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铸魂育人兴乡村——金昌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综述
铸魂育人兴乡村
——金昌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综述
金昌日报记者 胡文军 马丰友 刘伟业
编者按: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金昌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用文化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佳话曲曲传唱乡间。
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辖区内有奇山秀水和质朴的民俗风情,周边有保存完好的汉明长城遗址、御山圣容寺、花大门石刻、六体文箴言、高昌王墓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9月26日,城关镇被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确定为美术写生基地。历史悠久的汉明长城、殿宇宏伟的圣容寺、碧波浩渺的金川峡水库相映成辉,成为全国各地艺术家们美术写生、艺术创作的绝佳之地,为城关镇带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也打通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金昌市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从价值引领、活动支撑、产业突破等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文化兴盛,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强根,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焕发出新的气象。
立足价值引领,建设德润乡村
“在我们农村,有三大矛盾,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和邻里矛盾,解决好了‘家和’,才能换来万事兴。”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党支部书记鲜舜文说,该村自2018年探索推行“婆媳互夸”活动以来,很受村民欢迎。今年活动“扩容”时,将“妯娌互夸”和“邻里互夸”也纳入进来,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改善了邻里关系。
“婆媳互夸会”是市文明办、市妇联近年来在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创新开展的品牌活动和亮点工作。为进一步培育良好家风,以好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以家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在市文明办、市妇联的指导下,2018年以来,金昌市在县区各基层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婆媳互夸会”,大力培树和弘扬婆媳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家庭文明新风,促进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金昌市着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推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利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设计了“草根宣讲”“小板凳宣讲”“炕头宣讲”“五老面对面讲理论”等活动载体,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为“地方话”,使文明的节奏跟群众的步伐同频共振,深得群众喜爱。组织全市机关干部逢周六划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努力打造卫生、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组织志愿者持续宣传推进“光盘行动”“绿色生活”“文明出行”,引导市民进一步形成卫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227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贫困村和困难家庭结成对子,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解决各类问题近200个,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同时,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金昌市第七届道德模范和第三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推荐上报道德模范候选人58人,文明家庭候选家庭52户,评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深化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并采取敲锣打鼓送奖牌的形式,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标兵代表送去奖牌、荣誉证书、奖金。广泛推广“红白理事会”“孝善基金”“道德银行”“道德信贷”“孝善宴”“婆媳互夸会”等典型做法,截至目前,全市有27个村设立了孝善基金,建立了道德银行。
在金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以其贴近性的活动和创新性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通百姓的行为举止和社会风气。
强化活动支撑,建设活力乡村
在永昌县焦家庄镇焦家庄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0余位老人坐得整整齐齐,听着志愿服务队员用板胡演奏《秦腔牌子曲》。梁吉寿老人听到精彩处,随着音乐轻声哼唱起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相关单位参与的“扶心润心贴心”精神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县区部分村社开展活动。
焦家庄村的李继荣患有心脏病,接受手术治疗后无法干重活,心情不好。志愿者们开导他:“虽然身体有了疾病,但也不要气馁。你的孩子非常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以后的生活就有了盼头,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你平时要注意保养,今天从市里来的医疗专家会留下联系方式,有什么问题可随时打电话咨询……”
用实际行动做一次精神扶贫志愿者、给帮扶对象演一次节目、拍一张照片、写一幅字、画一幅画……把政策宣讲、心理疏导、文艺表演、健康问诊等融入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感受关怀温暖,增强脱贫信心。
近年来,金昌市不断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围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先后完成110个行政村高标准“乡村舞台”、3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金昌市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等项目,力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性文艺巡演、“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曲进农村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4000多场次,培育打造百姓大舞台、永昌“四月八”民俗文化节、金川区广场舞展演、吃头节、美食文化节、传统月饼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利用节会和农闲时节,有重点地开展全民阅读、科技培训、农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惠民项目普惠广大群众,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生活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现如今,国家对农村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惠农补贴项目不断增多。有了惠农‘一卡通’,国家对农户的各项补贴就可以直接打到一张卡里,不仅方便了农户,还节省了手续费用。”日前,记者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安村采访时,听见沉寂已久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新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李丽娟,正通过广播反复向村民介绍有关惠农“一卡通”的相关知识。
