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国内外学者“云端”探讨文明互鉴与“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

20-08-18 14:2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玉芳

  中国甘肃网8月18日讯 “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第3期)”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推进会于2020年8月13至14日以线上方式举行。本次会议依托腾讯会议技术平台,并于B站进行直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圣卢卡斯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山西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韶关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大学、甘肃行政学院、西藏民族大学等国内外5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互鉴与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这一中心议题,就“丝路城市空间中的艺术与世界主义”“丝路审美文化的展演性”“女性与‘一带一路’审美共同体建设”“丝路文艺与文学世界共和国建设”“物质文化交流与丝路艺术生产”等问题展开了专题研讨。

  项目组首席专家张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与会嘉宾进行介绍。与此同时也对本次会议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张进教授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来探讨文明互鉴与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术盛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丁国旗教授对以张进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以“文艺作为中外文化互通的纽带与桥梁”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丁国旗教授认为,在世界疫情如此严重的前提下,文艺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沟通心灵,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此后,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研修班顺利进行。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与四川大学金惠敏教授就会议中心议题“文明互鉴与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作了主题讲座。金元浦教授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审美交融之路,自古以来也是中外交往的商贸之路。关于如何加强丝路审美文化之间的中外互通互鉴,金元浦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丝路审美文化的资源挖掘和梳理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要在挖掘和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阐释,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出具有未来性的历史资源;二是必须考虑探索丝路审美文化现代转化有什么路径;第三,丝路审美文化在当前审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在供给侧方面需要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丝路审美文化也需要进行贸易上的沟通;最后,要维护丝路审美互通的健康发展。金元浦教授提出,文化的世纪是一个“间性”变革的时期,“间性”理论从而引申出了当前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他者”“共在”“我你关系”“身体与躯体理论”等,这些理论与“间性”有着密切关系。他在对中西文化“主体间性”理论的挖掘与梳理中,探索了各文明之间沟通、对话的理论基础。四川大学金惠敏教授同样对“主体间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对胡塞尔“间性”和哈贝马斯“间性”概念的批判,再到“间在”概念的提出,金惠敏教授引出了文化现象学。他认为文化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人的自然的延伸”。在当今与世界的对话中,我们不仅要强调我们自身文化的存在,而且要强调这种存在的对话性,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民族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我们文化的世界性。金惠敏教授提到,“星丛”共同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共同体”概念的内涵。不存在由诸多概念逐级攀升到一个综合的高等概念的过程,即诸概念并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进入了一个“星丛”,它强调独特性。之后,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兰州大学王大桥教授就“星丛”“间性”“间在”等概念以及这些问题对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的意义与金惠敏教授进行了对话。关于文化间性与丝路研究之间的联系,杭州师范大学柴冬冬博士作了关于“文化间性:丝绸之路审美文化阐释的逻辑起点”的发言。他认为文化间性是丝路文化生成的调节机制、促发机制也是其当代再生的协调机制,可以将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方法,挖掘丝路文化的价值和资源。兰州大学魏宏远教授、兰州交通大学杨有庆副教授就他者对中国文化的排斥、从空间维度讨论审美创意如何发挥文化间性等问题与金元浦教授、柴冬冬博士展开了对话与探讨。