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嘉峪关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有点大!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19-10-31 15:30 来源:嘉峪关在线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嘉峪关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有点大!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10月30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贵林、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杰、大景区管委会宣传营销部部长付强、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文平对今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布,同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市社科联主席  殷吉瑞

  主持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成绩单”

  首先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

  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贵林

  介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工作情况

  整体概况

  (一)2017年9月1日0时,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标志的我市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如期顺利启动。改革三年来,各医院整体运转正常,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平稳有序。

  主要进展及成效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效。

  (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一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形成维护公益性等治理机制,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二是建立规范高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大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重,医院的药费、检查化验费占比均明显下降,技术劳务性费用占比有所提升。三是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启动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四是持续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二)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将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升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及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价格。三年来,通过取消药品加成为全市公立医院就诊患者减轻用药负担3577.43万元,全市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不高于20元。

  (三)政府办医责任进一步落实,市级政府加大了对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投入,三年来,中央、省级财政投入1900万元,市财政统筹安排1.75亿元,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建设了市一院南市区医院、市中医医院综合楼,助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确保了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既有机制被打破,新的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市属公立医院的收入、支出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四)规范了医院的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费用过快不合理增长。积极加强控费制度建设,落实了考核责任,确定了控费标准,各医疗机构出台了控费实施细则。目前,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医疗总收入增幅、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呈下降态势,三级医院达到10%以下的控费目标,不断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五)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联体建设步伐,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建立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酒钢医院为核心的纵向合作、横向帮扶的医联体,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同时,与省级各大医院建立了技术联盟、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医联体内建设了远程会诊网络,同省级各大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共22个。市域内患者就诊率提高到90%基层就诊率达到60%,核心医院派驻临床骨干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教学培训,为家庭医生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六)全面落实了药品分类采购和药品采购“两票制”政策,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不断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机制,推进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施“两票制”,有效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落实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认真执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以及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落实处方点评等制度,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实施重点监控。目前市属公立医院网上采购药品比例达90%以上,处方合格点评率达到95%,药品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到30%以下,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下降到20元以下,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上升到30%。

  (七)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提高了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2017年对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整合。2019年年初成立市医疗保障局,全面接管医疗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和先看病后付费等制度,加强基金的分级管理,规范医疗保险结算,合理确定门诊、住院基金预算总额及相应的支付政策。全市各大医院实现了医疗、医保、民政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极大方便群众就医。

  (八)推进了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起全行业实用、共享、安全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拟定了《嘉峪关市智慧医疗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及应用。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铁路医保基本实现即时报销。生育登记服务实现在线即时办理。在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并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检验信息系统(LIS)和医学影像管理工作站,自助缴费信息查询,实现了医疗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的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重点的工作

  (一)巩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对现有分级诊疗病种进行评估、调整,合理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支持医疗机构按上级要求扩大分级诊疗病种数量。研究细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等政策,拉开报销比例,引导合理就医。

  (二)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升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推动三级医院主动调整门诊病种结构,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引导医联体或医疗共同体有序发展。

  (三)持续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继续建立有利于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促使人员经费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合理水平。

  (四)继续开展效果评价工作。加强医疗、医保、医药及公共卫生等改革集成创新。在市一院、市中医医院2个公立医院开展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政策。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等因素分配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

  (五)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进市属公立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建设,不度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新时代要有新的担当,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嘉峪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杰

