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甘肃全民战“疫”】“摆渡人”张卫星:战疫线上没有披风的“超人”

20-03-04 17: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彭晓姣

  新冠肺炎暴发,来势汹汹。兰州的居民大都“宅“在家中,有一个人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行。

  大年三十(1月24日),50岁的张卫星开始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摆渡人”生活。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张卫星为守护这座城市在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张卫星(左)和接送的医护人员合影

  张卫星,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平时喜欢骑摩托车。

  在疫情发生后,张卫星看到很多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为抗疫忙碌着,他也一直想做点什么。

  “那时候看到新闻报道,觉得这次的疫情发展的很快,我当时就在想,咱们的医生和护士在这个时候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和病毒做斗争,我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帮助他们。”

  说起为什么会想到义务接送医护人员,这位50岁的大哥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刚好是在过年的那段时间,路上的出租车都较少,我就想着我可以骑着摩托车送送医生护士,那么冷的天,不要让他们等不到车。”

 摩托车上贴着“义务接送医生护士”的字样

  带着这个想法,大年三十一大早,张卫星就找来了墨水和白纸,写下“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帮你们=帮自己”的字样,把写好的东西贴在自己的摩托车上,带上口罩、拿着消毒喷雾,他就出门了。

  疫情发生以来,省级确定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兰州市肺科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定点救治医院。

  张卫星每天往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兰州市肺科医院,义务接送医护人员。

  这一忙就是40天。

  张卫星和接送的医护人员合影

  为医护人员做“摆渡人”,意味着更多的危险。

  张卫星的家里人刚开始不知道这件事,“我就说是在外面转转。后来我的妻子发现我两天加一箱油,就问起来,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们了。”

  “家里人知道接送的事情,是挺反对的,总觉得其他人都在家里,这个时候我还要选择出去,还是接送医护人员,都特别担心。”

  张卫星说:“我觉得医生护士面对的危险比我大多了,他们有时候也需要帮助和关爱。我只要接送的时候把该做的防护做好,对车辆的消杀做好。在不影响到其他人的健康的前提下,能帮一点是一点。”

  张卫星的朋友圈

  早上十点多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每天都在医院门口守候。

  有时候看到有人从医院出来,张卫星总会上前问问,“是咱们的医护人员吗?我这边免费接送。”

  “大家都带着口罩,也不好辨认,有的人送过几趟,我就可以通过眼睛辨认出来。”

  忙碌的这些天里有些事也让张卫星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兰州市肺科医院的几位医护人员,他们看到我在门口接送,还劝我说早点回去,他们非常感动,但也希望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张卫星说,“她们自己都这么辛苦了,还惦记着我。”

  “我有时候过来医院门口送人,都能碰上张大哥,一来二去就熟了,他这个人确实挺好的,这么关键的时候,他免费接送,还能坚持这么久,好样的!”经常在医院门口开出租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40多天,8000多公里,每天至少接送12位医护人员。

  忙碌到深夜的张卫星

  张卫星一直奔跑在路上。

  3月2日下午,兰州市肺科医院治疗的最后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家医院在治确诊病例暂时宣告“清零”。

  站在兰州市肺科医院门口的张卫星听到这个消息眼睛里满是笑意。他说,他相信这么多人齐心协力,疫情肯定很快能结束。

  “我要坚持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想在疫情结束的时候,看到医生护士摘下口罩,我想看到他们的笑脸。”

  记者手记:其实,从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市还有许许多多个“张卫星”。在这无数个白天与黑夜、清晨与日暮中,他们在我们不一定看到的角落里,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大家的平安健康努力奋战着。

  或许我们不一定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谢谢,所有的“张卫星”,我们一起努力!

  本网记者 彭晓姣 王烁 杨佑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