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彭静莲(Ching Lin PANG)教授围绕“丝路城市空间中的艺术与世界主义”这一议题作了“丝路城市空间中的艺术和世界主义:概念和方法论视角”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建立在早期的讲座基础上,讨论了流动性、世界主义、日常生活、城市边界、平民主义等概念,聚焦丝绸之路新文化艺术形式——兰州广场舞,以期从概念和方法上探索跨学科研究的新途径。彭静莲教授提出多模态作为交际实践往往是在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之间或非言语符号之间进行的中间操作,其与视觉艺术相关,非语言意义是核心。另外,关于如何理解跨语际这个概念,彭静莲教授提出了两条概念路径,一是“跨视觉性”(Transvisuality),即不同系统之间的“滑动”,例如字母、音节或符号等不同的书写系统;二是“跨话语性”(Transdiscursivity),即一件艺术作品中各种语域和话语的并置,例如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融合。在谈及视觉方法时,她认为视觉方法关注可观察到的和未说出口的社会层面,通过将物质文物和表演作为文化表现来揭示(规范、价值观、期望)的非物质特征,同时它也是在日常生活的尺度上研究流动性和相互联系的有趣方法。讲座的最后,彭静莲教授说道:“在城市环境中,以日常水平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合作团队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研究是曲折的、费时的,有时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但如果它有效,那么它就是值得的,而且是非常值得的,并且是令人振奋的。”同样在关于跨语际和视觉试验等问题的探讨上,布鲁塞尔圣卡卢斯大学Hans Roels副教授做了“策划一场摄影展”的主题讲座,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李琴教授主持。与彭静莲教授的研究路径不同,Hans Roels副教授则是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以具体视觉试验的演变入手,探讨了如何跨越语言等符号学障碍,实现跨语际交流、对话。这为丝路审美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图像维度的典型例证。之后兰州大学刘文江副教授、祁和平副教授就合影人类学、摄影对自我身体与公共距离关系的展示、文学与摄影的关系等问题与Hans先生展开了交流对话。德国柏林技术大学Felicitas Hillmann教授以丝路审美文化互通问题为出发点,认为在消除移民、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歧视和激进化情绪上,文化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从而构建包容性和凝聚力的社会。她关注城市空间历时性的表述,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挖掘新的审美资源。兰州大学郭茂全教授论述了丝路城市文学想象的多重向度与多元意义。他认为丝绸之路与丝路城市、丝路文学与丝路城市文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在分析了丝路城市想象的文类形态后提出了丝路城市文学想象的审美意义。兰州交通大学杨有庆副教授,认为可以将丝绸之路作为“第三空间”或表征性空间,这种全新的角度对重新认识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关于“丝路审美文化的展演性”“物质文化交流与丝路艺术生产”两个议题,兰州大学王大桥教授立足当代批判理论,聚焦丝路沿线图像的观看机制,主要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产生情感认同,认为视觉共同体是寻找丝路交流中非实体性的最深层的感知、情感基础的突破口。在关于视觉意识的分析讨论中,魏宏远教授则是从具体案例出发,以《坤舆万国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明代的视觉意识、“世界图像”“世界意识”在丝路沿线不同文明的交往与冲突中被改写、生产、变化的过程和方式,从中窥探丝路视觉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聚焦了丝路中的神话。例如张同胜教授通过考察中国先秦神话与大西域文化的关联,从文献学和考古学研究角度探索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这一阶段学术发言的主持人、湖北大学学报编审熊显长教授在总结几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内容时,认为各学者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且话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学理价值。另外兰州大学聂成军博士就当代批判理论与康德“共通感”、宗教与神话的关联问题与几位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理论交流。兰州大学王莹副教授,通过考察敦煌壁画中的天马和翼兽形式的冗余和流动问题,从艺术史维度发掘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中的史料资源。兰州大学姚富瑞博士认为,数字化技术中介、构成在后疫情时代调解着我们的感知方式,新兴技术构成下的艺术形式在生成丝路审美交流互通的新方式中逐渐脱颖而出,并带来关于技术理解的新的向度。西北师范大学曹晓东博士,考察了清末民国时期有关“洋布”的文学表达,并关注了日常呈现与国族等问题,以期寻回历史感,深化现实感,并找到未来的方向感。

  在“丝路文艺与文学世界共和国建设”与“女性与‘一带一路’审美共同体建设”两个议题中,韶关学院仲红卫教授具体分析了文学世界共和国和文学的民族性问题,认为关注文学和民族的地位、权力等问题在具体研究中非常重要,怎样调和文学民族性和文学世界共和国的矛盾从而达到一种平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云南财经大学孙婷婷副教授,从近代以来中国国族框架中的女性身份入手,考察了妇女在构建丝路审美共同体中的作用。甘肃行政学院何军民副教授在丝路审美文化互通的大视野下分析了当代跨文化领导艺术的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