  介绍2019年我市水务重点工作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全市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落实《嘉峪关市“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计划用水,保障建设项目合理用水,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严控地下水开采总量,停止核发新的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将处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6眼自备水源井全部关闭,年用水总量严格限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内。以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构建市、镇、村三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共设河湖长23名,组建35名巡河员、22名社会监督员队伍,开通河长制信息平台,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原则,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行政执法监管等工作,各级河湖长和巡河员开展巡查436人次,排查整治“四乱”问题7个,清理垃圾点30余处,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整治河道历史遗留弃料堆7700余立方米,及时修复2处水毁堤坝,沿河、沿湖设置河湖长制公示牌与举报电话,推进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有效维护河湖生命健康。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主动抓好水旱灾害防御。一方面,严格落实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防护、值班值守等各项防汛责任,采取日常巡查与重点督查、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型水库、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重要行洪河道的主要部位进行8次防汛安全检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理、早消险。加强水旱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文殊镇、讨赖河嘉峪关段堆沙坝分别组织1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全面检验了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救援水平。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农业灌溉计划,协调解决三镇公益林供水需求,有效保障了峪泉、文殊、新城灌区用水。截至目前,实际引水量7956.64万m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6864.08万m³,生态用水1092.56万m³,灌溉面积51.21万亩次。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强行业监管,有力维护良好水事秩序。以重要河道、水事违法案件多发地为重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多次全天候蹲守讨赖河嘉峪关段,打击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在重要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前对在建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等组织7次安全生产检查,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现场督查45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完成水利部下放105个扰动图斑的现场复核,严肃查处未批先建”和“未批先投”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规费征收力度,应收尽收,应征不漏,预计全年征收2250万元。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施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组织各水源地管理单位认真开展2018年度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自评估工作,嘉峪关水源地、北大河水源地自评得分96分,为优秀等级。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整治水源保护区环境隐患和违法问题。每月对峪泉2个水源地、双泉1个水源地和新城镇7座水塔的水源水、管网水、具有代表性的末梢水进行2次水样抽检,确保农民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办理完成讨赖河嘉峪关安远沟至嘉酒分界线段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所有前期手续,按计划开展第一批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加快推进2019年水利工程维修项目、2019年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和新城镇三支渠防洪坝加固项目,争取年底前完工。督促水投公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文殊、峪泉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和新城水厂项目建设进度。按照2019年度改革计划,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初始水权确定、农业水价调整、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等工作,颁发初始水权证书5893本,完成全市范围内3条干渠、8条支渠、105条斗渠、372条农渠、1509条毛渠、821处管道的调查测绘,监审我市农业用水成本,形成调价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2020年, 我局将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以水资源节约为重点,以监管能力提升为手段,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支撑,以水利信息化为驱动,进一步补齐短板、强化监管,以更好的工作成效保障我市高质量发展。

  大景区管委会宣传营销部部长付强

  介绍景区品质提升及其他相关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大景区管委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城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遗产传承保护,坚持“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特色化提升,品牌化打造”的发展思路,克服困难,主动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景区品质提升、旅游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并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大景区所辖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亿元。

  旅游项目建设扩容提质成绩显著

  一是景观湖主体建设工程、大景区停车场工程、园区25.5万㎡绿化景观及铺装工程、景观湖周边片区绿化及硬质铺装工程及园区安防监控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是园区架空线路入地改造项目已完成高压电缆敷设、电缆管廊浇筑、电缆井砌筑、铁塔拆除等内容;完成国电35KV新化线,10KV草营线,酒钢35KV矿山线、嘉水线,10KV热水线部分线路迁改,已送电运行。

  三是园区内3A公共卫生间工程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制安工程已完成宣传片摄制招标和宣传片脚本方案制作。

  景区旅游服务进一步提档升级

  一是对关城景区售票处、南门检票口、南门候车区、东闸门检票口、东闸门候车区的遮阳棚以及东闸门木栅栏进行了更换;完成了关城西门、将军府西侧环保公厕的改造提升,彻底解决了核心景区如厕难的问题;常态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实施精细化咨询引导服务,基本实现游客投诉不出景区。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完成关城景区、长城第一墩景区、悬壁长城景区消防栓水带、应急灯、手动报警器、消防井、灭火器的更换和充装;针对“关城夜游”活动开展,分别制定6项应急预案;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力做好游客夜间旅游安全工作。

  三是进一步优化景区无线网络,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满足游客上网需求;实现扫码购票、电商购票、微信、银联支付等功能,并为游客提供多媒体查询、LED屏信息发布;对售、检票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实现游客刷脸入园;景区主要出入口、景点、主干道及游客聚集区实现监控覆盖和广播覆盖;采用闸机、监控摄像头等设备统计各出入口及景点游客流量和密度,多种智慧管理模式既方便了游客出行,又方便了景区管理,景区旅游满意度评价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是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域全城无垃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化景区绿化美化、旅游厕所提升、垃圾日产日清等整治措施,通过跟踪式清扫、补栽绿植、盆花摆放等方法,景区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规范景区经营行为,清理关城景区内城经营摊位13户,对中门小吃广场回形护栏进行了拆除,取缔了九眼泉湖自行车及电动观光车项目,关停了景区西门老爷车经营项目;联合公安、城市综合执法、工商等部门对景区周边擅自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私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旅游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旅游产业知名度大幅提升

