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科技特派员贴心服务助农增收
通讯员 刘国庆
我想问一下专家,“地膜当归地里怎么防病虫害?”“出苗了后,应该注意些啥?”春耕时节,走进甘肃宕昌县木耳乡木耳村地膜黄芪露头栽培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刘月宝正在大田里手把手地给药农指导如何精选优良品种、讲解绿色防控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当归,黄芪,党参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宕昌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是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最佳适生区之一。木耳乡是当归,黄芪,党参道地药材主产区。
“中药材春季管理具有“时令性”强等特点,一旦错过农时将直接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刘月宝说。抗疫复产靠科技 ,培育产业促脱贫。春耕生产开始以来,由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到木耳乡科技特派员,马铃薯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刘月宝、农技中心农艺师尚金兰和质监站农艺师彭学义3人组建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周儿村、扎字村、木耳村科技示范村创建,春耕复工复产中,彰显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使命感和责任心。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素质。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结合实施2019年度陇南市重点人才项目,以宕昌县马铃薯开发中心育成的党参新优品种“羌参1号”、黄芪新优品种“11-08-05”和提纯复壮的“宕昌当归”为载体,认真落实项目目标任务规定的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绿色中药材产品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指标抓落实,首先创新培训服务方式,采取对项目核心示范区农户集中办班培训和大田手把手指导,建立微信群开展线上培训和指导,要求药农把好优良品种关、精准施肥关,使用菌肥活化土壤微生物种群、绿色防控病虫害关,筑牢药农农产品安全是食品药品安全保证的思想意识。累计培训药农150人次,释疑解惑13场次,为中药材产业朝着安全、绿色、无公害、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示范基地,指导提供理论依据。科技特派员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当前土壤普遍存在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的实际,根据中药材需肥规律和不同土壤类型,开展了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绿色产品生产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标准试验田10亩,设计实施不同试验15项。结合目标产量精准使用化肥和生物有机肥,突出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调理剂(枯草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含量10亿个孢子/克)25kg/亩,以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养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养分有效化进程,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加速土壤残留农药分解,达到培育健康土壤的目的;根据黄芪和当归共患根病“麻口病”,设计出每亩使用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 白僵菌含量10亿个孢子/克)4kg 淡紫拟青霉(含量25亿个孢子/克)4kg 微生物杀菌剂(荧光假单胞杆菌15g 哈茨木霉含量10亿个孢子/克)5kg,以达到杀灭地下害虫和土壤病原菌,减轻、抑制和杀灭土传性病害;党参采用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 白僵菌含量10亿个孢子/克)4kg 微生物杀菌剂(荧光假单胞杆菌15g 哈茨木霉含量10亿个孢子/克)5kg,防治紫纹羽病,白粉病,秋季釆挖后进行对比分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大田技术指导,培育中药材富民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全程参与村办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签订订单种植,深入到田间地头,培训指导药农掌握药剂浸苗、土壤消毒、标准化种植技术,与农机手一起钻研、动手解决机械大田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设计制造适用配套农具,指导生产,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人工用量,节省劳动成本,提高中药材生产效益。截止目前:木耳乡已完成地膜当归900亩,黄芪露头栽培633亩, 党参1120 亩。其中:周儿村已完成地膜当归400亩,黄芪露头栽培203亩,种植党参600亩;扎字村已完成地膜当归栽培300亩,黄芪露头栽培80亩,党参种植220亩;木耳村已完成地膜当归200亩,地膜黄芪露头栽培350亩,种植党参300亩。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木耳乡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