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酒泉瓜州镇:砥砺前行40载铸就新辉煌

19-01-04 15:0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建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中国甘肃网讯(通讯员 魏金龙 伏艳玲)走进瓜州县瓜州镇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笔直,一行行防风林带笔直矗立,村村有文化广场,组组有文化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救助服务机构等实现了全覆盖。

  一幅幅文明美德公益广告和墙体画遍布村庄巷道,图文并茂地诠释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社会新风尚,乡村振兴带来的美丽嬗变春风化雨般讲述着“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中国故事!

  改革开放40年,瓜州县瓜州镇紧跟时代变革的脚步,踏准改革的每一个节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瓜州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绩卓著,一页页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时代答卷”跃然纸上。

  瓜州县瓜州镇深居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使该地出产的瓜甘甜似蜜,入口生津,因此称为瓜州。行政区域面积50396公顷,辖4个行政村,1个开发区,38个村民小组,2178户,8056人。明清此处均设有瓜州郡。

  1955年将头工、瓜州、三工合并为头工乡,1959年成立瓜州公社,1968年改名红卫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社改乡至今。

  2018年06月,瓜州乡撤乡建镇,正式建立新的瓜州镇。

  新速度彰显新奇迹

  “40年前,我才搬来瓜州村,我们家住着破旧不堪的小土屋,每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就遭殃,地上接满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出门蹬着破旧自行车在石沙土路上办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住上了小康安居房,房屋顶梁都是钢筋混凝土,刮风下雨也不怕,门前屋后都是石砖铺筑的,路面也是沥青的柏油马路。”瓜州村二组村江孝忠说。

  从低矮潮湿的小平房到,宽广明亮的安居房;从崎岖不平、飞沙走石的黄土大道到畅通无阻、道路通明的柏油马路;从昔日只有两千多人口的公社到如今发展为常住8千多人口的小镇。这里见证着40年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勤劳朴实的瓜州人民以“瓜州速度”不断创造着一个个新的“瓜州奇迹”, 走出一条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

  新产业加快新发展

  “40年前的农村和现在是大不一样,以前农民都是‘吃大锅饭’,同耕同种,同吃同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劳动工具就是犁头、镢头、铁锨、耙、架子车,一个生产队里就一辆手扶拖拉机轮着使用,农户每天下了地‘二牛抬杠’吆喝着母牛在田间辛苦劳作,用犁抖耕种着些麦子、玉米和少量的棉花。”在瓜州镇工作近40年的老干部石学德讲到。

  1982年,他刚在瓜州乡参加工作,逐渐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家家分配耕地自己种粮食。改革开放近40年,国家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在单一,而是向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日光温室扎根隔壁,塑料大棚、绿色无公害蜜瓜、棉花、制种花卉、葡萄、大枣、枸杞等新型农作物在田野上处处“绽放”,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瓜果采摘、田园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示范园也已建成,下一步瓜州镇将继续探索走“三变改革”的路子,通过“三变”使农户增收。

  从“吃大锅饭”到摁下红手印“大包干”到土地确权颁发“红本本”,再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一次次为改革探索蹚路,使得这个地处河西走廊的边陲小镇,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

  新地标承载新梦想

  “我刚搬来的时候,家里就几间土木房,整个村子基本上都是土坯房、土路,没几家砖房。近几年,南苑村的人生活条件好转了,又赶上了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关怀下,农村环境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了公路、架设了夜灯、改造了门面,整条街看起来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瓜州镇南苑村村委会主任樊宗孝说。

  瓜州镇处在三镇一乡之间,邻近县城,是瓜州县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

  自2006年南苑村“落户”瓜州乡,南苑村改造便打响“第一枪”,搭趁着敦煌文博会开展的“列车”,整片旧村改造工作便跑出了接力赛,新修公路、架设夜灯、改造门面,南苑村生活环境的改变坚定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决心没有变,紧紧抓好瓜州镇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没有变,这里承载着希望和梦想!