  一是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合营销,全面落实《嘉峪关市酒泉市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自5月1日起相继推出关城景区夜游产品,积极落实嘉峪关文物景区门票三日有效、嘉酒两地市民免费开放等政策。截至目前,接待嘉酒市民免费参观25万余人次。

  二是充分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将嘉峪关特有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等文化精髓融入景区接待服务之中。

  三是以宣传营销营造旅游声势,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组团赴北京、深圳、西安、西宁等地开展宣传推广;在嘉峪关文物景区对旅行社“10免1”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调整为“10免2”优惠;开启淡季“50元”门票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旅行社“引客入嘉”的积极性,带动景区游客人数不断攀升;积极打造“互联网+”宣传推介模式,整合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宣传手段,选优网络资源、移动终端和广告载体,着力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和全媒体营销平台,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度挖掘长城文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城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嘉峪关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典故进行提炼加工,充分发挥文物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作用,利用学术交流、景区宣介等多种形式,对长城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坚韧品格进行传承,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促使其成为长城文化的传播机。

  (二)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领导包抓制度和“一线工作法”,严格按照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2019年项目实施计划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研提出的相关要求,做好已建成项目的运营养护管理工作。加快现有关城景区4平方公里区域和新建的遗产公园3.5平方公里区域有效衔接互通,推进九眼泉湖湿地历史风貌恢复、嘉峪关村一、二组居民区环境整治等项目,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通过布局长城诗词园、非遗展示区、民俗体验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充实长城文化展示内容,实现关城景区与遗产公园的全面贯通,以关城为核心充分拓展文化展示外延,树立关城核心区的文化品质。

  (三)持续抓好景区管理。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和目标,在景区管理、提升服务、安全管理、智慧旅游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全力推进大景区所辖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景区间通达能力、软硬件设施、旅游厕所建设等方面内容,落实景区安全管理责任制,增设景区安全标识,全面加强景区安全教育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安全意识,提倡游客文明旅游,确保年内安全零事故。

  (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关城文物景区智慧化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着力在智慧化服务体验、智慧化管理系统、智慧化营销等方面进行探索建设,至今,已初步实现了景区移动支付、WIFI覆盖、园区广播、人脸识别等基础功能。下一步将逐步补充完善安全生产、内部管理、接待服务、宣传营销、舆情监测、生产运营等业务系统,建设游客画像分析、热力地图展示、分时预约、商户管理、服务评价、舆情监测系统,在各子业务系统成熟时,建设综合指挥、监测、分析、调度平台,开展旅游大数据分析、展示和利用,数据云端存储和计算等工作。

  (五)持续加大宣介力度。强化旅游宣传,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旅游宣传营销。高标准高定位包装策划,加强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内容建设,鼓励广大游客和职工的创作热情;通过网红直播、旅游达人直播方式,提升我市旅游资源关注度。通过形象歌曲,摄影、短视频、诗词大赛,打造网红打卡点等方式,提升景区关注度,加大景区曝光量。

  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文平

  介绍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措施的相关工作情况

  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对全面加强长城保护提出了殷切期望、作出的明确指示,为我们立足长城资源,加强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勇担祖业传承、事业发展和产业创新重任,提升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整体水平,推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加强文物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以历史责任担当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高地 。

  1.依法实施文物保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守法律红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我市文物保护和管理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积极配合规划编制。依据《长城保护条例》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保护规划》编修工作,把长城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长城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景区建设规划等规划有效衔接。

  3.丰富文物保护内涵,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理念。依法依规开展文物日常维护制度。将文物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分级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通过多种手段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和记录,及时掌握文物保存状况,完善田野文物和馆藏文物安消防、技防系统,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4.转变文物保护方法,实现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转变。在日常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加强安全巡查和病害监测,全面掌握数据资料,对各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信息、保存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和登记。做好文物保护动态监测工作,分析监测数据,明确重点监测和保护对象,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文物保护是长期的、不可间断的工作,在抢救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保护成果,预防新的安全问题,实现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转变。

