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医卫

健康甘肃 行稳致远 ——甘肃省卫生健康事业70年发展成就回眸

19-10-15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健康甘肃 行稳致远

  ——我省卫生健康事业70年发展成就回眸

  2019年“健康中国行”嘉峪关市启动仪式在雄关广场隆重举行。魏 雪

  8月23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甘肃陇西中医药博览园盛大开幕。

  甘肃省第二个中国医师节颁奖大会。李媛媛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红十字会主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年轻干部读书演讲征文比赛。图为比赛颁奖典礼现场。凌晓文

  历史传承·全国名中医王自立老照片。

  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藏专家在碌曲县各乡镇开展义诊活动,让当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第30个世界人口日里,庆城县卫生健康局以“牢记为民初心,共建幸福未来”为主题开展宣传义诊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弘扬婚育新风,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及健康的生育观。李世栋

  卫生健康事业,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是党和国家始终放在心上的民生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省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

  我省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甘肃特色医改之路,是全国唯一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健康扶贫为脱贫攻坚夯实基础,信息化建设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全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连续4年全国最低,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医联体建设全面启动,全民医保制度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健康甘肃步稳蹄疾,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化医改: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突出问题,从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出发,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甘肃特色医改之路。

  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现规范合理的就医秩序,我省大力倡导分级诊疗,以病种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首先,全面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省级医院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市级医院负责150+n种常见大病、县区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乡镇卫生院承担50+n种一般疾病、村卫生室承担50%的小病门诊的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通过病种动态评估管理,倒逼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其次,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省37家三级公立医院、176家二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医联体建设,共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2803个,通过大力开展区域性医疗合作,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来自省、市医疗专家的诊治。另外,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4万个,常住人口签约1120.4万人,签约率为42.94%;为186.26万名贫困人口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99.80%,其中“送医上门”74.25万人次、“送人就医”1.26万人次,慢性病签约管理13.1万人。

  完善医院运行机制,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国家级4个、省级试点45家,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三个转变”。目前,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133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4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庆阳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陇西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得到强化。2012年以来,中央、省级财政共投入公立医院改革经费13.65亿元,地方政府卫生投入占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逐步建立。

  在深化医改方面,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全省部分市县(区)推进区域综合医改工作。在试点市县(区)重点开展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完善综合监管、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等工作,有针对性地破解分级诊疗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在试点区域内整体推进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助推医改工作纵深发展。

  在招人、用人、引人机制方面,我省为有效解决卫生人才引进中出现的“程序打捆”和“中梗阻”问题,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委编办、省人社厅和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甘组通字〔2019〕64号)和《关于印发〈2019—2021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等单位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的通知》(甘组通字〔2019〕63号),主要立足于解决医疗卫生单位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问题,打破人才引进在编制、招聘、审批等环节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同时解决基层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缺乏临床医学人才的现状,重点明确了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实施范围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在全民医保方面,我省不断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医保筹资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7%以上,财政人均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490元,人均筹资额由280元提高到710元,看病就医安全网更加牢固。二是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全面完成,其中庆阳市的做法入选2017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三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实行医保资金总额预付管理,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在会宁、庄浪等5个县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实施差别化支付政策。贫困群众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得到落实,有效解决了“跑腿”“垫资”问题。四是重大疾病保障网底不断筑牢。城乡居民医保重特大疾病病种扩大到50种,实现省级直接结算。实现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全覆盖,将无第三责任意外伤害、门诊慢特病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2009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2.575亿元,建设县级医院重点专科136个、薄弱学科72个。建成连接1.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专网,120急救网络覆盖所有农村人口,远程医疗会诊网络覆盖了所有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乡级医疗机构活力显著增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通过改革,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医生、患者、基金“三下沉”目标基本实现。据监测,全省县外就诊率和县域外基金支出占比分别为14.79%和24.10%,与分级诊疗开展前的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10.74个百分点和27.77个百分点。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由2012年37.73%下降至2017年的29.78%。全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为179.71元和6055.70元,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降低27.17个百分点和34.39个百分点,连续4年全国最低。