  新时代唱响新生活

  “想想小时候,买东西是限制的,需要各种的粮票、布票、糖票等货物证去兑换,平时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补丁落补丁,好衣服都是需要出门办事的时候才敢穿,哪像现在呀,物品丰富,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买东西现金都很少支付了,出门买东西带部手机,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就立马到账了,网上也能买东西了哦,方便了好多呀。村里有人家结婚了,有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部收音机就是好的了,如今这结婚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找亲戚朋友商量点事情,近点的就走着去了,远处的还要通过写信交流,现在出门开小汽车,有啥事情联系个朋友用手机就能说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瓜州村党总支书记高天亮乐呵呵地说。

  岁月在流逝,时代也在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走了各种票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米袋子满了、菜篮子丰了、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人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就可轻而易举买到想要的物品。

  70年代,结婚流行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现如今的结婚三大件则变成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

  从前的瓜州乡街头巷尾停放的还是自行车,不经意间,私家车越停越多,汽车快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通讯从写信到电话,从BB机到大哥大,从1G手机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哪一样不是近40年以后才有的,从无到有,从低档到高档。

  逢年过节,不再是因为能吃一口肉、穿一件新衣而感到幸福,人们向往着更丰富的娱乐生活,过年耍社火;过元旦、“三八”、”七一”等重大节日表演节目、娱乐游戏,这些变化无一不“诉说”着瓜州人民的生活在发生质地飞越。

  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我是八岁那年上的学,那时候一边上学一边要帮家里干农活,村里有三所小学,一个学校大概也就百八十个学生,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幼儿园,学的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种科目,教室都是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子,生火炉子煤也少,就用干柴火,教学条件很艰苦。”三工村村委会副主任邢文军讲到。

  生病了,父母亲吆个驴车走好远的土路拉到乡卫生院看病,那时医疗条件差,看病贵、病房少、床位也很紧张。如今发展的快,学校和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越来越好了,幼儿园兴起抓住了娃娃从小受教育,医院重建盖起了大楼,国家实行合作医疗政策看病不用再为钱担忧,土路铺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小汽车、计程车、公交车、摩托车……都在马路上行使,居民点经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比以前好了百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改善。

  进入新时代,瓜州镇人民政府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完成各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生实事工程:道路升级改造完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发展、路灯架设点亮村庄、安全饮水进家入户、全域无垃圾治理有效、“厕所革命”补齐短板,部分村组文化室建设、国家级新型污水处理站、清洁能源供暖改造均已建成。

  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无到有惠及民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均衡发展,使得瓜州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保障瓜州人民在共享共建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瓜州镇用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换来群众一张张“笑脸”。

  201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25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86元。

精彩推荐

  • “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展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吸引众多参观者(组图) “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展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吸引众多参观者(组图)
  • 平凉市华亭县西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马建明 平凉市华亭县西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马建明
  • 图解|【改革开放40年】在甘肃,从“吃饱穿暖”到“品质生活” 图解|【改革开放40年】在甘肃,从“吃饱穿暖”到“品质生活”
  • 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甘肃人物 “工行杯”陇人骄子你表彰人选公示 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甘肃人物 “工行杯”陇人骄子你表彰人选公示
  • 甘肃省直机关工委联合省直机关青联为康乐县贫困山区学校送温暖(图) 甘肃省直机关工委联合省直机关青联为康乐县贫困山区学校送温暖(图)
  • 武警甘肃省总队借助传统文化激励野营拉练官兵 武警甘肃省总队借助传统文化激励野营拉练官兵
  • 兰州雁滩城关区委家属院:24户居民遭停暖催费 期待诉诸法律(组图) 兰州雁滩城关区委家属院:24户居民遭停暖催费 期待诉诸法律(组图)
  • 陇南徽县稻坪村:产业做支柱 村民喜分红(组图) 陇南徽县稻坪村:产业做支柱 村民喜分红(组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