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92)】迭部县腊子口:忆烽火岁月 悟长征精神
作者: 徐锦涛 赵晓丽
迭部县腊子口,藏语意为“险峻的山道峡口”。它是甘川古道上一处险峻的天堑隘口,峡口如刀劈斧削,两边群山高耸,底部河水涌动。
“当年红军长征来到腊子口时,国民党军队早已设下多道防线,桥头有碉堡、机枪,桥后有碉堡群、弹药库。对于红军而言,若不尽快拿下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北上抗日的主张,还将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凭着舍生取义的革命斗志,凭着实打实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红军最终攻下了这一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之门。”迭部县原党史办主任谈俊昌说。
神兵天降夺天险
腊子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当地谚语说“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
时任毛主席警卫员的陈昌奉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腊子口当时的山口子只有三十多公尺宽,两边都是悬崖绝壁,右边绝壁下的腊子河,激流飞溅、汹涌澎湃,就在这绝壁激流间架着一座独木桥,桥上、桥西、桥东甘肃军阀鲁大昌不仅修有碉堡、阵地,还有几个团的兵力居高临下在防守着。就连抓到的国民党俘虏都在说‘腊子口是天险,飞鸟可过、走兽难行,红军长官还是绕道走吧’。”
然而,腊子口却是当年红军长征北上的唯一通道。
“乌江、大渡河都没能挡住我们前进,雪山、草地我们也走过来了,难道我们能让腊子口给挡住吗?”“坚决拿下腊子口!”……在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主持的战前动员会上,红军战士们纷纷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斗志。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1935年9月16日,红军勇夺腊子口的战役打响。
当时,敌军在腊子口桥对面碉堡中架起机枪,用火力封锁桥面,红军在正面发起了多次强攻,都被敌人机枪扫射和手榴弹挡了回来。经过反复观察,红军侦察连发现了敌人防守的两个漏洞,一是敌人碉堡没有顶盖,二是敌人火力都集中在正面。如果能从绝壁爬上去,就能直接往碉堡扔手榴弹。
可是,陡峭的悬崖峭壁攀登起来谈何容易!关键时候,一位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站了出来,率先从敌人的侧后方攀登悬崖峭壁,并用绳索把战士们一个一个拉了上去。
“当年腊子口岩壁上有很多树枝,很多扔出去的手榴弹被岩石弹开或者挂在树枝上方,根本扔不进碉堡里面。”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文史资料研究员毛欢欢讲述说,情急之下,苗贵川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手榴弹绑在腰间,顺着绳索慢慢下滑,当到达碉堡上方时纵身一跃,跳进了敌人火力最猛的碉堡中,献出了年仅17岁的生命。
在腊子口战役中,像云贵川一样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还有很多。“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红军战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
开仓放粮助红军
8月的迭部草木繁盛,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游人如织。在这里,珍藏着一枚“红军印”,记录了卓尼土司杨积庆在迭部崔谷仓开仓放粮帮助红军的故事。
这枚“红军印”,是1988年迭部县电尕乡村民翻修旧房时发现的。经过多方考证,印章的确是中央红军当年遗留在当地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印章。2002年,该印章被省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枚印章为何在寻常百姓家?印章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后,国民党军阀鲁大昌命令杨积庆土司出动全部藏兵阻击红军,凭借天险隘口消灭红军,但杨积庆早已对国民党的腐朽和对人民的欺压恨之入骨,反而对红军充满好感。于是,杨积庆密令迭部仓官杨景华秘密召集会议,要求不要把枪囗对准红军,不要阻击,开仓给粮食,让红军顺利过境,并组织百姓抢修了被国民党反动势力拆除的木桥、栈道。当年9月16日,杨积庆下令将崔谷仓五万斤小麦开放接济过境的红军,妥善安置流落红军200多人。
“红军当时将在崔谷仓所拿粮食和所属部队番号一一清楚地记在粮仓门板上,又将一些银元放在仓内,同时还写了一张借据,盖的正是这枚大印。后来大印遗失后,被仓官妻子收藏并保留下来。”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讲解道。
崔谷仓粮仓在红军最紧要关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胜利突破天险腊子口战役了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随即把枪口对准了这位开仓放粮的爱国土司。
腊子口战役之后,鲁大昌把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卸到杨积庆身上,并以“开仓放粮,私通红军”的罪名予以加害。