  中医药发展:全国唯一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医就进了医院,西医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成立了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培养西医学习中医两年以上人员200多人等。1978年11月,甘肃中医学院建成并招生。从1984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拨中医专款150万元,用于中医医院建设。1984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作出《关于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机构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专科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快中医事业发展。2000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加快全省中医事业的法制进程。2001年在机构改革中,增设甘肃省中医管理局,加强中医行业管理。2004年,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新一轮深化医改之后,我省结合省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的思路。

  201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甘肃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省财政设立中医药专项经费,当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2019年专项经费提高到3500万元。2017年2月23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2018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将中医中药产业确定为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并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举办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为抓手,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省不断建立并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加强中医药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和对外交流,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明显。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及能力建设方面,市州卫生健康委成立了中医药管理科,90%以上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设置独立的中医股,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监督机构成立中医科或中医药管理科。基层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初步建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对完善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先后建成(或列建)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4个,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29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16个,累计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3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41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市县50个,建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824个。全省97.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05%的乡镇卫生院、97.4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2.45%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我省注重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建立符合甘肃实际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甘肃省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评选工作。组织实施了“五级师带徒”工作,广泛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目前全省有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199名“甘肃省名中医”、250名“甘肃省乡村名中医”、226名“甘肃省基层名中医”、60个“甘肃中医世家”。

  在中医药继承创新方面,我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科研实验室和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水市中医医院被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库;62个县(市区)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兰州佛慈、甘肃天士力中天等2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实施单位。

  我省还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不断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走出去”。目前,我省已在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泰国、法国、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等国家成立了海外岐黄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2017年共诊疗13681人次,共培训境外居民2258人次、境外医师158名。加快中医药产品在相关国家的认证注册工作,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出口。兰州佛慈累计注册中成药234种,中药出口额2800万元,陇神戎发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了6种中成药注册工作。

  此外,我省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民族医药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已成为“国字号”品牌,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60万亩,居全国前列。依托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累计培养近1000名藏医药专业人才。

  健康扶贫:筑牢健康护堤 把民生变民心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脱贫攻坚前许多贫困人口的真实写照。健康扶贫实施以来,我省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健全健康扶贫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配备合格医务人员,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筑牢贫困人口健康护堤,把民生事业变成赢得民心的脱贫攻坚行动,在“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贫困人口得了大病、慢病有人管,基本生活不发愁。

  一条底线贯彻始终,保障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几年来,我省始终把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底线任务,全力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围绕贫困人口就医保障,制定实施了健康扶贫“一保四有”保障制度,从疾病预防到就医诊治再到康复管理,从方便就医到帮助就医再到政策落实,建立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基本实现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县有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有医务人员保障。对罹患国家规定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自愿就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按“四定两加强”措施实施救治,累计救治大病患者33111人,救治率99.61%。印发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防治方案和6种严重精神障碍诊疗方案,全面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4种慢病的防控和管理,健全市县“四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和省级慢病信息化系统,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和结核病的监测管理、疾病诊疗、质量控制,提升防控成效。同时,近几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健康扶贫先锋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在医保政策管理工作移交医保部门前,已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政策防线,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经济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数据显示:甘肃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7年12月底的16.2万户66.7万人减少到2019年7月底的8.63万户33.32万人,因病致贫返贫存量大幅减少,健康扶贫关键战役成效明显,贫困人口怕生病、愁看病的情况大为改观。

  两个链条优化体系和服务,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优化体系链条方面突出“做强县区”“搞活乡社”“做实村组”,大力开展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县级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启动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出台了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绩效工资等一系列制度,真正激发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活力。《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19-2021年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的下发,给足了用人单位自主权,简化了引进程序和审批,为解决医疗人才匮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在优化服务链条方面,突出群众满意,紧盯服务短板、质量短板和工作短板,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大力开展优质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行动,群众就医感受逐年好转。

