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直播带货,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
原标题:甘肃陇南:直播带货,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
去年11月底,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亭镇付家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面露喜色,都在等待分红大会和整村脱贫的好消息。陇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到现场为村民们发放了分红资金,他激动地对村民说:“虽然我们已经脱贫了,但是产业致富的路不能断,大家还要鼓起劲来加油干,争取明年再有个好收成,明年我还要再来为大家发放分红。”
付家村地处岷江中下游的秦峪沟流域,全村90户403人,人均仅有耕地0.9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60人,这个待在深山无人知、贫困发生率高达64.5%的深度贫困村正是崔景瑜的联系村。而这个小村庄只是陇南贫困现状的冰山一角,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让陇南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
从全面部署脱贫攻坚战略,到“一户一策”方案落实;从帮扶干部共谋致富良策,到培育发展脱贫产业,付家村的发展给整个秦峪沟流域的脱贫攻坚打造了“样板工程”。崔景瑜等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更多的地方,在党山梁八盘梨套种辣椒示范基地,他查看过半夏、梨树、辣椒的长势;在水泉村五社,他了解过搬迁安置点群众建房成本、建房投入和收入;他也督战过石坪村村办合作社山野菜加工车间、桃园沟木耳种植和中华蜂托管基地,以及王山村、贾家村香菇种植基地。到现在,这些已经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陇南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又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此,陇南摸索出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协会服务、微媒营销”的电商模式,以市长带货“出道”的崔景瑜在“拼多多”平台如数家珍般介绍着陇南特产和陇南文化。“陇南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其中,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挂帅’中药抗疫,使得陇南黄芪远销四方。”1个多小时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约178.45万人次,成交近万单,销售金额达30万元。
“直播带货,让产业扶贫更有抓手,让扶贫产业更持续稳定,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希望。”尝到电商甜头之后,陇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打造了符合陇南实际的电商扶贫之路,先后在全市750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如今,陇南全市开办网店1.4万多家,累计实现销售额180多亿元,带动22万人就业。
但陇南发展电商产业不仅仅是大力支持群众开网店、直播卖货,而是围绕电商扶贫进行全产业链打造。在群众不断更新电商思维的同时,陇南又整合各方力量,在特困片区、贫困村建立“一对一”网店发展帮联机制和“一店带一村带多户”网店带贫机制,并初步探索形成了网店带贫、“就业”带贫、“平台”带贫、“信息”带贫、“工程”带贫五种电商扶贫新模式。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西北地区首家电商职业学院、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等众多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陇南。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倒逼了陇南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及陇南交通、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优化。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尚有130万贫困人口,经过多年的努力,到如今只剩下3.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53%下降到1.56%。(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喜群 通讯员 赵媛媛)
相关新闻
- 2020-07-20陇南借力“织”工业互联网 冀打造智能工厂等示范点
- 2020-06-19【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优势特色产业助力甘肃陇南脱贫
- 2020-06-26【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陇南:攻坚“最后堡垒” 确保如期脱贫
- 2020-06-15甘肃陇南多措鼓农“钱袋” 改善民居解历史贫困“标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