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模范”刘韦评:让我们换种方式走路
“自强模范”刘韦评:让我们换种方式走路
工作中的刘韦评。
“我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只是换种方式走路。我奋进的脚步,不会停止;助残的脚步,不会停止;感恩的脚步,不会停止。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承诺。”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出自“自强模范”刘韦评之口,刘韦评用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动诠释了生命的精彩……
A 自己“站”起来
自信、乐观、激情,这是记者12月24日在张掖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见到轮椅上的刘韦评的第一印象。
曾经的刘韦评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健康人,然而,一切随后都发生了改变。
1993年,他自主创业成立了张掖市金顶针制衣厂,经过几年打拼,在张掖小有名气,就在事业蓬勃发展之际,年仅25岁的刘韦评于1997年10月不幸遭到歹徒抢劫,致使胸椎脊髓神经严重受损,造成高位截瘫,自此他不得不与轮椅为伴。
突然的变故,让刘韦评一下子跌入深渊,生活和事业一时间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刘韦评躺在病床上心如死水,一度消沉绝望。那时的他彷徨、迷茫,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拒绝吃药,拒绝治疗。两岁的儿子在病床边踮起脚尖轻声央求:“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刘韦评闭起眼装听不见。妻子俯下身抱着孩子劝慰:“韦评,我知道你心里苦,可是我一个人真的撑不住。就算为了我和孩子,为了我们这个家你也要打起精神来,有你在这个家才算完整。”此时,刘韦评的泪水早已浸湿了枕巾,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同时,年迈父母的关切,亲朋好友的鼓励也给了他极大的温暖和力量。“我决不能躺在那里,趴在床上,哪怕我站不起来,我也要挺直腰杆,端端正正地坐起来,勇敢地做一个丈夫、一个爸爸、一个看着有点精气神的男人!”于是,刘韦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和心理压力,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做肢体机能康复训练,再次经营起夫妻二人创办多年的制衣厂,在病床上签订单,在轮椅上谈业务……
刘韦评在轮椅上重拾信心,努力争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他突破身体残疾障碍,不甘就此沉沦,不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自理技巧,并使制衣厂发展为当地非公有企业中的佼佼者,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B 帮他人“站”起来
心理残疾比身体残疾更可怕!
“有些残疾人甚至在家庭内部都没有尊严。”刘韦评告诉记者,作为与轮椅相伴22年的“资深”轮椅人,他能深切感受到依赖轮椅生活的各种不易,高位截瘫导致身体部分功能丧失最为痛苦,白天进食限量不敢饮水,总会在没知觉的情况下尿湿裤子,会因为感觉不到水温把双脚烫得满是水泡,几周时间不能穿鞋……亲身经历这一切的他决定去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用自己“站”起来的事实告诉他们:我可以走出心理阴霾,适应与轮椅为伴,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你们也一定行。
2013年,刘韦评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随后他把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部心血、精力都倾注在公益助残服务、脱贫助困事业中。2015年初,他注册创办了“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公益组织,实施了“红细胞志愿助残培育工程”项目,广泛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扶贫助困、就业培训、创业扶助等助残志愿活动,让残疾朋友们像红细胞一样“复制再生”“输送氧气”“裂变壮大”,实现个人身心健康、自强自立。正是因为“残友”的需要,刘韦评划着轮椅,克服着大小便不便、双腿水肿、褥疮危害等重重困难,与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妻子和朋友们踏上了志愿助残的征程。创建“茶艺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谈心、入户访谈、励志分享、专题讲座、网络微课等多种形式,义务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现身说法式的心理疏导。多年来,他和志愿者朋友们一道培训残疾人8000多人次,义务心理咨询1000多人次,走访特困残疾人家庭200余户。
针对残疾人生理方面的诸多限制和学习难、就业难、创业难的实际现状,2017年4月,刘韦评登记注册了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新媒体电商运营助残创就业平台,远赴厦门引进高品质茶叶、代理厦门助残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运营推广,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增强他们应对社会、独立生存的职业技能,努力引导残障朋友实现自主创业。他的助残公益事业也逐渐走向了正规化、精细化。
C 就业找回尊严
2017年8月,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针对残疾人互联网就业确定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在张掖正式落地实施,刘韦评成为张掖项目基地负责人。在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与协调下,依托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新建320平方米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以“基地集中 居家灵活”为模式,搭建起以圆通速递总部客服业务为主的助残就业平台,全力打造全国残疾人互联网客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中重度肢体残疾人、听力语言残疾人、特困残疾人家属、健全人工作者集中就业。吸纳当地行政单位党员干部、社区义工、河西学院在校大学生等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组建发展了近500人的志愿助残服务团队,基地图书阅览区、康复训练区、理疗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一应俱全,是集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生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文体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最重要的是,目前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70位中重度肢残、听力残障朋友,经系统培训考核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就业,28位一、二级重度残障朋友实现居家就业,月工资收入从最初的500元至900元,达到了现在的3200元至6000元。大家用勤劳的双手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找回了自己的存在感,进一步增强了自尊、自强、自立的勇气,加快了致富脱贫、步入小康的步伐。
D 坚强与感动同在
在这个残健共融的大家庭,与“家人”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一个个坚强的故事也一次次感动着刘韦评。
甘州区长安镇33岁青年小连高位截瘫,导尿管、尿袋、护垫等特殊护理用品时刻不离身,每月特护用品就得自费支出八九百元,父亲偏瘫后遗症15年,一家三口仅依靠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耕种几亩地维持生活。而小连却多年坚持不懈志愿参加各项助残公益活动。从两周时间师资培训的早晚刻苦练习,到挨家逐户驱车走访摸底,从培训就业基地建设,再到项目“种子班”培训学员,坚强乐观的小连,从未因久坐轮椅褥疮复发、尿路严重感染而退缩,始终坚持战斗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和满满的正能量带动和影响着基地的战友。小连告诉记者:“虽然双腿残疾,但我还有健全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有丰富、紧跟时代的思想。我要珍惜这难得的就业机会,在基地有尊严地生活、工作。”现在的他不仅成为基地志愿管理团队的骨干力量,更是客服岗位上大家争相学习的业务能手、就业榜样。
朴实的话语,一直在刘韦评脑海里挥之不去。像小连这样自强不息,用残缺肢体展示生命顽强和不凡的人,在就业基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那么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实现自我价值,体面而有尊严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竭尽全力把残疾人就业基地变成每一位残障朋友的第二个家,一个可以真正帮助残疾人站起来的残疾人之家!”刘韦评虽然感觉肩上的担子很沉重,但也信心满满。
文/图 记者 曹勇
相关新闻
- 2019-12-24扶贫路上青春无悔 ——追记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
- 2019-12-24【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爱无私 芬芳永存 ——追记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
- 2019-11-22【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爱无私 芬芳永存 ——追记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
- 2019-12-23大力引进科技人才 努力推进区域创新 ——专访中科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