  三个着力精准实施,让民生事业赢得民心。健康扶贫以来,我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补齐人才短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制约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瓶颈性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有医疗机构、有合格医生,基本实现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诊治。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实施的重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优先支持贫困地区,资金、项目、政策主要安排到深度贫困地区。卫生健康领域政策优先供给、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支持、资源优先提供深度贫困地区。2016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2.58亿元,为75个贫困县安排206个薄弱学科建设;投入1.88亿元进行150个重点专科建设。利用国家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资金1.65亿元,安排58个贫困县病理、心电、检验和消毒供应等区域性医学中心建设。2019年争取中央投资2.62亿元,专项支持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碌曲县、武都区、庄浪县等6个深度贫困县县级医院建设。2019年为35个深度贫困县每县安排700万元用于提升服务能力。省级累计投入9374万元,为7560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2018年实现了深度贫困县重点专科全覆盖,2019年将实现深度贫困县薄弱学科全覆盖。着力补齐村医短板,针对乡村医生队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动力不够等窘迫现状,立足省情实际大胆探索,通过“四个一批”(培训考试选拔一批、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乡镇卫生院派驻一批、县域内调剂补充一批)措施,加快解决合格村医缺口问题。积极创新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优化村医结构,落实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和离岗村医发放养老补助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好村医职责和待遇有关政策的通知》,着力在村医转变身份、提高待遇、强化能力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啃下了一些“硬骨头”,使乡村医生队伍的归属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基层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逐年提高,有些做法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施“组团式”健康扶贫,省级9家和兰州、天水市等12家市级医院,采取设立分院、加挂牌子的模式整体托管,一对一帮扶贫困县医院,实现贫困县医院从“输血”向“造血”的支援转变,加快提升当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实施东西部协作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仅2019年就选派三级医院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29人到35个深度贫困县县级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搭建全省统一调度、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已实现35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并接入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实现对接省外医院300余家、专家资源1.5万余名,利用医疗资源服务重心下移。就医方便了,是贫困人口切身的体验。

  四个手段保障落实,确保政策惠及贫困人口。综合施策靠前指导,省卫生健康委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每人包保一县贫困县区,帮助指导所保县市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五帮两核”帮扶到人,我省开创性地组建了健康专干队伍,优选包村干部、驻村干部任健康专干,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帮助保护健康权益、帮助联系就医及转诊、帮助监督签约服务、帮助报销就医费用、核对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核对签约服务落实情况。组织4.5万名省、市、县、乡、村医务人员,为贫困人口制定了个性化的“一人一策”帮扶措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保持在99%以上。销号管理消除“空白”,针对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了省市县乡村分账、总账,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采取销号管理的方式,逐县逐乡清零,逐村逐项清除“空白点”,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明察暗访查漏补缺,省级健康扶贫专责组授权省、市、县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全面负责对健康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各单位及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所有贫困县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督促整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群众享受到诸多量身定做的政策实惠。

  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我省卫生健康委着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快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促进各类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普惠化、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让健康医疗数据“多跑路”、群众就医“少跑腿”,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享受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覆盖“一张网”促进互联互通。按照国家提出的“46312”的全民健康信息工作框架,目前已基本建成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系统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的协同共享,全面完成了与国家平台以及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政务服务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全省267所公立医院、1768所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451个村卫生室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率分别达93%、89%、96%。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累计上传门诊病历约3569万份、住院病历约367万份。与国家平台连通进度和上传数据居全国各省份前列。

  ——横向“一盘棋”助力协同共享。在全民健康平台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统筹、业务驱动、信息支撑的工作机制,坚持以用为主、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思路,提高顶层谋划能力,统筹安排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传统线下业务逐步向线上线下结合运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2018年以来,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大数据资源,先后开发了健康扶贫管理、公立医院考核、电子处方共享、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高级职称评审、慢性病管理服务等业务信息系统,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敞开“一扇门”突出便民惠民。为着力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2018年省卫生健康委打通数据资源,及时向省级政务服务共享平台上传共享全省出生医学证明、死亡医学证明和全员人口数据信息,成为实现政务信息共享的第一个省直部门。目前,在省级政务服务网全面实现医疗机构设置、职业病诊断资质等行政审批在线办理,以及医师护士资格注册变更、医疗机构查询等群众办事事项的在线受理。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发的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系统,2018年注册申报2100人,实现了全省首个行业部门高级职称在线申报、审核和评审,极大地方便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发“健康甘肃”手机APP,搭载预约挂号、诊间缴费、生育登记、免疫规划、家医签约、家庭保健、检验检查结果和健康档案查询等应用功能,为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关注“一难点” 完善远程诊疗。2018年底,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整合现有各类远程会诊信息系统资源,搭建全省统一调度、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目前省级10家医疗机构和市州51家医疗机构、145家县级医疗机构、25家妇幼保健院、111个乡镇卫生院,共计342家医疗机构已接入全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对接省外高水平医院300余家,整合远程专家资源1.5万余人,已开展远程会诊1238例、远程教育298次,累计培训5200人次。制定印发《甘肃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9个信息化建设配套文件。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跨机构享用,利用医疗资源服务重心下移,有效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等问题。

