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走出陶艺扶贫新路子
【专题】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甘肃)两地记者联合集中采访活动
新华社兰州12月17日电 题:甘肃秦安:走出陶艺扶贫新路子
新华社记者朱艺琳、周圆
隆冬时节,57岁的康旺才在土窑洞里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一块泥巴经他摆弄,不出片刻就变成一个小陶罐。
康旺才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村民。村里土地贫瘠,种庄稼难有好收成,但特有的黏性红土是制陶的好材料,村里人祖祖辈辈制陶,康坡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制陶村”。
12月14日,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彩绘。新华网发(周圆 摄)
祖传的手艺却没能成为村民致富的路子。据康坡村党支部书记康小虎介绍,原来制陶的村民虽然多,但都是“小作坊”生产家用陶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家用陶器市场萎缩,村里的陶器卖不上好价钱。
2000年前后,靠制陶卖陶已经很难养家糊口,康旺才索性放弃制陶,去城里务工。
康旺才的经历正是康坡村制陶人的缩影——多数村民选择种地或进城务工,村里仅剩零零散散的一两家人还在制陶。有手艺,没收益,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890人,贫困发生率达38%。制陶文化也面临消逝。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天津市津南区与秦安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如何帮助康坡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道路成为棘手的难题。
“我们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康坡村有悠久的制陶文化。很多村民有制陶手艺,我们就想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陶艺扶贫这条路‘活’起来。”来自天津的挂职干部、秦安县副县长辛召东说。
2018年11月,在津南区的援助下,康坡村建成占地667平方米的现代化陶艺扶贫车间。车间以原有的制陶窑洞为基础,配备现代化制陶、包装设备,请专家对制陶技艺进行改良,开发出彩陶工艺品。当地政府牵头引进多家企业助车间打开销路。
12月14日,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制作陶器。新华网发(朱艺琳 摄)
如今,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已与全国多家博物馆建立复制品制作合作关系,陶器产品进驻多家文创商店。集中批量生产、品牌包装和订单式销售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制陶队伍。截至目前,车间已助康坡村及其附近2个村子共计31户132人脱贫,还有63户贫困户也将依托扶贫车间脱贫。制陶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制陶文化,车间接待美术培训班近100人次,北京科技大学在此挂牌成立了实训基地,多家公司依托车间成立双创园孵化工作室。村里制陶文化再次焕发生机。
12月14日,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陈列室展示制成的陶器。新华网发(周圆 摄)
陶艺扶贫车间负责人康晓刚表示,接下来,车间将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增加陶器的附加值,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传承陶艺文化,让康坡村陶器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康旺才不曾想到,祖传的手艺能让自己富起来。现在,他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一天能挣100多元。加上种苹果和花椒的收入,不久前,他家如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他感慨道:“现在生活好了,我更希望我们的制陶绝活能传承下去。这是老一辈留下的东西,丢不得。”(完)
相关新闻
- 2019-12-17甘肃秦安:走出陶艺扶贫新路子
- 2016-06-27走进娲皇故里甘肃秦安 探访拜谒女娲庙
- 2016-06-24甘肃秦安将办全国山地自行车决赛 网媒记者赛道边徒步
- 2016-06-24走进甘肃秦安:女娲在这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