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文旅融合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兰州10月15日电(黄帆)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以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今年9月底又荣膺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
如今的武威,依托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武威开始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将历史与文化进行串联,着力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走一条武威文旅之路。
武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西藏纳入中央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天梯山石窟、千年古刹大云寺、鸠摩罗什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拥有馆藏文物5.17万件,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
武威境内自然景观富集,有雪山天池、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绿洲和大漠戈壁,多样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历史文化、多姿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魅力独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目前,武威市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22处,其中4A级6处,3A级12处,2A级4处。其中有雷台景区、文庙景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凉州白塔寺、沙漠公园、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4A级旅游景区6处。
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武威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武威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崛起的新动能来打造,以旅游为体、以文化为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资金、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人才培育、文化旅游体制改革等方面,分别制定40条和21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设立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持,激发文化旅游发展动力。
总体布局上,武威市规划打造一心、五园、三带、四区,推动旅游产业要素向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交通区位突出的区域聚集,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
借助文化旅游的灵魂和载体,武威市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文化+”“旅游+”遍地开花,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显。
2018年,武威市接待游客1513.8万人次,是2011年的5.91倍、1996年首次统计的39.8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是2011年的7.14倍、1996首次统计的301.4倍。
相关新闻
- 2019-08-29甘肃武威“压沙造林史”:从寸草不生到荒漠绿意浓
- 2017-02-14【人民日报】探路供给侧·回乡看“三农”丨甘肃武威:家庭办林场 产品进商场
- 2017-02-06甘肃武威民勤:空中俯瞰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绿色长城”(组图)
- 2016-07-21甘肃武威下山入川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