  ——开通“一张卡”优化医疗服务。为有效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和“三长一短”等就医问题,2018年底,甘肃省全面启动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建立居民健康统一身份凭证,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截至目前,全省共开通了275家机构,241家医院实现发卡应用,34家省市医院取消发放实体就诊卡,省属医院全部使用电子健康卡,全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已完成电子用卡环境改造,逐步启用电子健康卡。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疗医院应用比例超过73%以上,发卡量达120.64万张,发卡应用比例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通过电子健康卡在线挂号672.38万次、检查311.9万次、开方897.2万次、取药791.33万次、缴费593.87万次。

  ——建好“一平台”助力健康扶贫。2018年,协调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全省扶贫大数据库、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基于大数据库资源开发建成全省健康扶贫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五项智能统计分析功能:一是健康扶贫数据综合分析,动态展示因病致贫人口分布情况、因病致贫病种排名情况、疾病治疗费用构成比例、治疗机构分类情况等;二是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可统计因病致贫患病病种、因病致贫先天性疾病占比情况,因病致贫县区分布、年龄分布、费用构成等情况;三是综合评价分析,可实现因病致贫户数分布、区域卫生条件、区域政策落实、区域健康扶贫评估等功能;四是医疗费用多维度分析,对住院费用过高、自付费用过高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分别提出政策调整建议;五是“三个一批”分析,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要求,对服务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监管。通过对健康扶贫大数据深入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甄别贫困人口需要什么样的健康扶贫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动态地掌握医保报销、签约服务、集中救治等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健康扶贫政策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疫情防控不松懈 生产生活不掉线 疫情防控不松懈 生产生活不掉线
  • 【甘快看·疫情防控最美有你(8)】你的样子 【甘快看·疫情防控最美有你(8)】你的样子
  • 兰州:双警夫妻在战“疫”一线并肩作战 兰州:双警夫妻在战“疫”一线并肩作战
  • 抗疫尖兵守护患者健康——来自兰州市肺科医院的报道 抗疫尖兵守护患者健康——来自兰州市肺科医院的报道
  • 力保兰州城区蔬菜供应 榆中县每天保证净菜出库品类达20余种数量超30吨 力保兰州城区蔬菜供应 榆中县每天保证净菜出库品类达20余种数量超30吨
  • 今日兰州市启动供热 今日兰州市启动供热
  • 任振鹤在甘肃省公安厅调研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工作时强调:以信息化跑赢病毒 用大数据支撑精准 努力在疫情防控中展现智慧公安数据警务的担当作为 任振鹤在甘肃省公安厅调研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工作时强调:以信息化跑赢病毒 用大数据支撑精准 努力在疫情防控中展现智慧公安数据警务的担当作为
  • 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开调度会 任振鹤雷海潮出席并讲话 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开调度会 任振鹤雷海潮出席并讲话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内贸联盟企业:勇扛社会责任 保
2   甘肃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多举措保
3   甘肃省商务厅:全力保障全省生活必需品
4   疫情防控不松懈 生产生活不掉线
5   兰州市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
6   前三季度甘肃外贸进出口增长36.2%
7   一定要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8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 甘肃队蝉联乒乓球
9   跨省抓获27名嫌疑人 天水甘谷公安捣毁3
10   兰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和
11   去兰州各大医院就诊 须提供48小时核酸
12   兰州市智能泊车公司免费开放停车泊位和
13   兰州市智能泊车运营有限公司 关于全面
14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暂停“经兰飞·如意行
15   出行码变黄怎么办?如何恢复绿码? 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