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19岁大二女生白怡宁成甘肃年龄最小遗体捐赠志愿者
原标题:西北师大又有两名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
19岁大二女生白怡宁 成我省年龄最小遗体捐赠志愿者
11月1日,本是梁嘉丽这名大四学生去安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带舞蹈课的日子,半年来风雨无阻,但这天为了实现自己一个由来已久的心愿,她破例请了一次假,和好友白怡宁一同走进甘肃省红十字会,郑重地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这是继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耿盈盈同学之后,我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二、三名志愿者,而19岁的白怡宁更是成为我省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志愿者。
1 从投身公益活动到决定当遗体捐献志愿者
遗体捐献,被众多受捐者誉为“献给生命的礼物”,也是让逝者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2017年11月12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学生耿盈盈在甘肃省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成为甘肃省首位登记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在校大学生。同样是西北师大的学生梁嘉丽、白怡宁,在今年11月1日来到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签署了《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甘肃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二、三名志愿者,2018年甘肃省第39例和第40例“无偿捐献遗体”志愿者。
梁嘉丽是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自2016年加入西北师范大学阳光服务社以来,关爱留守儿童、山区支教、控烟、宣传造血干细胞捐赠、参与国家助残项目“站立计划”……三年来梁嘉丽将公益从校内做到校外,为公益活动花时间、献精力,直到这次将自己也“捐了出去”。
作为学姐的耿盈盈是白怡宁走上公益的引路人。西北师大美术学院2017级学生白怡宁来自山西太原,她既是耿盈盈的学妹,也是老乡。“从当初问我愿不愿意加入阳光服务社,到一步一步带我参与公益活动,耿盈盈就像我的引路人。去年11月22日她去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我也决定要签。”就这样,19岁的白怡宁成了甘肃省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志愿者。
2 坚定的决心最终赢得亲人的支持
遗体捐献不同于心脏、肾脏、肺脏等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后的去向是医学院校,教学时供学生进行医学研究,“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又被称为“无言良师”。如果说医学研究就像盖一座大楼,没有窗户没有门能盖起来,但决不能没有地基。“大体老师”就是地基中珍贵稀缺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器官捐献的理念,也愿意加入到生命接力的队伍中。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家人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梁嘉丽捐赠路上的“巨石”。搜集信息、查找法律条例、研究案例,就在梁嘉丽告知父母时,得到的是父母坚决的反对。“我能想得到他们一定会反对,但我已经做好了长久战的准备。”2017年7月、10月、12月,从第一次提出后,梁嘉丽每次假期回家都要跟父母促膝长谈,中间又有无数次沟通。长达一年的沟通磨合也使梁嘉丽的决心愈加坚定。2018年5月1日,放假回家的梁嘉丽刚一踏入家门,还没来得及放下背包,母亲就平静地说:“你去吧,去捐吧。”梁嘉丽一下子就笑了。
“人活一辈子最终也不过一抔黄土,所以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梁嘉丽说。遗体捐赠不仅需要打破传统的勇气,更是对生命的重新定义。这份普通的表格更是一份特殊的声明,它承载着生者对于身后的承诺,它象征着承诺人视生命为珍贵礼物而愿意奉献、馈赠。
3 遗体捐赠就是一次普通的志愿活动
“死肥宅”本是白怡宁的终极梦想,但这个热爱美食的女孩一头扎进公益活动圈后,宅在家的这个愿望便与她彻底分手。“越来越忙!”从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到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个刚进入大学不过一年之余的女孩已经开展了112次公益志愿活动。
白怡宁觉得做公益活动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刚开始从一个小任务、小活动开始,慢慢通关。在别人看来可能与伟大、不平凡沾边的事情,其实也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积累、组成的。”白怡宁从不主动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进行公益活动宣传,她一直觉得用行动去证明比语言更具说服力。“这次遗体捐赠其实就是一次平常的志愿活动,与平时在黄河边捡垃圾、在街道上宣传控烟没啥两样。签完协议后,我们俩异口同声地问对方一会儿去吃啥。”白怡宁笑呵呵地说道。
梁嘉丽、白怡宁,这两位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女孩仿佛已经穿过了青春的迷雾,找到了美好生命前进的方向,将对生命的热爱倾注于奉献他人,用微弱的光芒照亮世界。
记者 夏苗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