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塔尔寺
印象塔尔寺
8月1日早晨6点,我们向塔尔寺进发……一路上朋友如数家珍般的向我们介绍着青海及西宁的风土人情。西宁市,地处青海省的东部,黄河支流湟水河的上游,四面环山,三川河流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西宁市内的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银光闪烁。从古到今,不管世间何许闲散的浪子和高贵的人物,只要到了西宁,就没有谁是不想去看看那个举世闻名,令人浮想联翩又不得不去沉思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7点我们过莲花湖,在八座平缓而形似莲花花瓣的山峰环抱着的地方,远远地看到了寺群,寺院依山势而建,一间间,一座座,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布局严谨,雄壮巍峨,气势恢宏,从山沟一直延续到山坡上。清晨初升的阳光照射着寺院鎏金的瓦殿金顶,金碧辉煌。塔尔寺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著名寺院之一。据藏族女导游那巴措介绍:塔尔寺是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着手动工建造的,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原名塔儿寺,因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又名塔尔寺。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的檐下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
八宝如意塔
入寺过门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宝如意宝塔,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业绩而建的。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头人桑杰龙珠出资从新兴修,是覆钵式佛塔,每座宝塔都是尖顶,上圆下方的样式,均属于方形底座,圆身,为典型的藏式塔。其底座塔基周长9.4米,塔高6.4米。塔上装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同塔形,上部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13重,刹杆顶端设有仰盘、覆盘和日月宝珠曳彩,显得雄伟壮观。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第一个是莲聚塔,藏语称八邦。纪念释迦牟尼初生时,步行7步,步步生莲花之意。第二个是四谛塔,藏语称扎西果莽。纪念释迦牟尼初转世,宣讲四谛要义。第三个是和平塔,藏语称彦敦。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众争论。第四个是菩提塔,藏语称香趣。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正觉。第五个是神变塔,藏语称穷处。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第六个是降凡塔,藏语称拉播。纪念释迦牟尼重返人间超度众生。第七个是胜利塔,藏语称南结。纪念释迦牟尼战胜魔军。第八个是涅盘塔,藏语称娘德。纪念释迦牟尼圆寂。这种排列形式的宝塔,普遍见于藏传佛教庙宇的门道,通常内部都是空的,或是装着成千上万个小型的泥佛像,但是塔尔寺的这八个塔里却贮藏着该寺院历代高僧的衣冠,各个地方的信徒们经常喜欢到这里来绕塔参拜。这八个如意宝塔,一字并排,布局匀称挺拨,造型雄浑有力,塔座端庄高大,塔身洁白高雅,每一个塔身的南面都镶有佛龛,每一个佛龛里面的梵文,都记载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佛教故事。导游给我们介绍着如来八塔的由来以及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不由得令人心生出几分敬仰来,佛祖一生都要历经如此坎坷,才能释然,何况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除了一生不断地努力奋斗,恐怕也别无选择。所以人生的不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抱怨、沉沦都是在毁灭自己。想到这,刚才还笨拙的脚步也轻了起来。我们争先恐后在塔前留影,这也是寺中唯一允许拍照的地方,也许多数是想争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吧。
大金瓦殿
行至主殿大金瓦殿前,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游人密集得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是该寺的主建筑。大金瓦殿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大金瓦殿,位于全寺的正中央,院子里矗立着一个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座大银塔,是为了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造的,也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据说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每角由彩珠点缀,塔身缀满了珍珠,塔上有一龛,内供奉着宗喀巴大师金身:他左手拿着一本经书,右手拿一把宝剑。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殿内到处悬挂着精美的藏毯和唐卡,置身其中象进入一座珍宝馆,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美仑美奂。据史载:清康熙三十三年建“雍和宫”起,历朝的皇帝入宫后都指派一个太监去做喇嘛,叫“替僧”,每月吟诵几遍藏经,以此体现清朝皇帝对宗喀巴创建“善规派”功绩的肯定。据说宗喀巴于1357年藏历10月10日诞生在此,他在野外诞生时,剪脐带滴血的土地上居然长出了一株高原上从未生长过的菩提树,而且树上十万片树叶,每片上都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十分神奇。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宗喀巴去西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见。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建成寺院。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再在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1583年春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万历四十年(1612)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在塔尔寺流传着最神奇的说法:在塔内由宗喀巴肚脐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树,现在仍然还在生长,殿外的百年菩提便是它古老枝丫的衍生,这样的说辞,更给古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的确,在殿墙外院子里,有一株生长了四百余年的菩提树,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树皮粗糙,连裸露的树根都是盘根交错在一起,似乎在倾诉说着这寺院久远绵长的沧桑历史。裸露在地面的菩提根,用自己残存的力量撑起一片婆娑和苍翠。它和大金瓦殿里诵经的喇嘛和跪拜的信徒一样,姿态肃穆,内心虔诚,年年站在这里,守护着这一方圣洁和安宁。