1994年,甘肃省政府追认杨积庆为革命烈士,甘南州还专门在卓尼县修建了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培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学习和发扬杨积庆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军精神薪火传
“红军走出草地到达甘肃的时候,整支队伍已经疲惫不堪了,当接到攻隘的主攻命令时,战友们却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恨不得立刻投入战斗……”红军后代、迭部县妇幼保健站站长唐玉玲从小就喜欢听父亲唐明军讲述当年的故事,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时常让她激动万分。
唐明军是四川阆中人。1933年10月,11岁的唐明军在阆中参加了童子团,后被编入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就这样,“红小鬼”唐明军开始了他随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征程。红军到达甘肃的时候,唐明军年仅13岁。
“父亲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也忘不掉。”唐玉玲目光深邃,思绪一下子飞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时候,草地上面每天笼罩着迷雾,脚底下积水泛滥,一不留神人就会陷在泥潭中不能自拔。最痛苦的,还是睡觉问题,因为没有一整块的地方是干的,战友们只能背靠着背相互取暖休息,或是在一小块干的地方躺着,身体一半干着,另一半则泡在水里不敢动,即便睡着了心里也不踏实,因为担心会滚到泥沼当中。
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当野菜也没有的时候,就嚼草根吃皮带,有时甚至还在马粪中寻找马没有消化掉的黑豆。很多战友,没在枪林弹雨中牺牲,却倒在了茫茫草地上。
终于走出草地,到达甘肃。唐明军的脚因为长时间在泥水中浸泡受到感染,一瘸一拐的,跟不上行军速度,没能参加上腊子口战役。后来,战役结束,部队继续北上。为了不影响大局,受伤病困扰的唐明军含泪和战友们挥手告别。
和战友告别后,唐明军在迭部县洛大乡安了家、落了户,还担任了翠古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深受村民爱戴。“‘本份做人,勤奋做事’‘要为他人着想’‘感恩’‘自强自力’……这些,都是父亲崇尚的育子之道。”唐玉玲说。
经过80年多的发展建设,如今的迭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硬化了,环境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好了。“这些变化,正是父亲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那一代人长征的初衷。”唐玉玲表示,要把长征精神认真传承、发扬光大,让后人感受长征的不易、红军战士的不易、革命胜利的不易,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让红军精神薪火相传。
(原刊发地址:甘南日报)
————————————————————————
附1:投稿说明 ↓↓↓
1.申报作品须由网友自发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或机构知识产权;
2.申报作品须发表时机恰当,尤其侧重于国内及省内重大活动、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在网上形成关键性正面引导作用的网络文字作品(作品可以是网络新闻、评论、诗歌、散文、小说、故事、传记等各种体裁;单件作品不超过2000字,连载小说可视情放宽);作品须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导向正确。
3.申报作品具体分为国际类、国内类、军事类、社会类、文教类、其他类(包括网络文学、诗歌类作品等)六大类别。
4.申报作品作者可为单位、团队或个人。同一作品作者仅限报1篇。
5.参评作品必须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
6.以单位推荐的方式申报作品,须下载申报推荐表和版权承诺书,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将盖章电子扫描件(或照片)上传;个人自荐申报作品,须上传个人身份证件正反两面的电子扫描件(或照片)。
7.申报“百名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电子版及盖章材料文件以“百名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名称”命名,并上传至邮箱:wu100wz@gscn.com.cn。
相关新闻
- 2019-09-27【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87)】传统美德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品质
- 2019-09-27【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86)】通渭:暴雨中橘红色的“守路人”
- 2019-09-27【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85)】电梯女司机拾金不昧传佳话
- 2019-09-23【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78)】“好媳妇先锋队”引领金川敬老爱老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