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生态田园的大道上——酒泉市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原标题:奔跑在生态田园的大道上
——我市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水肥一体化设备
敦煌种业温室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继续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今年8月21日,2018首届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在肃州区开幕。这是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务实行动,顺应了种业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特色明显产业体系的共同企盼。
我市紧盯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每个县市区做大做强1—2个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着力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发展,产业布局更加鲜明,形成了以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为主的50万亩高效蔬菜和46万亩现代制种生产基地,以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为主的55万亩名优果品和20万亩精品蜜瓜生产基地,以瓜州县、玉门市移民区为重点的50万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七县市区70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的区域特色经济圈。
聚焦戈壁生态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初冬时节的河西走廊寒风彻骨,万木萧瑟,然而在肃州区总寨镇戈壁滩的日光温室里,圣女果、生菜、西葫芦等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绿色生机。
肃州区有效利用戈壁滩“富集”的优势,搭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茫茫戈壁成了高效产业的“聚宝盆”、增收致富的“风水地”。
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示范点)89个,其中规划建设万亩园区7个、千亩园区19个。32家农业企业、49家专业合作社、3500户农户参与戈壁生态农业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4491万元,累计新建日光温室25258亩,占年度任务的84.2%。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去年开始,敦煌市各乡镇因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消失了。农民将一车车小麦、玉米、棉花的秸秆和葡萄秧子送到回收点,存进“秸秆银行”,凭票领取相应数量的有机肥。这是敦煌市实施的一项新举措——全域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效益。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通过扩大基质生产能力,推动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每年转化利用200余万立方米农废资源。推广农田高效节水18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59万亩,建立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面积2.9万亩,日光温室韭菜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面积1.2万亩;持续提升尾菜处理利用水平,在玉门柳河乡建立2000亩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示范推广尾菜肥料化利用技术,处理率达38.4%。
转变发展方式,打好面源污染防控攻坚战
一个个“小枕头”让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良田。
“‘枕头’的全名叫基质营养包。我们用这些废料配制栽培基质代替土壤,解决了戈壁滩缺土的问题。”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崔海成说。这项技术的创新使温室变身为农废资源循环利用的“工厂”,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蔬菜品质。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
为转变发展方式,打好面源污染防控攻坚战,我市制定印发了《酒泉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和《酒泉市到2020年农药化肥零增长实施方案》。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一控两减三基本”(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有望按期实现。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初步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25家,争取中央资金3500万元、省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资金850万元,新增废旧地膜加工能力2万吨,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此稿件两张图片为资料图片)
记者 郭军
相关新闻
- 2014-01-08酒泉肃州区戈壁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