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王韬:“儒雅书记”的扶贫路
通讯员 张凯丽
“今年我是全村第一个给牛买保险的,给大伙起个带头作用,基本上都跟着我给牛买了保险,说起这个事情,就不得不感谢我们的‘儒雅书记’”。家住崇信县木林乡沟老村52岁的杨明堂挠挠头憨憨的说到。
提起今年为他的10头牛购买保险,杨明堂开始絮叨了起来,去年放牛的时候,杨明堂的一头牛崽意外摔死,无疑于对身为贫困户的他雪上加霜。“我这家里情况本来不好,还指望牛崽子能卖钱呢!”一头牛犊的死亡,让杨明堂瘫软的坐在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
杨明堂的母亲常年患病,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子、女儿在外务收入微薄,一头牛崽的死亡,对于这个家庭无异于致命打击,时任沟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王韬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赔偿了5000元,让杨明堂的损失降到最小。
“当时买保险,是王书记亲自上门动员的,我想着没撒用,哪来那么多灾祸,当时我态度也特别不好,羞的很”。杨明堂眼里流露出了对这位儒雅“教授”肯定和感激。
从中共崇信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到木林乡沟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王韬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不再是讲台上学富五车、侃侃而谈的教授,变成了处理家长理短,带领村民致富的“王书记”。
“我们村里谁家房墙塌了找王书记,谁家两口子有矛盾了找他,谁家果园有技术难题了找他,谁家孤寡老人生病了找他......有时候也是心疼,我自己的儿子与他一般大,他是城里娃哪受过这些苦,不过他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60岁王改花提起村里的“儒雅书记”赞不绝口。
群众的信任就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建立起来的,从初来时对群众工作的无从下手到现在处理种种事情游刃有有余,他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新年伊始,疫情席卷全国,王韬第一时间赶往防控一线,在沟老村设立党员先锋岗,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他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率先实行网格化摸排,做到不漏一人,一车,全村379户1591无一人感染,无一人疑似。
2月21日,全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省级三级响应。这意味着全面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形势紧迫,任务繁重。如何让贫困群众2020年如期脱贫,增产增收,这又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做到反复过筛子,脱贫路上不漏一人、一户。让‘两不愁,三保障’贯彻到位、践行到底,让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和中央的检验”王韬说。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王韬立即从一场战斗投入到另一场战斗之中,沟老村掀起了热热闹闹的复工复产“新高潮”。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地点、就业方向和期望薪资,另一方面积极衔接县劳务办和劳务公司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积极宣传企业招工信息。
“受疫情影响,我正愁没地方挣钱时,王书记就替我们村里和我一样的‘搁家愁’联系好了厂子,为我们测体温、发口罩、免车票、送矿泉水、方便面。让我们从家门口上车到厂门口下车,安全有保障,挣钱有出路,真的是党的好干部,我们沟老村的好书记呀”李德福激动的对笔者讲到。
截至目前,沟老村已输转外出务工人员3批10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7人。做到了“门对门”直达、“点对点”输转。
同时,沟老村的春耕生产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协调地膜、种子、化肥、苗木、邀请技术人员,每一项都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他的带领下,沟老村已种植双垄全膜玉米1200亩,为贫困户募集免费发放地膜375卷,玉米种子243袋,修建生猪养殖棚舍200平米,为12户贫困群众饲养的500只羊进行了春季疫苗注射,对1500亩果园进行剪枝补植,更换铺设了全村15公里的自来水主供水管道………
扶贫路上,不负勇往。他是群众的服务员,政策理论的宣传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乡村整治的指导员、项目资金的监督员,他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却始终践行着一个宗旨:为人民服务。战斗在最基层,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着这个小小的村落,见证它的成长与变迁。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