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央媒看陇南】大山深处战深贫 ——甘肃陇南探索特困地区脱贫高效路

20-05-15 18:03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大山深处战深贫 ——甘肃陇南探索特困地区脱贫高效路

  记者 吴晓燕 鲁明

大山深处战深贫

甘肃礼县龙林镇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就近务工。

  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地带的甘肃省陇南市,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甘肃未退出的8个深度贫困县中,陇南占了3个,全市尚有142个贫困村、3.69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陇南始终坚持以‘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勇气和‘敢死拼命’的精神决战贫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聚焦深度贫困,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推进责任、政策、工作落实,结合实际探索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和生态扶贫等多条有效路子。”不久前,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对记者说,虽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陇南有把握、有决心、有信心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个第一”的嬗变

  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山地中的陇南,是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也是甘肃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陇南到底有多贫困?时间回溯至2011年,当时陇南有“三个第一”:全市有贫困人口1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位列全省14个市州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在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中位列第一;9县区全部为国列贫困县,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

  长期以来,复杂的地质地貌等多重因素,导致贫困在陇南的山山水水间一代一代向下传递,这份贴着“三个第一”标签的“账单”,始终像西秦岭绵亘不绝的大山一般,沉甸甸地压在陇南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的心头。

  “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短短几年之后的今天,当人们再度走进陇南,摆在世人面前的则是“三个特点”成绩单:陇南是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电商扶贫成效显著;陇南深入开展“拆危治乱”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基本消除了“视觉贫困”,从根子上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陇南通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元富民产业,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长14.48%,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区18个市第一。全市共减贫126万多人,1565个贫困村退出,6个县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6%,全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3个脱贫攻坚成就经验总结示范县之一,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贫困程度有多深,脱贫攻坚就有多难。陇南何以在短短几年之间取得如此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陇南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随着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陇南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组织力量,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强化“一户一策”,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分解、检查监督的机制,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陇南市发出了“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干;挂牌真督战,打仗冲在前;全力备大考,交出好答卷”的动员令,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我们将突出重点人、重点村、重点县,落实挂牌督战机制,精准落实好‘一村一方案’和‘一户一策’计划,确保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宕昌、西和、礼县3个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同时,巩固已脱贫的6个县区的脱贫成果,确保7.29万‘监测户’和‘边缘人口’不返贫致贫。”陇南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陇南将盯紧盯牢时限要求,抢时间、抓进度,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脱贫各项任务,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弱项短板全部补齐,全面清零各类问题。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作风,确保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争分夺秒,决战脱贫、决胜小康。

  在礼县,当地展开了精准脱贫“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礼县县委副书记唐继荣说,近日,礼县广大领导干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向县委、县政府做出了郑重承诺: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号令,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一线作战、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宕昌县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围绕“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总体思路,实施组织联建、产业联营、党员联帮、群众联富的产业新模式,实现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两个全覆盖”,进一步构建完善“党建+国有公司+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党建扶贫模式,建立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控股富民公司带动产业发展的扶贫新机制。

  守着“绿水青山”赢来“金山银山”

  “忙的时候管家里的花椒树,闲了就到这里来打零工。”记者来到陇南武都油橄榄开发中心大湾沟油橄榄引智基地,两水镇杜家村村民张新民正忙着准备给油橄榄树施肥。她告诉记者,近几年,她每年都会有2~3个月在基地务工,主要从事打芽、除草、施肥等工作,一年下来能给家里增加4000~5000元的收入。“最关键的是,这个园子离家近,又能打工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一举两得。”

  不离乡,不离土,干好自家农活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务工增收渠道。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增收模式正在改变越来越多陇南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生活。

  “以前,我在上海当厨师,月收入4000多元,后来看到家乡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火,我果断辞职回家,接手哥哥创办的农家乐,现在一年纯收入十几万。”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龙凤山庄”农家乐负责人卯张宝说,为了帮助乡亲们特别是贫困户增加收入,农家乐除了从本村及周边农民中招募服务员,尽量从本村及周边农户家采购食材,并帮助他们向游客销售本地土特产。

  记者近年来采访发现,陇南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改变了当地农民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的局面。

  “这些年,我们立足区域优势,不断做强长效性主导产业,做优区域性优势产业,做精地方性特色产品,引进培育短平快的富民产业。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值预计达到180亿元。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培育,推广了大南瓜、空心挂面、清酒等多个特色产品,发展成效显著。”陇南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陇南市按照“亩均3000元以上收益的种植业和户均1万元以上收益的养殖业”的产业培育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四棵“摇钱树”、做精做优四个“特别特”、做好做实四个“特色养”等长线产业,大力发展订单辣椒等门槛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及适合贫困户发展的“五小”产业。下一步,陇南将坚持长短结合、远近互补,大力谋划发展“麻、辣、香、甜”等特色富民产业,大力推广“宕昌模式”,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构建完善扶贫产业体系,让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在全产业链中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市城关区:整洁城乡环境 推进厕所革命 共创健康家园 兰州市城关区:整洁城乡环境 推进厕所革命 共创健康家园
  • 科学演练防控疫情 全力以赴备战开学——兰州交通大学开展学生返校报到演练 科学演练防控疫情 全力以赴备战开学——兰州交通大学开展学生返校报到演练
  • 武威民俗文化纪录片《河西宝卷·武威》开拍 武威民俗文化纪录片《河西宝卷·武威》开拍
  •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等7个专业列入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等7个专业列入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转移就业促脱贫 劳务输转拓富路(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转移就业促脱贫 劳务输转拓富路(图)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助力脱贫致富(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助力脱贫致富(图)
  • 【脱贫攻坚】麦积甘江村——乡村旅游富农家 【脱贫攻坚】麦积甘江村——乡村旅游富农家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吴纳村:昔日“烂泥湾” 今日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岷县吴纳村:昔日“烂泥湾” 今日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记者手记:灵台苹果“赶超经”
2   甘肃省将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首席评价专
3   兰州市46家企业列入甘肃省2020年第三批
4   兰州市城关区:整洁城乡环境 推进厕所
5   陇南文县:茶园青翠 村美民富
6   【专题】青春蓬勃力量
7   科学演练防控疫情 全力以赴备战开学—
8   武威民俗文化纪录片《河西宝卷·武威》
9   金塔:“紫塔花”飘香戈壁滩
10   崆峒区:金融扶贫“力道”足
11   敦煌:农民主播助农增收带货忙
12   临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13   临泽新华镇:打工仔“带着工厂”回家乡
14   甘州上秦镇:“三个聚焦”推进人居环境
15   肃南:裕固族传统文化培训受欢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