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科技成果“压箱底”
【记者随笔】
别让科技成果“压箱底”
秦 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在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上,围绕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主体地位等议题,向李克强总理作了汇报。
周剑平建议,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主体地位,以此加快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一建言说出了许多科技人员的心声。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但是,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体制机制不畅,难在有效供给不足,还难在缺人缺钱……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更是如此。
近年来,为了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我省陆续出台了科技创新“黄金30条”等政策措施,直指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障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潜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开拓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打通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全省科技创新的氛围渐渐浓厚,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员瞄准科技成果转化,纷纷行动起来。采访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窑街煤电集团苦于大宗半焦固废无法处理利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研究员王爱勤团队从矿物材料视角开展了半焦利用的相关实验,并为企业“量身定制”科研项目。他们大胆创新,将基础研究、试验发展、产业应用放在一条工艺线上完成,只用了短短3个多月,就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生产验证的跨越,为企业半焦固废规模化增值利用带来了无限可能。
过去,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市场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壁垒。很多科技人员只顾关门搞科研,产出的科技成果要么“适销不对路”,无法转化;要么“藏在深闺无人识”,最终“压箱底”。如今,科技人员在埋头科研的同时,也学会了“抬头”看市场。
从去年开始,省农科院主动出击,在兰州科技大市场举办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亮出“家底儿”,受到市场青睐,现场签下“大单”,部分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转移转化。
科技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以路演的形式“吆喝叫卖”自己的科技成果,在我省并不多见。主动融入市场,与企业面对面,既让科技人员了解了市场需求,从而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促进产学研结合,又为科技成果找到了“好婆家”,可谓一举多得。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要借政策外力催生内生动力,我们已经在路上。期待更多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多想新点子,多探新路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