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探“引民归山”之路 冀城乡老人“置换”康养
六月中旬,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上坪村梯田绿意盎然。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6月17日电 (记者 魏建军)“把农村的老人接到城里,将城里的老人送到农村,以后实现‘置换’康养。”甘肃省定西海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民介绍说,把上坪村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引民归山”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参与建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青岚乡位于定西市安定区东部,属典型的纯山区干旱乡,沟壑纵横遍布黄土塬。虽然上坪村是该乡较早实现梯田化的村落之一,但农村道路状况较差,洋芋等农副产品“出山难”,农民生产生活极不便利,使得大量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致农田大面积撂荒。
“刚来时发现最急切的就是交通不便。”朱民回忆说,村里人要到对面去,得绕大半个山头过去。为打通沟壑,在上坪村一个叫剪子岔的地方,他们在如剪刀式的山峦间,修建了两座堤坝,告别了“隔岸喊话”的情景,也将周边村落的居民串在了一起。
图为利用废旧汽车打造的康养房车。 魏建军 摄
2018年3月,甘肃海旺集团成立定西海旺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上坪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以流转土地为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为支撑、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美丽乡村规划布局为重点、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
朱民告诉记者,要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康养院落,没有绿色是不行的。事实上,为改善生存条件兼保护黄河生态,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开始以修梯田为主体,配以淤地坝、造林等措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但,这远远不够。
“近两年,在这片梯田环绕的大山里,我们栽植了15万株油松、樟子松以及柳树等。”朱民说,昔日荒秃秃的梯田,披上了醒目的绿色。一层层五线谱式水平梯田装饰着沟壑,一泓泓碧水荡漾的蓄水塘坝中水草茂密,水鸭嬉戏……旱塬新韵,农村新景初现。
2019年,该合作社申请成立联合社发展模式,采用公司+联合社+单体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按照“依托公司、社员自愿、筹划未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土地、资源、农机等自愿入股的方式,形成合作经营共同体。
同时,成立海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场对接,有效解决销售渠道,为单体合作社的农产品、家禽牲畜的销售做坚强后盾。朱民说,联合社上联公司对接市场建渠道,下联农户建基地要产出,这样一个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为让民众“有产可依”,近年来,安定区投资75万元,区级配套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该地圈舍、晾晒场、青贮池、草料场等基础设施,发展壮大草牧产业。投资150万元,配套东西协作帮扶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建设日光温室,发展蔬菜产业。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申报开工建设史家坪、东坡中型淤地坝两座,道路已经竣工通车使用,极大地方便周围民众的出行。先后打通社与社,沟与沟、山间消防通道、防火带、田间道路50余公里,带动上坪村农户113户,其他村农户78户168人,植树造林约4000亩。
作为村里“归山”的代表,曾经远赴酒泉打工的上坪村村民刘振江,就把家里闲置的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并且自己在合作社务工。种土豆、种玉米、植树、管护苹果园……相比在外打工,他觉得在家门上班更幸福,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
更何况,在家门口,刘振江能获得比外面更多的收入。如出去务工,家里的地就会撂荒。回乡后,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再加上种地的2万元收入,“光阴好很多。”他说,等田园综合体建好后,他打算开一家农家乐,将自家种的、养的“土味”做给四海游客。(完)
相关新闻
- 2020-06-18为定西精准脱贫贡献“福州力量” 福州市社会力量全力帮扶定西8个挂牌督战村摘帽
- 2020-03-17甘肃定西:“四管齐下”战疫情促脱贫
- 2020-01-21【新春走基层】甘肃定西:元古堆村分红啦!
- 2019-12-20甘肃定西马铃薯主食化品种多 "零添加"制作就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