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农业”酿出甜蜜事业 ——岷县“产业扶贫三件宝”(中)
原标题:“空中农业”酿出甜蜜事业 ——岷县“产业扶贫三件宝”(中)
岷县大力发展“甜蜜事业”,拓宽了群众致富路。 后斌杰 摄
本报记者 俞树红
靠山吃山,靠川吃川。岷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草原资源、药材资源,精准施策,让勤劳的小蜜蜂酿出了家喻户晓的“中国黄芪蜜之乡”。岷县蜂蜜通过地理标志认证,蜂产业成为岷县“产业扶贫三件宝”之一。
4月底,记者慕名来到岷县,实地探访了小蜜蜂是怎样酿出亿元大产业的。
贫困户养蜂养成协会秘书长
“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重体力活干不动,养蜂活轻又能赚钱,协会给予技术指导,帮助生产蜂蜜,然后按市场价收购,解决贫困户的销售问题。”岷县中华蜜蜂养殖协会会长郑乐永说。
近年来,岷县把蜂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和区域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来抓,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挖掘扶贫优势资源,全面推广科学养蜂技术,蜂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
“做梦也梦不到,今天我会成为协会的秘书长。这一切都是协会帮助的,协会教我技术发展养蜂,使我走上了依靠蜂产业脱贫之路。”岷县清水乡清水村贫困户蒋关民十分感激地说。
过去,蒋关民与其他贫困户一样想脱贫,但因土地少,有劲无处施展,望着大山总是长叹命苦。
郑乐永在与蒋关民的交谈中,得知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有文化,头脑灵活,悟性高,可以培养成养蜂带头人。在协会的帮助下,蒋关民有了自己的10箱蜜蜂,从十箱繁育到百箱,蜜蜂养殖场越做越大。看到一箱箱小蜜蜂飞来飞去繁忙的景象,蒋关民心里乐滋滋的。
2017年,蒋关民依靠养蜂脱贫,如今他已是岷县中华蜜蜂养殖协会秘书长。自己脱贫后,蒋关民帮助6户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每户5箱蜂,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他成立服务队免费为全县贫困户服务,传授新法养殖技术和人工育蜂技术。
“协会先教会一批技术人员,让技术人员再去教农户中悟性高的养蜂农民,养蜂农户学有所成后,再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郑乐永开心地说。
传帮带带出亿元产业
在岷县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周绪娥正在扶贫车间打工,她笑嘻嘻地说:“一天100元,有农活时在自己的田间干,没农活时来扶贫车间干。我是去年8月份来的,现在已经挣了上万元。”
刘耀青、张怀消加工的蜂箱木板也在院子里晾晒,他们做木工,制作养蜂蜂箱,在蜂箱扶贫车间打工,一天一人150元,干多拿多,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在汇丰公司办公室,记者看到汇丰蜂业黄芪蜂蜜生产基地一览表,6个乡镇20个蜜蜂养殖场和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标的清清楚楚,最少的合作社拥有蜂群40群,最多的岷县绿蜂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蜂群100群,20个基地养蜂达1228群。
汇丰公司在精准扶贫中,联合伟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家中蜂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年加工生产蜂蜜10吨、蜂箱1万个,带动贫困户养蜂增收脱贫。
记者驱车来到汇丰公司养蜂基地之一的岷县森态源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两面环山、树木葱绿,400多箱蜂在一处山脚下摆放地整齐划一,一面是繁育区,一面育王区,针对不同的蜜蜂采取不同的养殖方法。
森态源合作社理事长马致远告诉记者,合作社是三个养蜂人入股创办的,其中杨志忠原来是贫困户,经他指导发展养蜂,现已脱贫,成为合作社技术骨干。
“养蜂全靠技术,每年农历四月下旬开始育蜂王,人工育王、人工分群、自然分群都靠新技术完成,现在蜂箱有了自己的保温板、保温膜,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保护膜。”杨志忠说。
一个公司拥有20个蜜蜂养殖基地,那么一个合作社又可以带动多少户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呢?
森态源合作社与秦许乡马烨仓大河沟5个村的20户没有能力养殖蜜蜂的贫困户签订了合作社带动发展蜜蜂养殖协议,每户一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一年保底分红1000元。
马烨仓村四社贫困户剡玉珍年龄大,去年儿子腿部受伤无法劳动,家里全靠他妻子一个人支撑,马致远得悉她家情况后,将她家纳入蜜蜂帮扶贫困户。“好得很,上个月刚把合同签了,一年给1000元。”剡玉珍万分感激地说。
岷县县委、县政府把蜂产业作为“产业扶贫三件宝”来抓,在扶贫中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精准扶贫,通过采取“定期组织培训、专家蹲点指导、建立示范基地、全县逐步推广”的方式,建立新法养殖示范点,培养村级中蜂新法养殖技术能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县上先后邀请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福州农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及天水西联蜂业等龙头企业负责人来岷县开展现场培训,农户蜜蜂养殖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眼下,全县组建养蜂企业(合作社)175个,养蜂农户达9040多户,存栏蜂8.5万箱,蜂蜜年产值达1.54亿元。
“针对贫困户养蜂实际情况,县上采取代养、带动分红、自养等多种模式,实现贫困户‘户均10箱蜂、增收一万元、带贫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持续增加养蜂农户经济收入。”岷县畜牧兽医局蜂业办主任梅绚说。
保护蜂源就是保护产业品牌
岷县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核心动力,充分利用海拔高、温差大、四季分明、植被完好等特殊地理环境,和草原、林区以及油菜、中药材等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结合扶贫项目实施,积极引导和组织贫困群众开展中蜂养殖这一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省劳力的“空中农业”,有力地促进贫困群众特别是缺劳力、少门路而蜜源植被丰富的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保护蜂源就是保护产业,蜂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岷县蜂蜜的品牌。
岷县植物品种繁多,豆科牧草丰富,草原野花贯穿春夏秋,辖区有390万亩草原、92万亩林地、60万亩中药材,为蜜蜂养殖提供了优质丰富的蜜源。
“在黄芪耕种方面提倡倒茬,多施用有机肥,少使用化肥,农药使用严格登记管理,从蜂源上保护蜜蜂采蜜不受农药污染。”岷县县委副书记李开银说。
为了加大蜂地保护,岷县对全县蜂产业进行保护性开发,将18个乡镇的300个行政村划定为蜂保护区域,一方面加强中蜂保护区管理,另一方面实行意蜂等品种蜂进入岷县中蜂重点分布区放养备案制度,确保蜜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2019年,岷县计划养蜂达到25万箱左右,建成养蜂示范基地42个,先后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中安排3580万元,以物化补助的形式,按每箱蜂补助1000元的标准,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新增带动贫困户6501户,累计带动贫困户12201户。蜂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