为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金昌市启用终端接收音柱275台、大喇叭146个、流动宣传音响47个,覆盖125个行政村,为宣传党的政策和疫情防控知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金昌市切实加大农村网络阵地建设,组织县区长、镇长、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我为农产品代言”活动,依据乡镇特色,拍摄制作各类农产品代言短片,通过学习强国、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永昌县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策划实施了2020年永昌县网络“四月八”民俗文化节,开展“我是家乡代言人”“永昌赞歌dou来唱”“永昌‘四月八’掌上寻味”等网络直播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力建设好4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永昌县河西堡镇车站路社区、永昌县朱王堡镇美丽田园社区、金川区宁远镇新华村社区、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社区)的同时,金昌市争取到2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项目(永昌县水源镇胜利美丽乡村社区、金川区宁远堡镇油籽洼社区),超额完成全年5个体育项目的任务目标。为解决部分集中搬迁居住行政村缺少体育器材的现状,积极为7个行政村筹集了价值13.9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均已发放安装到位。
聚焦产业突破,建设富裕乡村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金昌市涉农旅游业蓬勃发展,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方式受到游客欢迎。农家乐(民宿)行业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展示窗口。
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交流学习、互借互鉴、共同提升”乡村旅游文明实践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对全村50余户农家乐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了农家乐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以勾家羊肉馆等优质经营主体为标杆,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以本地农产品为依托,研究推出具有永昌特色的美食品牌。“通过交流学习,我们详细了解了如何妥善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力求做到让客人满意。”赵家庄村河西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秦燕霞说。
如何释放乡村文化振兴动能?金川区完成了《金川区田园综合体暨乡村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建成“十里花海”景观带、戈壁香草园、戈壁百草园、大漠营盘、三角城遗址、龙景野狐湾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持续推进香草小镇、乡村客栈、民俗文化体验区等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同时,以节促游、以节促销,借助节会载体,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让乡村更富裕。
着眼于把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金昌市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乡村文化经济繁荣发展新潜力。先后完成了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新城子镇通信堡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宁远堡镇龙景村被评为2019年省级优秀示范村。同时,积极争取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南坝乡永安村成为2020年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同时,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景区点复工复产,目前,永昌县车辘沟石林景区、六坝镇芍药种植基地、金川区龙景村野狐湾景区等乡村旅游景区(点)、陈家沟文昌园等观光旅游点已恢复开放,餐饮、娱乐、住宿等其他经营性项目已有序开放。
——新城子镇花田小镇景区,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食药花卉600亩,完成景区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车辘沟石林景区完成栈道维修改造及亮化工程。
——南坝摄影写生小镇项目西校村花果山旅游基地,完成4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和水电路、土地复垦、管道架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种植经济苗木5000余株。
——双湾大漠营盘民俗休闲园完成烧烤园、采摘园及沙漠公园的提升改造,建成彩虹滑道、乡村大舞台和杏园功德林等;龙景村野狐湾项目已建成植物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餐厅、乡村大舞台、垂钓池及景区服务用房等……
加大传承保护,建设遗韵乡村
近日,记者从永昌县红山窑镇了解到,投资1000万元的“卍”字灯城,将于近期在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开建。建设内容包括“卍”字灯场、前后城门、城墙和景观亭等,总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
“卍”字灯俗是永昌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卍”是梵文,含义为“吉祥之所集”,是“瑞相”“万德吉祥”的标志。“卍”字灯原是明朝北京灯艺一角。据考证,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永昌县毛卜喇村李姓先生在北京做小商贩,闲暇时入园把图谱暗暗绘在一块土织白布上带回家乡,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神秘独特的“卍”字灯、欢快奔放的“节子舞”、蕴含着众多传说的“永昌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日益增强,初步构建起了符合市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为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金昌市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永昌县水源镇北地村7社的吕兰生老人,自幼喜好民间艺术皮影戏,少时就跟随爷爷和父亲,经常穿梭于武威、永昌等地演出皮影戏,现在是省级皮影戏非遗传承人,也是一位执著的守望者。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观众也日渐多了起来,吕兰生老人的老伴、儿子、儿媳、孙子,都参与关注、支持着这项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瑰宝,这使吕老失落的心理,稍稍有点平衡。
金昌市加大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进度,永昌钟鼓楼数字化保护前期勘察工程、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界碑树立项目获得批准,顺利推进。开展革命遗址和遗迹普查工作,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编制申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遗址保护修缮项目,协调解决了大沽政治部旧址房屋产权问题。
同时,进一步做好非遗传承人认定与命名,公布评审三批共计3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永昌宝卷省级传承人范积忠收藏的33个卷本念卷过程进行了高清录制,组织动员传承人和非遗爱好者积极创作剪纸、面塑、戏曲等非遗作品近百件;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策划开展了永昌贤孝线上展演等7项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和根,当下金昌正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
相关新闻
- 2020-10-15金昌市社会各界为岷县灾区捐款133.52万元
- 2020-10-15金昌市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 2020-10-14“不仅要产得好,还要卖得好” 金昌高原夏菜产销两旺
- 2020-10-14金昌市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支援岷县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