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构建“五大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以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围绕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核心区建设,紧盯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和“康养定西”发展主题,着力构建“五大体系”,细化实化推进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路子。
发挥特色优势,构建中医药保健服务体系。我市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中医药养生方法,宣传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在县(区)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科或健康管理中心,针对不同的群体及不同病种,制定治未病防治方案,实施中药膏方、中药外用、针刺推拿、艾灸保健、预防及治疗办法。将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建立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档案,提供个体化的预防、康复服务干预和指导,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87.24%,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67%。充分利用全市中医药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药膳食疗服务和养生旅游服务。围绕“两河两山两园一中心”(洮河-渭河源及贵清山-遮阳山AAAA级中医药养生旅游景区,陇西县、岷县等中药种植园区,通渭温泉疗养中心)规划布局以及宾馆、车站、饭店、社区等N个中医药养生服务体验区建设,推动形成“2221+N”的康养服务体系,着力唱响“千年药乡?康养定西”品牌。
夯实基层基础,构建中医药医疗保障体系。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中医药管理科,开展中医药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落实乡镇卫生院“三个三分之一”政策,实行“三个百分之百”(包括院内制剂、中药饮片、中医诊疗项目,不含注射剂)城乡医保报销政策。构建以公立中医医院为龙头,中医药专科专病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为基础,其他中医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市10所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和中医科,投资建成标准化中药房;130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治疗区或中医馆(国医堂), 90%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重点发展中医专科医院,目前全市共有民营中医医院17家,设置床位800张,卫生技术人员400多人。
突出人才引领,构建中医药技术支撑体系。我市认真落实《定西市中医事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预算1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医药人才“百千万”行动计划(招引100名中医医疗、康复、骨伤、针灸等紧缺专业人才,培育1000名中医骨干人才,培训1万名中医适用型人才),切实强化人才培育经费保障。充分利用医联体建设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积极与上级中医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广泛开展人才输出进修培训、特色学科建设、新技术引进及中医药师承教育,全市7个中医医院均与三级中医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其中加挂三级医院分院牌子4个、专科技术联盟3个。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全市培育评选出省市级名中医65名、省级基层名中医30名、省市级乡村名中医34名、甘肃中医世家3名。创建针灸、康复等国家、省、市级特色专科35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个,省级中医药特色妇幼机构1个,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
加强宣传推广,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我市大力宣传“岐黄文化”“医圣封衡”等具有地方和传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积极推广面向大众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和科普知识,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建设,遴选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地体验。广泛收集民间单验方,收藏保存中医中药传统器械,挖掘中医药传统炮制工艺,建立具有浓厚中医药特色的康养机构,全方位展示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创新宣传载体,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镇)、交通干道等区域,以标牌、电子屏、文化墙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政策、功效等知识;在医疗机构通过悬挂历代名老中医药专家画像、建立健康教育专栏、公布中医“治未病”知识和食疗处方等方式,全面展示中医药人文服务理念。同时,面向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组织中医药传统文化戏曲等文艺作品的创编与巡演活动,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中医中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中医特色健康文化墙6.68万平方米,举办健康沙龙1.39万次,发放健康工具包43.64万个,开展培训5000场29万人次。
搭建对接平台,构建中医药国际交流体系。我市创新对外交流模式,抢抓“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和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定西中药产业和中医事业推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鼓励支持中医药企业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选派学者赴境外开展中医药学术推广交流、承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中医康养节”“药膳节”等举措,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与文化传播,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定开展中医医疗体验、养生保健旅游等活动,整合推介中医药保健产品,提高境外消费者对定西中医药的认知度。充分利用中医药学会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国家、省级学协会在定西举办大型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同时,市中医药学会成立专业委员会3个,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20余场,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30余人进行学术交流,编印《定西中医药》《中医康养手册》等学术杂志,刊登学术论文、典型医案、名医名方等文章近100篇,推动我市中医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宋昱
相关新闻
- 2019-08-21定西临洮上半年经济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 2019-08-21政协定西市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召开
- 2019-08-21定西陇西县首阳:崛起的中药材特色小镇
- 2019-08-21定西市委宣传部转发《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通知》的通知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