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心 药乡扶贫记——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开展脱贫攻坚暑期社会调查实践(图)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7月5日,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在渭源县麻家集镇塄坎村开展脱贫攻坚暑期社会调查实践,由院团委书记王文达老师带领10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与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张晓峰同吃同住同劳动。
初临塄坎村,张晓峰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渭源县的地理环境及致贫原因,大山之中封闭的村庄环境,落后的耕种手段,分散的作业模式,致使很难利用有效资源,发展多元经济,开展脱贫致富。张晓峰是一名复转军人,身上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作风,阅历丰富,讲话幽默,他将专业技能与扶贫攻坚政策紧密结合,提出了“创新促发展”的思路。
张晓峰和大家交流
迎着初升的太阳,在塄坎村广场,师生与村支部及村民代表共同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张晓峰宣布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始。
致富带头人侯双平一家5口人,3人残疾,他自己右手残疾。但他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掌握了养殖技术,经营着一个养殖合作社,年出栏300头育肥猪,家里盖起了二层楼,摘掉了贫困帽子。但由于养殖技术不够先进,效益不高,还缺少资金。侯双平的养猪场遭遇了难题。张晓峰得知后,联系养殖专家为侯双平讲授先进的养殖技术,帮助优化品种,还多方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60头母猪自繁自育标准化养殖场,每年可出栏1500头育肥猪,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效益,每年村集体分红10万元,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坚持的精神。
侯双平现居住环境
自繁自育养殖场
在村广场,张晓峰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在村会议室,明确2020年后对村民扶贫工作仍不变的承诺,重点讲述了“两不愁,三保障”在塄坎村的落实情况,再三强调“扶贫要扶智”思想,不光要带动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对贫团村民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让村民在有技术与资金支持下发挥自在身潜能,靠自己的头脑脱贫致富。
顾名思义,“药乡”有着百姓们种植的药材。这些药材的培育道路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是经过甘肃农业大学的晋小军教授和李海亮副教授为村民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及接受了甘肃省农科院的李继平研究员的指导后,村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在张晓峰的带领下,村民们一步步获得了丰收!
药地调研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跟随张晓峰入户调查,面对面解决问题,有效地落实扶贫政策,村里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感受到了关爱,在农户家里,田间地头,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家里无子女的老人改善了居住环境,反目成仇的父子在他的调解下变得其乐融融,在这过程中大家深深体会到驻村干部的无私付出与艰辛努力。
入户调查
经过这次暑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和吃苦精神,而且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驻村干部的艰辛以及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正因有许多个像张晓峰一样的模范干部在深度贫困村默默耕耘,在扶贫攻坚道路上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我们听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号角。(图/文 王文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