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331+”产业扶贫模式引领宁县苹果产业革命(图)
中国甘肃网11月25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以前种地都是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少雨的时候,辛苦一年到头来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海升公司来了以后,我就把家里的地全部流转给了海升公司,土地流转金一亩地500元,不管天旱雨涝这个收入都有保证。土地流转后,家里没活了,腾出来时间在这里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元,家里根本花不完。”说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65岁的宁县焦村镇高尉村村民高治甲发出了爽朗地笑声。
和高治甲一样,在宁县焦村镇,凡是把土地流转给了海升公司的村民,现在都在企业务工,既拿土地租金又挣打工钱,村民有了双份收入。
“发展产业是保证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出路。”宁县县委书记侯昌明告诉记者,2014年,为了实现全县苹果产业与国际接轨,宁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首家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果汁企业——海升集团,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推广“331+”产业化扶贫模式,破解脱贫攻坚利益联结难题。
据侯昌明介绍,在“331+”产业扶贫模式中,第一个“3”,是“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形成了产业发展利益联合体;第二个“3”,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的“三变”推动,创新了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党建”、“+村级集体经济”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2014年,我家的5亩地流转给了海升公司,除了拿到每亩地500元的流转费,我在苹果园里打工,一个月还能挣1400多元钱,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有2万元的收入。”焦村镇街上村村民万小丽告诉记者,尝到了海升苹果的“甜头”后,去年她家还拿出3万元入股苹果基地,以后每年能拿到更多的分红。
侯昌明告诉记者,宁县万亩苹果产业“三变”改革示范基地,总面积1.66万亩,涉及4个乡镇30个行政村,总投资5.45亿元。由海升集团负责建园、管理、品牌和销售,县政府成立聚农资金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农民、股份合作、民主管理和桥梁纽带等优势,代表股东履行职权,监督企业运行,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良好机制。
宁县焦村镇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高云峰介绍,“采取‘331+’产业扶贫新模式后,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在建园、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覆盖宁县4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1.66万亩果园。另一方面,在示范园打工的群众有了股份,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员工、周边群众也有了归属感。”
截至目前,宁县共发展“海升苹果”7万亩,包括企业38户、合作社29个、村级集体经济239个、生产大户141个、农户4330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年人均增收1963元。预计到2020年实现人均1亩果,户均收入1万元。
“目前,我们在苹果产业‘331+’模式探索上取得了成功,可以说是苹果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尤其是在入股方式、分红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侯昌明说,下一步,宁县将以“海升苹果”为版本,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这一核心目标,在肉羊、苗林、奶牛、肉牛、生猪、家禽、蔬菜、瓜类、中蜂、中药材、乡村旅游等12个产业上进行全域推广,实现由“一枝独秀”变为“遍地开花”,让“331+”模式成为宁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
相关新闻
- 2018-10-10白银会宁县汉家岔镇成立种养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
- 2018-08-20【三年决战奔小康】靶向施策攻堡垒 ——宁县盘克镇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 2018-07-25一村一品富农家——庆阳市宁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