  5.拓宽文物保护内容,实现由本体保护向本体和环境风貌共同保护的转变。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监测,拓宽文物保护领域,以部分和整体的辩证方法认识周边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在文物保护日常巡查工作中,不仅关注文物保护单位自身,也要兼顾周边环境质量是否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存在隐患。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恢复和整治,优化文物保存环境,减少环境对文物本体的干预和负面影响。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地质、气候、土质、植被、生物、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在文物日常巡查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因地制宜,具体对待,充分考虑不同环境对文物维护保养、加固修缮方法产生的效果差异和改进措施。

  6.提升科技保护水平,实现由传统保护向科技保护的转变。通过无人机巡查、气象监测、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游客监测、反应性监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监测数据,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让科技支撑引领文物保护驶向快车道。建设监测预警管理平台,遵循“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扩容性”的原则,统筹负责全市境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监测,实现各类基础资料和信息资源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充分利用监测成果,及时掌握文物的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利用高水平研究团队的技术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方法,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深度挖掘长城文化

  深度挖掘长城文化,为持续构建国家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1.挖掘长城文化价值,传承弘扬长城精神。挖掘长城作为人类文明标志、世界文化遗产所体现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文明互鉴、包容开放的传统美德,锻造中华民族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坚韧品格,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守望和平的精神家园。

  2.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充分利用长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大型长城宣传保护活动,举办各类长城专题展览,建立教学实践教育基地,举办长城公开课、长城主题夏令营,建立长城研学游基地,引导公众参与长城保护,感知长城文化。

  3.积极参与河西走廊长城文化圈建设,共同打造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圈。围绕历史概念、文化概念、国家概念,做好长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长城资源的保护与宣传,使其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点。充分利用和整合河西走廊长城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展示河西走廊文化圈,不断放大嘉峪关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使嘉峪关成为我国西北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4.打造文化传播平台,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以历史变迁为脉络,以文明融合发展为主线,编辑出版地方历史文化精品读物和对外宣传文本《嘉峪关文化丛书》(23册)。拍摄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多视角、全方位的诠释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西域文化在嘉峪关的深度融合。继续开办《丝路讲堂》,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讲授历史、地理、考古、遗址保护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5.增强文物保护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围绕中国“文化遗产日”和“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庆节点,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聘用业余文保员和长城保护员,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文物保护。推进长城保护联盟发展,共享各地长城保护、研究与利用成果,通过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长城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借助其人才优势、学术优势,与我市丰富的文物资源相结合,确保我市在长城保护、岩画保护和砖壁画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实施人才战略,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实现新发展

  1.完善人才交流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模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互通合作机制,邀请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培训讲座、实施课题研究,选派我院优秀专技人员前往文化遗产地进行学习交流。

  2.构建多元一体文物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加大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监测、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补齐短板。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努力形成一支适应文化遗产工作需要、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搭建学术科研平台。积极搭建以监测中心为核心的文保科研平台、以长城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创意平台、以下设各研究所为中心的基础文化研究平台,逐步形成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基础研究“三位一体”总布局。

  4.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人才发展战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招聘引进历史、古典文献学、文博、考古、文物保护技术、遗产监测、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急需紧缺硕士、博士人才。鼓励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文博人才提升计划”培养一批具有文博专业素养的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5.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人才培训,培养和打造一支深入开展长城人文历史、文化内涵、保护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科研团队,对长城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做好长城管理、保护、利用和文化弘扬传承提供支撑。

  随后

  到场相关部门负责人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回答记者提问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患者享受到了哪些实惠?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回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患者享受到的实惠,概况起来就四句话:“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实惠,治病少花钱”。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最直接的是药品费用减少了,尤其是对以药品治疗为主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获得感是比较明显的。自改革以来,公立医院减少药品加成收入3577.43万元,返利于民。

  其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的调整,一是取消或停止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例如挂号费;二是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例如降低CT和核磁等检查费用,对放射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特殊项目价格不调整。

  第三,增加后的医保目录内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统筹范围,确保了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第四,便利了群众看病。各公立医院开设便民门诊,增加了自助挂号缴费、自助打印报告及化验单、预约挂号等服务,开设双休日、节假日门诊,急诊24小时开放,门诊大厅提供服务价格、药品价格查询,利用展板、滚动屏介绍医院出诊专家、专科门诊时间等信息,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请介绍一下,我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具体开展情况?王者荣耀怎么设置不让别人看自己的历史战绩?

