经验”等八个活动载体,采用故事分享、文艺演出、典型推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的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移风易俗“新八条”,深入持久开展精神扶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移风易俗主题教育,弘扬孝老敬老、勤俭节约、遵德守礼等传统美德,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推进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一个初心 汇聚“最闪亮”的正能量
晨黎鸟鸣脆,暮晚见炊烟。水泥路户户贯通,干净整洁;一幢幢楼房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家家房前屋后,杂树开花,色彩斑斓;偌大的文化广场,宽敞美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千百个凡人善举在村村寨寨、大街小巷里闪光,汇成康县价值星空的片片光亮。
去年,康县岸门口镇杨家河村开展了“我迈步·你康福”公益活动,通过用文明积分兑换“小确幸”徽章来实现农户微心愿的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善行公益、环境卫生、社会公德及农户家庭卫生整治活动,引导农户从转变落后守旧的观念入手,进一步改善精神风貌,激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凝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被称为杨家河村的大孝子的夏忠彦,常年无怨无悔地赡养着家里的3个老人,分别是:76岁的夏兴德(夏忠彦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70岁的孤寡老人夏绪秀和今年65岁的“傻表哥”赵五子。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夏忠彦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很满足。
杨家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从群众身边的细微小事着手,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夏忠彦是个真孝子、大孝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杨家河村村主任唐国军说,“给老人跑腿买药,帮孤寡老人理发、洗衣服……这些琐碎的小事,我们村的乡亲们都抢着干。”
多么实在的生活,多么平凡的人生;又是多么的令人尊重、敬仰。杨家河村,向善而行,正能量满满,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农用工具、柴火堆放整齐有序,屋里的桌子、板凳、衣柜等家具都是一尘不染,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灶台更是干净整齐;家里母慈子孝、邻里和睦共处,发展动力更是十足,呈现出了“景美、人美、生活美”的农村新风貌,实现了 “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康县迷坝乡孟坝村的“乐叙堂”把“孝”“善”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完美结合,着力塑造乡亲们向善向上的最美心灵。据该村文书孟浩印介绍,他们村的孟好杰是康县到张台(迷坝乡的一个行政村)的客运车师傅,他经常给乡亲们免费捎带东西,若碰到确实有困难的人坐他的车也是免费的。
“还有一家邻居婆媳之间不和睦,互相不说话,自从去年我们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经常在‘乐叙堂’‘讲堂’讲解孝道文化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她们娘俩也慢慢地和好了,家务活都争着抢着干,脸上也常挂满笑容。”孟浩印说,“等疫情过了,我们村还要常态化地开展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宣讲党的好政策,弘扬展示典型人物形象,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感恩意识。”
初心为民,人民至上。康县自2019年1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五项重点任务,以决胜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为载体,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不断完善“6568”城乡文明培树提升机制,探索出“文明实践网络全覆盖、志愿服务阵容全方位、文明实践模式接地气、机制体制建设有保障”的“四维同创”经验做法,以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创新形式、扩大载体、凝聚合力、围绕中心、特色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着力把中心(所、站)建设成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坚强阵地,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舞台,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全社会汇聚了“最闪亮”的正能量,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每个前进的人们。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