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年近花甲心系扶贫 助力脱贫情牵民生--记康县三河坝镇垭合村第一书记王志劳

20-10-28 16: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我深爱着康县的这片热土,我所帮扶的每一个村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生命已融入了这片热土。”这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三河坝镇垭合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志劳提起这两年多来帮扶工作常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今年58岁的王志劳,从2018年10月起先后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平洛镇田山村、三河坝镇垭合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所帮扶的田山村于2018年整村退出贫困,累计脱贫人口2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5.9%下降到2018年的1.08%;垭合村于2019年整村退出贫困,累计脱贫人口11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1.34%。

  摸准方向搭建致富路

  垭合村位于陇南市康县的南部山区三河镇境内,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有耕地面积721亩,林地面积17665亩,全村有61户2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116人,耕地面积485.52亩,林地面积6735亩。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志劳来自被组织分配到垭合村驻村帮扶工作进村后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决定从产业扶贫开始打响脱贫攻坚第一枪。他和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倾听民意,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民情民意,制定了中药材种植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并先后多次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对村民开展天麻等中药材的种植与储藏技术、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并现场指导播种。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把税收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当地村民,设立税收政策宣传栏,开办辅导班,帮助当地想创业的村民解除后顾之忧,甩开膀子干。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持续帮扶,天麻、白芨等中药材种植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截止目前全村天麻种植面积达30多亩,人均种植天麻0.26多亩,仅天麻一项人均收入达2586元。同时,在帮扶队的牵线搭桥下垭合村还形成了外出劳务输转、养殖家畜家禽、中蜂等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真帮实干倾力帮扶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志劳驻村后,在前期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通过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建档案、填资料、“一户一策”帮扶清单等工作,围绕特色产业扶贫,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持续发力,用“绣花”功夫真帮实扶,为贫困农户解难题、办实事。 “我是经历过国家生活困难时期的人,有着吃不饱、饿肚子的记忆,更加了解农村农民生活的不易,真心想为父老乡亲们多办些实事、好事。”进村入户认真宣传党的惠民扶贫政策及脱贫攻坚相关业务知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心、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帮扶措施;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种植天麻、白芨等中药材产业和大力发展饲养家畜家禽、中蜂等产业;起草制定村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移风易俗、新事新办。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两年来,他始终发扬“钉子精神”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团结、务实创新,脚踏实地干事创业。

  开展企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项目共计投入11.61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共计投入1万元;为群众购置床上用品,中堂,橱柜亮化美化居住环境共计投入6.1万元;开展送温暖、献爱心14次累计投入10多万元;协调资金140万元为帮扶村硬化村社道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入资金帮助每户接通自来水;帮助指导帮扶村用好电商平台,培育电商、消费扶贫新业态;协调人社、农牧等部门,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实用技能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务工收入。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有效实施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垭合村现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队长放下自己的舒服日子不过,跑到我们这山大沟深的地方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呢”提起王队长村民们是打心眼里佩服。

  我就是村里的一份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和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在驻村期间,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份子。在日常开展完工作后,走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种地、施肥、修树剪枝、打菜籽、收割麦子、挖洋芋、掰包谷。干活的间隙他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税收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伙听,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东家长西家短’只有心走的近了,农民才会信任我们。”进村工作后他给自己定了 “四个必须”的规矩:凡是农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的他必需到、家里有生病的老人他必须看、家里生活有困难的他必需帮、家里有矛盾的他必需调。刚到垭合村不久,就遇到了一位60多岁的农妇,向他倾诉,儿子外出打工,自己腿脚不方便,眼下米面也没了,能不能请他帮忙带回点米面。他听了后,宽慰老人说:“没事你老放心,你儿子走了这不还有我们嘛,别担心我这就去给你买”。一方面他赶着紧去采购生活用品,赶紧给老人送去,另一方面他联系上老人在外务工的儿子叮嘱他在走之前一定要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好,不能让老人受冻挨饿。同时他汇同村干部一起筛选有同样情况的老人,组织人员定期看望并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村里的留守老人生活的好,外面务工的人才能放宽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大后方工作”他叮嘱驻村队员道。

