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新增四千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原标题:我市新增四千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记者 柳娜
昨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今年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44个,部分县(市、区)也将自行开发一定数量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同时增设疫情防控期间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1461个,以此缓解贫困户就业难题。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我市劳务外出和部分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我市通过新增乡村公益性岗位、奖励吸纳就业的企业、有序组织劳务输转等举措稳定就业。此次新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爱心理发、乡村保洁、道路维护等乡村公共服务工作。
一把梳子、一把推子、一身白色工作衣……3月19日,灵台县独店镇冯家堡村刚刚成立的“爱心发屋”里,理发师薛娟红在做好消毒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为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爱心发屋”的成立,着实解决了村里老人们的“头”等大事。
冯家堡村“爱心发屋”是平凉市首家“爱心发屋”,由镇、村负责筹资建设,村委会负责日常运行的管理。发屋建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委会驻地,聘请了一名有理发技术基础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作为理发师。发屋里热水器、理发椅、吹风机、剃刀、电推剪发器、围裙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将为冯家堡村60岁以上的老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洗头、理发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道。
“咔嚓咔嚓……”发屋里,理发师薛娟红手持剪刀上下翻飞,正在给村里一名男子理发。不一会儿,男子的头发整齐,面容干净,一脸精神。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下有了免费的理发师,再也不用跑远路去镇上花钱剪了,这日子真舒心。”“村民有需要,我有手艺,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也成了‘工薪族’,我感到很快乐。”薛娟红说。
薛娟红是建档立卡户,家中5口人,丈夫在外打工,而她要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无法出门务工补贴家用,一家人生活窘迫。好在她结婚前曾在理发店当过学徒,有一定的理发基础,当市上新开发“爱心理发员”这个公益性岗位的橄榄枝向她抛来时,她欣然报名并通过审核,成为村里的“爱心理发员”。
据悉,平凉市对符合条件聘用的爱心理发员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岗位补贴。“爱心发屋”的设立,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又解决了村里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等群众的“理发难”问题。
同时,根据省人社厅安排,平凉市还在全市1459个行政村开发1461个乡村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疫情防控期间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工作,优先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妇女、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此项工作已经全面实施,具体由乡镇发布公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通过村委员会向当地乡镇政府申报,乡镇政府对申报人员进行审核,确定拟聘人员,县扶贫、人社部门审核后,由乡镇政府与其签订聘用协议,目前已基本完成人员选聘并安排上岗开展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全市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原则上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贴标准,最高不得超过1000元。市级财政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承担30%,县(市、区)财政承担70%,岗位补贴高于500元的,高出部分由县(市、区)财政自行承担,各县(市、区)自行开发的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从县(市、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
相关新闻
- 2019-12-20平凉静宁百名“两癌”贫困母亲获公益金
- 2019-10-08平凉市第三届蓝天公益论坛举办
- 2019-08-21平凉市146名贫困学生获公益基金资助
- 2019-08-02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在行动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