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村里的“铁哥们”
“小刘书记,快进屋坑上坐,喝杯热茶……”“小师主任,早上吃了没有,这有刚烙好的饼,先吃一点。”还没等刘伟和师乾海哥俩进屋,在院子里忙活的村民老陈乐呵呵地招呼上门走访的“铁哥们”。
刘伟和师乾海是兰州铁路局兰州货运中心驻陇西县本驮村的扶贫干部。谈及本驮村这两年的变化,二人抑制不住内心地喜悦:“村里的照明、饮用水工程改造,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衣食住行担忧了,本驮村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每次来走访,乡亲们没拿我们当外人,看到他们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心中暖暖的。”
把脉问诊摸实情
陇西县渭阳乡本驮村,地理位置偏辟、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陇西县深度贫困村。2018年9月,当刘伟带着憧憬与希望来到这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让他吃惊,村民喝的是混有泥沙的窑水,住的是墙体布满裂痕的土坯房,屋内仅有的家具也是靠墙而立、年久失色分辨不出颜色的木柜。
“我自己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想到扶贫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我们村的差距这么大,驻村扶贫的任务很艰巨啊,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驻村扶贫干部刘伟检查村民购买的鸡苗健康状况
这份工作。”眼前的情景,让刚介入驻村扶贫工作的刘伟产生了犹豫。在亲眼目睹村里的生活现状之后,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民去改变现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要干好扶贫工作,就要弄清楚村民贫困的根源。”来村委会报道的第二天,他便开始了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本驮村全村237户人家,散落在周边高高低低的山梁中,最远的一户人家距村委会有十几公里的山路,他只能绕着山梁一家一户的去走访。在驻村帮扶脱贫两年的时间里,他磨坏了6双皮鞋;而村民家中的一切,已经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脑海中。
精准规划“补短板”
“只有改变村民现有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才能迈出脱贫致富的第一步。”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刘伟在进村入户调研中,看到本驮村民长期吃窑水、晚上无照明条件、住的又是潮湿的土坑等诸多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后,及时组织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本驮村村民生活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积极联系陇西县政府部门,补强本驮村村民水、电、生活、居住环境的短板。
通过扶贫项目的精细化运作,如今的本驮村,在生活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方面,有了全新的改变。实施道路照明工程,村内安装的32座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的需求;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全村已经有174户饮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全村电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14户,易地搬迁16户,村民们从此告别了裂痕遍布的土砖房。
驻村扶贫干部师乾海检查鸡苗生长情况
“这两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尤其是基础生活设施的改善,让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心里非常甜,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异地搬迁户陈大爷看着自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时,拉着驻村扶贫干部刘伟的手,高兴地说。
产业带动促振兴
“只有发展产业,选对帮扶项目,做到科学规划,群众才不会‘瞎干’。”这是刘伟、师乾海两人在村民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需求,查看村子自然经济状况后得出来的结论。“只有在‘扶’上下功夫,真正让村民实现‘造血’功能,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本驮村土地贫瘠、常年缺水,而村中又多是留守老人,发展村集体经济,既要适合这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又要确保村民守着家门有经济收入。
在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那段时间里,两名扶贫干部的足迹走遍了本驮村周边数十公里范围的山路,山中的沟沟坎坎已经熟记于心。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村委会的多次讨论,针对村里1200亩现有核桃林间易长杂草、昆虫较多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项目。
项目有了,但本驮村村民长期生活在大山中,对新事物新思想不了解、不愿意接受,这让驻村扶贫干部犯了难。“村民不相信,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带着让扶贫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刘伟、师乾海再次上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利用村委会、黑板报、村民公示栏,宣传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好处,让村民们对帮扶项目和脱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村民明白加入帮扶项目就能挣钱、就能致富奔小康的道理。
散养的林下生态鸡
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年多的努力,第一批投放的林下生态鸡养殖项目3600只鸡苗和兰州铁路局帮扶户分散养殖的200只鸡苗均已全部出栏上市。今年4月,兰州货运中心党委、陇西县渭阳乡人民政府现场签订了价值约1万多元的土鸡购销框架协议,帮助解决了林下生态鸡的出栏销售问题。“当初在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时,大多数村民不太认可。因为穷怕了,害怕最后的投资又落空了。现在好了,村民看到了希望,有了经济收入,心里也就踏实了。”师乾海回忆起当初林下生态鸡项目立项时的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截至目前,由兰州铁路局帮扶的陇西县渭阳乡本驮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45.08%下降为1.88%;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万元,实现了快马加鞭奔小康的梦想;全村贫困户通过家禽、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等方式,一年也有了约5000元的收入。如今的本驮村,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越走越稳。
通讯员 强科 张悦志 本网记者 沈文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