  另外,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了青年论坛。本次论坛共分三场,分别由兰州大学王莹副教授、王垚博士、姚富瑞博士主持,评议人由张进教授(兰州大学)、王大桥教授(兰州大学)、郭茂全教授(兰州大学)、张慧敏副教授(山西大学)、杨有庆副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孙婷婷副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康建伟副教授(甘肃政法大学)、范建刚副教授(兰州城市学院)、聂成军博士(兰州大学)等共同担任。青年学者从物质、图像、影像、文学作品等多个维度考察了丝路审美文化的交流、融通,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的推进贡献了研究成果。关于丝路城市空间中的艺术与世界主义的问题,青年学者从环境美学、城市空间的审美世界主义、丝路地名与传说以及敦煌学等理论视角对具体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也有青年学者在丝路审美文化的展演性视野中,对具体文本例如《悲愁歌》《太阳深处的火焰》和李珣词作等进行解读以及对茉莉花香和马踏飞燕等具体审美对象的研究;还有部分青年学者在女性与“一带一路”审美共同体建设议题中,探讨了物质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与丝绸之路的审美现代化等;关于丝路文艺与文学世界共和国建设议题,部分学者以诠释学、视觉共同体、“星球转向”的文化建构、身体感等理论为基础,从多维视角探索了“审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还有部分青年学者从文学世界共和国、文学艺术的改编和挪用、齐格蒙特· 鲍曼的“审美共同体”思想、丝路审美共同体的狭义化危机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也有从具体的审美表征物如青花、马可·波罗的符号化与物质化变形、庆阳香包、西安何家村窖藏典型金银器出发,以物质文化交流与丝路艺术生产为议题分析了丝路物质文化流通等系列问题,在物的本体论、中国当代艺术与丝绸之路的感觉共同体建构的讨论中深化了丝路艺术生产研究。评议人对青年学者的学术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以更严谨的态度解决学术问题。同时也对青年学者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会议闭幕式上,郭茂全副院长代表兰州大学文学院,向与会师生致以诚挚的感谢。主持人张进教授对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活动进行了总结:“文明互鉴与丝路审美共同体建设具有超国界、多学科、跨语际、文化间性等特征,开拓着国际化、学科联合和跨语言联动的学术疆域,在时代风云突变的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抢险救灾保畅通 一线公路职工在行动 甘肃:抢险救灾保畅通 一线公路职工在行动
  • 图解|@甘肃人 关于吃的这份倡议请收好! 图解|@甘肃人 关于吃的这份倡议请收好!
  • 【你笑起来真好看】 古浪黄花滩有一道最靓起跑线  属于移民区的孩子们 【你笑起来真好看】 古浪黄花滩有一道最靓起跑线 属于移民区的孩子们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富民新村兴产业 新家园里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富民新村兴产业 新家园里奔小康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阿克塞之一:因为调研  爱上阿克塞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阿克塞之一:因为调研 爱上阿克塞
  • 黄河兰州段流量达3450m3/s 为今年入汛以来新高且有上升趋势 黄河兰州段流量达3450m3/s 为今年入汛以来新高且有上升趋势
  • 2020年甘肃省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0年甘肃省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
  • 打卡南山云端 遇见别样天水 打卡南山云端 遇见别样天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现代版“西游记” 著名作家雪漠新作《
2   甘肃紧急调动救援力量赴陇南文县上坝村
3   甘肃陇南文县贾昌抗洪牺牲消防员赵丹被
4   【跟着总书记看甘肃】绿水青山,他们是
5   【你笑起来真好看】甘肃元古堆脱贫图鉴
6   【跟着总书记看甘肃】幸福,都写在她们
7   甘肃:抢险救灾保畅通 一线公路职工在
8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视频:探访
9   图解|@甘肃人 关于吃的这份倡议请收好
10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小小菌伞撑
11   【你笑起来真好看】 古浪黄花滩有一道
12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敦煌七里镇
13   甘肃医卫丨体检之前记得这5件事
14   通渭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15   甘肃医卫丨一年一度体检时 不同年龄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