平生里第一次见到菩提树,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佛家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面对此情此景,心中便有了更多的感叹:佛家的偈语永远寓意深遂。不过也正常,我们对过往的历经都少有思考,都是在将就中消磨我们的意志,放弃自己的梦想,平平淡淡过一生。如果我们随便就懂了,那些大师们也就用不着舍其一生来苦修了。我们大多都做了凡夫俗子,在挣扎中匆匆而去。
殿外门廊间整齐地摆放着巨大的经筒,黄铜制成的经筒,不断被人转动,发出“咣啷啷”,“咣啷啷”的声响。转经筒上印有六字真言,梵文读音为:嗡嘛呢叭咪哞。都说经筒里装满了经书和经文,转一次经筒就等于诵读了一遍经文,就等于接受了一次佛祖的亲吻和抚摸,不管你有多么深重的罪孽,都可以通过转动经筒借以救赎,使心灵抵达澄澈明净的境界。所以,凡转动经筒的信徒都是手转经轮,口诵筒上真言,心想佛训,他们坚信转经会减轻所有的痛苦与不幸,可以解脱自己的轮回之苦。
塔尔寺艺术“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在寺里随处可见。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它是将各种绸缎剪成所需的形状,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再精心绣在布幔上的。这些堆绣,从姿态到动作,高低起伏,立体感很强,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的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就是寺院里的喇嘛们堆绣而成,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伸展到山腰,数万信徒和游客瞻仰膜拜,甚是壮观。三绝中,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酥油花的制作。按设计的总体要求,在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敷面描眉,塑花点蕊,一些特别之处进行饰金描银、点缀晕染,再将各类模型用铁丝一一固定在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高低低,件件悬空,大到数米亭台楼阁、菩萨金刚,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都要情态逼真,栩栩如生。但酥油的融点很低,15℃就会变形,25℃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这酥油花虽然美丽,但也有另一个名字 “残忍花”。正是这些艺僧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才让我们看到藏传佛世界的五彩缤纷,神灵的慈悲。殿里光线昏暗,千百盏酥油灯闪烁着淡红的火焰,焰苗投下斑驳的影子,恍惚迷离,幻若梦境。
小金瓦殿
与寺中心大金瓦殿相辉映的是小金瓦殿,又名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大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这匹白马,就是三世喇嘛从西藏拉萨骑到塔尔寺的一匹神奇的宝马。当年,三世喇嘛朝拜完塔尔寺之后,要到蒙古去传经说道。那天早上,三世喇嘛临要动身的时候,这匹白马说什么也不肯走,并且还用嘴咬住了三世喇嘛的衣服袖子,死活不让三世喇嘛离开它的身边。三世喇嘛迫不得已,只好咬着牙,狠下心,将这匹跟随他多年的白马留在了塔尔寺里。第二天早上,三世喇嘛雇了一辆马车,悄悄带着几个门徒便上蒙古传教去了。他们到了蒙古境内的第三天,三世喇嘛就莫名其妙地病故在一家牧民的蒙古包里。这匹白马,自从三世喇嘛离开塔尔寺那天起,它就不喝水,不吃东西,整天低着头流眼泪,还时常仰着头朝天长长地连声哀鸣,就在三世喇嘛病故的那一天,它也活活地饿死在塔尔寺里了。塔尔寺的这些喇嘛,知道了三世喇嘛猝死在蒙古的消息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这匹白马为什么要把自己活活饿死的原因。喇嘛们感动之余,就把这匹通灵的白马供奉在小金瓦殿里,以便于喇嘛们和众信徒来祭拜。殿内也是挂满了各种珍宝、壁画、堆绣等艺术品。神殿内供奉着造型生动的佛祖、观音、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六罗汉像和神态各异护法神像,虽尊卑有序,但热热闹闹、和气融融地挤在一块儿,仿佛是在讨论佛道的精妙。
大经堂
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大经堂了。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其建筑面积近2000平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在金碧辉煌、璀璨夺目的视觉当中,给人们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感觉。大经堂是喇嘛们集中诵经的地方,可供一千多个喇嘛同时在这里集体打坐诵经。大经堂里的摆设非常考究,装饰着黄、红、绿、蓝、白五色幡和各式各样的天花藻井,满堂林立。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经堂里的那些大柱子上由绣着龙凤彩云的地毯包裹着,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000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的传统艺术,装着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和宝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虔诚的佛教徒们费尽心思把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不能不令世人琢磨这究竟是为什么?
小花寺
小花寺,是为七世喇嘛长寿而建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院落。院子里有一颗古老的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环境清洁而幽雅,游人步入到这里,心中就会油然地感觉到自己步入了一种空灵的地方。小花寺的正面为琉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屋顶四面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令人心醉神思。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人的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精华结晶所在地。塔尔寺里还有一些僧舍等等黄教建筑物,也都是藏传佛教的神秘文化艺术。塔尔寺里天天都有许多来朝拜佛法的信徒。那天我看到一些信教群众,他们那种虔诚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一下子让我有所感悟。
在塔尔寺的景区内,这里的毎一座建筑、每一件艺术品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都能让人心灵受到洗礼,就连三绝中的壁画也不例外。这里的壁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色调和谐,工艺精湛,画面构想巧妙,用笔精细,着色艳丽,体现了非常浓郁的藏族和印度艺术风格,盯着这些古色古香的壁画,内心便自然升腾起对艺僧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
相关新闻
- 2019-09-18锁阳城塔尔寺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
- 2019-09-17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
- 2018-11-15酒泉塔尔寺村村民在温室摘豆角(图)
- 2017-12-29酒泉肃州区西峰镇塔尔寺村村民采收温室芹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