  军人的气概铁一样的精神

  他曾是一名军人,把3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他曾是一名税务人,35年间先后在管理分局、征收管理、综合业务等岗位上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忠诚担当、忠于职守,为祖国的税收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快退休之际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踏上了扶贫路。这一干就是两年, 2019年8月,他在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大落实”工作返回途中,在经过一处陡坡路时不小心滑倒,右脚踝受伤严重,忍着巨痛步行回到驻地后。同事看见肿起的脚踝,要带他赶紧上医院处理,但他却拒绝了同事的好意,在简单处理后,继续坚持工作。单位领导知道后强行派车接他到县医院做检查,在得知检查结果并无大碍后,他向前来慰问他的领导汇报情况,告知说知道自己一休息,自己的任务就要压在别的同事身上,时间紧任务重,耽搁不起。

  他不顾领导的劝阻拿上药物当天就返回到驻村点,一瘸一拐地又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帮扶期间,王志劳已不记得有多少日子没回家看看自己独居的老父亲了,去年秋季的一天,老家八十三岁的老父亲,用电不小心起火,将自己卧室床上的被褥烧得一干二净,屋子也被熏得一塌糊涂,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火灾。好心的邻居及时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处理收拾,但那时正值市级脱贫攻坚验收阶段,他一时半会走不开,一直忙于工作,无法脱身。邻居们见状当着老父亲的面指责他的不孝,老父亲却说他知道自己的娃在干有意义的事情,他不怪。等工作结束时,请假回到家中看见年迈的父亲独自坐在房子里王志劳不禁自责的落下泪来。

  2020年8月中上旬,康县普降历史罕见的大暴雨,三河坝镇全境洪水弥漫,河堤全线超警戒线,面对严重的汛情、灾情,垭合村帮扶队长、第一书记王志劳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8月中旬,强降雨持续不断,位于康县三河坝镇垭合村13公里至14公里之间的油坊坝一处地段大面积滑坡,过水桥涵洞阻塞,路基被洪水冲垮,这条通往垭合及三瓦河部分村的道路全线中断。上百名中、小学生即将面临开学报名,家长们个个为学生通行发愁。

  王志劳同志了解情况后,他说“水过不去了可以背,路过不去了可以推,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成为阻挡娃娃们上学的理由”,随即同帮扶队员一道汇报康县税务局争取资金扶持,第一时间雇佣挖掘机清理道路的淤泥与树枝,在他的带领下镇村两级干部及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加入到疏通道路的队伍中,经过六个多小时不间断的劳作,终于油坊坝的公路被挖通了,过水桥面的河水回位了,塌方路段也搭建了便道,孩子们终于可以按期上学了。

  暴雨过后王志劳利用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第一时间联合镇村两级积极组建抢险自救小分队,再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驻村帮扶队和镇村干部一起,按照边排查、边处置的原则,重点对单独居住的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和危旧房屋,帮助清除安全隐患,为他们提供食品、衣被,鼓励大家打起精神重建家园。为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抢险自救小分队坚持救灾和防灾两手抓,积极开展拉网式排查,王志劳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排查地基下沉、滑坡泥石流路段,评估风险情况,督促村民们做好预警监测和转移。面对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时刻,王志劳作为一名老党员身先士卒从未退缩,用肩膀扛起百姓的希望。

  日日夜夜的坚守,风风雨雨的兼程,他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当代税务人的风采。两年期间,他的足迹踏遍帮扶村的每个角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用责任担当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忠诚。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王志劳同志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始终把田山村、垭合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最前,与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一起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书写了一页又一页为民助民的帮扶事迹,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通讯员 包婷婷 燕兆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