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中国第一台 深井石油钻机见证者
原标题:陈德华:中国第一台 深井石油钻机见证者
1959年12月6日,中国第一台130型钻机在兰石生产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制造大型石油钻机的能力。1960年3月23日,该钻机在玉门油田开钻,并创造日掘进尺最高纪录,铸就了中国民族工业史上的一块丰碑。
195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工业管理干部学校的陈德华,只为祖国的一声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打起背包告别家乡来到兰州。当年只有19岁的陈德华,成了中国第一台深井石油钻机生产车间的调度员,和兰石的创业者们共同努力见证了这台“大国重器”的诞生。岁月如梭,转眼就是60多年,如今的陈德华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说起当年的过往,脸上依旧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感。
1“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陈德华从小一直生活在上海,17岁考入上海工业管理学校,在上海读了一年,就随专业转入北京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在北京又学习两年。1956年毕业后,他响应祖国“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前往兰州进入兰石厂工作。
作为“共和国长子”、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的“摇篮和脊梁”的兰石集团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兰州石油机械厂和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并而成。
1956年,初来乍到的陈德华被分到兰石厂计划处工作,“那时候环境艰苦,人生地不熟,时常想家,就一直给家里写信。”老人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会最怕的不是吃不饱、穿不好,而是孤独。背井离乡,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感到陌生,好在一块儿来的同学比我大,时常关心和安慰我。”没多久,陈德华被调到当时兰石厂最大的一分厂担任调度员。“当时厂里有1400多名员工,调度难度大,每天忙得饭都顾不上吃。”陈德华感慨地说,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生怕完不成任务,做得不够好。
2新中国第一台深井石油钻机诞生
“1958年3月份,我们接到了130型钻机的生产任务,按照从苏联转化过来的图纸,从毛坯开始加工。”陈老回忆说,“当时的难点在于——关键的零部件加工难度大,而且国内没有厂家能够生产这些零部件,一切都要靠兰石的技术力量去攻克,等于是一切从头开始。”
当时缺技术、缺人才,本地没有相应人才,就从外地抽调顶尖技术人员一起搞研究。那时候厂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三个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土窝窝。”大家住的是自己搭建的简易席棚子,吃的是黄河里的泥巴水。全体兰石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59年12月6日试制出了130钻机核心部件“八大件”中的7件——天车、游车、大钩、水龙头、转盘、绞车、传动装置,并在车间内举行了130钻机试车典礼。后经石油部配套钻杆和井架后,1960年3月23日在玉门鸭儿峡油矿,兰石130钻机打出了第一钻,并创造了该油矿日掘进尺的最高纪录,彻底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深井钻机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石油装备新时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因其富集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被确认为国防“三线建设”重要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在“大三线”的大背景下,油田开采不断发展,对钻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号召一年内生产100台钻机。“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兰州市兄弟厂矿就联起手一起干。我是调度员,每天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检查机器,做好生产任务的分配工作。晚上别人下班了,我还得检查当天的生产情况,看产品质量是否过关。”
3“我在兰州生活得很幸福!”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直到1997年退休,陈德华在兰石厂整整度过了41个年头,退休前任兰石厂副总经济师兼副总会计师。
陈德华说,刚退休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回上海照顾年迈的父母,父母相继过世后,他又回到了兰州。“我老伴不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不惯,兰州温度适宜,尤其是夏季凉爽,我觉得生活得很幸福。”正和记者聊天间,陈德华老人接了一个电话,原来是他的牌友又找他约“牌局”了。陈德华的老伴笑盈盈地说,之前陈老每天都出去打牌,现在年龄大了,基本两天约一次,平时他们老两口生活得也十分惬意,看报、散步、旅游……说到兴奋处,陈德华还拿出一大摞相册,从一张张沉淀着岁月印记的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放飞青春的花季少年到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陈老似乎又回到岁月的长河中,点点滴滴,犹在眼前。
陈德华说,“我这辈子做过最幸福的事儿就是响应党的号召来支援大西北,用我所学到的知识,为大西北的建设尽了一份力。”话语中透着真诚,透着坚定,透着感动人心的力量。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平丽艳 实习生马正云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