  2019年1月,全省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后,按照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批示,我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与市检察院沟通协调,成立主管检察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为组长、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河湖管理单位为成员的“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把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影响“河畅、岸固、水清、景美”的违法违规行为与扫黑除恶、水政执法、自然资源卫片图斑执法巡察、生态环境保护监察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动问题解决。联合市检察院对全市6条河流及排洪沟道、16座湖库进行全覆盖、无盲区的实地巡查,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结合黑恶线索摸排,各级河湖长和巡河员开展巡查436人次,排查整治“四乱”问题7个,清理垃圾点30余处,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整治河道历史遗留弃料堆7700余立方米,切实维护河湖生命健康。针对讨赖河渠首部分建筑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问题,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督促管理单位采取修剪临河堤林带树木、拆除部分设施、疏通防汛通道、新建围栏等措施,对渠首水环境进行治理,用法治力量规范、保障和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关城开放夜场参观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关城景区开放夜场的效果吗?

  为方便广大游客避开旅游高峰时段进关城游玩,领略关城别样的夜间戈壁风光。我委自今年5月1日起相继推出关城景区夜游产品、嘉峪关文物景区门票三日有效、嘉酒两地市民免费开放等政策。截至目前,夜场接待游客17万人次,已经为10万多名嘉酒市民办理了信息录入手续,接待嘉酒市民免费参观25万余人次。自关城开放夜场、景区门票三日有效、嘉酒两地市民免费参观以来,丰富了旅游产品业态类型,延长了游客滞留时间,将 “一日游”变为“多日游”,把“过境客”化为“过夜客”,刺激了旅游消费,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今后怎么更好的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改进以下几个方面,更好的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1.健全完善长城“四有”记录档案

  记录档案是“四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世、价值、保护和利用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万里长城   嘉峪关文物保护规划(2010-2030)中提到现有长城记录档案不够全面,需要加强现状勘测报告、保护工程档案、监测检查记录和开放管理记录等内容。我院要不断补充完善档案中对文物本身和有关文献史料的记录,为今后文物开展保护维修提供翔实的资料依据,并不断把新的研究保护成果补充到档案中,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2.提升长城社会文化教育的价值

  利用信息化城市特点,让历史文化“活起来”,通过宣讲长城等文物资源、历史渊源, 增强各级部门和市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文物。另一方面,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他们作为基层文物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应调动他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对贡献突出的保护员进行奖励 ,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提升社会影响力。

  3.加强长城科技保护力量

  建立完善的长城保护科学管理研究体制和机制,依托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先进监测设备和仪器,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随时监测长城病害发展,依托数据来精准监测,实现日常管护和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造成的危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白银平川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情系城市美容师 白银平川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情系城市美容师
  • 临夏县土桥镇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并网发电 临夏县土桥镇光伏发电项目即将并网发电
  • 关爱藏区女童 260余套生活用品送抵甘南夏河桑科镇寄宿制小学(图) 关爱藏区女童 260余套生活用品送抵甘南夏河桑科镇寄宿制小学(图)
  • 陇南两当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图) 陇南两当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图)
  • 甘肃夏河:地震中的绿迷彩 为寒秋带来温暖 甘肃夏河:地震中的绿迷彩 为寒秋带来温暖
  • 贞石不朽风华永存——洛阳唐代墓志拓片巡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贞石不朽风华永存——洛阳唐代墓志拓片巡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展出
  • 高质量答好市场监管的新时代考卷——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综述 高质量答好市场监管的新时代考卷——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综述
  • 诗意之城 浪漫之旅——嘉峪关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纪实(图) 诗意之城 浪漫之旅——嘉峪关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纪实(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