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榜样·系列展播(43)】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任继周
9月26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9月25日上午在京举行。公布的名单中,涵盖“最美奋斗者”个人(278名)、“最美奋斗者”集体(22个),其中,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任继周入选。1924年10月,任继周出生于山东临城县。1943年,国难当头,很多青少年满怀科技救国梦想的时候,任继周却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任继周考上的是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入学面试时,院长冯泽芳(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院士)问他:“你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考畜牧兽医系?”任继周回答:“是为了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冯院长以半调侃、半欣赏地口吻说:“口气不小呀!”1948年大学毕业,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兽医学家盛彤笙院士邀请,任继周受聘于兰州国立兽医学院。考虑到工作的专业性,学校安排他留校深造两年,跟随王栋教授进修牧草学。一俟进修期满,便奔赴西北,任继周先生就这样与草结缘。
心向西北扎根高原
提到西北,人们就会想起沙漠、戈壁、草原,想起那首古老的敕勒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对于任继周,除了草原的景色,想得最多的还是临行前导师王栋先生的亲笔隶书赠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他深知,那是老师的勉励和要求,也是前辈的重托和期望,没有任何理由有丝毫的懈怠。
1950年5月,进修期满的任继周告别母校,偕妻子李慧敏从南京出发了。先到西安,再转道兰州。
就这样扎下根来,他先后在国立兽医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单位,从事草业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继周认为,要改造草原、发展生产,必须尽早在具有代表性的草地设立固定的研究点,最好搞一个草原科研基地,即科研试验站,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以获取更可靠的科研数据,使之成为草原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有人曾问任继周辛苦吗?他的回答是,搞科研哪有不辛苦的,怕苦就别干这一行。回想起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的建立过程,任继周感到辛苦不算啥,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不被人理解。他说:“当时搞这个试验站,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人家说我是‘黑站’。”但他从不放弃,无论别人如何批判他,都没有动摇过,后来在不同的生态区域陆续建立了7个试验站,开展科研、教学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成为任继周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一大特色。
1978年,任继周被选为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此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坚持科研与教学两条腿走路,一直是任继周秉持的理念。自上世纪50年代初执教以来,他始终未脱离草业科学的教学工作,尽心尽责培育新人,桃李满天下。1955年,他开始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培养草原学研究生,成为草原科学领域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之一。1981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草原学硕士生导师,1984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其中43人被聘任为草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上世纪90年代,出国热蔓延至西部,任继周所在的团队也面临人才外流问题。对此,任继周的心态是宽容的。作为研究所长,他对学生出国深造不提条件、不设门槛,尽可能送更多人出国深造。正是由于他的信任与支持,许多出国深造的学子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来工作了。比如学生南志标,就是在他的鼓励下,赴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国家草地农业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南志标学成回国后,迅速成为我国草原和草业研究的骨干力量,还于2009年当选院士,也是我国第二位草业科学的院士。谈到自己的老师,南志标感慨地说:“我跟着任继周先生工作也有30多年快40年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很勤奋,他对事业很执着,他从来不放弃他的理想,他的目标,无论什么环境,是顺还是逆,他从来都不放松。”
1972年,南志标从一个拖拉机手走进了大学的课堂,成为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的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与任继周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进入甘肃农业大学读书,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南志标说。
1974年底,南志标大学毕业了。任继周给他提了三条要求:第一要学习哲学,因为哲学是指导人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第二要学习英语,掌握了外语就好像走路比别人多了一条腿;第三要很好的利用时间,不要浪费光阴。“任先生讲的三条我至今还受益匪浅。”南志标说。
奋斗不止的哲学人生
2002年,随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大,任继周学术集体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加宽广,不仅多年的研究成果得以集中整理,还一举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获奖人),以及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三农”模范人物称号。他编著的《草业科学论纲》饱含深情地论述了草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他在兰州大学开设《农业系统发展史》与《农业伦理学》课程,创全国同类学科之先河。
虽已年过九旬,他依然为青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奔走呼吁,依然为国家的草地农业系统构想集思广益,依然为草业学子的未来呕心沥血。这一切,缘于他浓浓的家国情怀。抱着这样的心情,80岁那年,先生着手主编《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和《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90岁以后,又在积极组织编写并出版《中国农业伦理学》,开创了中国农业哲学研究的先河。
也正是在历经数十年教学科研的探索与实践,任继周总结并凝练出“道法自然,日新又新”的治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日趋完善,成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院训。
1995年,任继周当选中国首位草业科学方面的院士后,美国一所研究中心致函邀请他和他的爱人一道赴美工作。他的回答是:“我哪里都不去,我的根就在中国,我的工作就在草原。”
时至今日,95岁高龄的他,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淡漠对草业科学的关注,反而更加难以割舍,也许这就是一位共和国院士的不老情怀。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
■新闻人物
任继周
山东平原县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
1956年,甘肃农业大学在任继周带领下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
1973年,他创立了草原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国主要的牧业省(区)。创建了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学”等4门课程,并先后主编出版了同名统编教材。
1995年开始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起,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2010年荣获中国草学会首届“杰出功勋奖”,2011年荣获国务院扶贫办“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和CCTV三农人物。
2013年10月19日,任继周荣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资源科学成就奖”。(原刊发地址:兰州晚报)
附1:投稿说明 ↓↓↓
1.申报正能量榜样的作品,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违法违纪记录;活跃于网络空间,自觉长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在网上积极弘扬正义、激浊扬清,主动揭批谣言、还原真相,特别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积极发声,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在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道德模范、岗位标兵等人物专访,在网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2.申报人物作品为原创人物图片+文字介绍的形式,单位推荐限报10项作品,个人自荐限报1项作品。
3.以单位推荐的方式申报作品,须下载申报推荐表和版权承诺书,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将盖章电子扫描件(或照片)上传;个人自荐申报作品,须上传个人身份证件正反两面的电子扫描件(或照片)。
4.申报“100名网络正能量榜样作品”电子版及盖章材料文件以“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作品名称”命名,并上传至邮箱:wu100by@gscn.com.cn。
相关新闻
- 2019-09-27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任继周
- 2019-09-27两位“兰大人”当选全国“最美奋斗者”
- 2019-09-27天水俩小伙李继峰张亚军 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
- 2019-09-27兰大一院96岁名中医著书献礼新中国70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